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在戰爭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主角人物踩到地雷的故事情節。但是絕大多數影視劇中的地雷,並不是一碰就爆炸,只要踩地雷的人保持不動,就不會出現地雷爆炸的情況,只有鬆開腳以後到,才會發生爆炸的情況。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接下來的排雷劇情就十分有意思,十有八九這顆地雷都不會傷害到踩到地雷的主角人物,因為總會有一個英雄人物出現,排除這顆地雷。如果戰爭中都是這種踩上鬆開以後才爆炸的地雷,那豈不是給了敵人逃脱時間,地雷為何不設計成一踩就炸的模式呢?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地雷顧名思義是埋在地下的“雷”,埋在水裏的叫水雷,甭管什麼雷,都是一種爆炸物,軍用武器。地雷在現代戰爭中最常見,也是造價最低廉的武器,就它的性質來説是防禦性的。為什麼説低廉呢,一枚地雷就是由觸發彈簧和引信、彈片組成,最便宜的地雷造價才1.5美元。為什麼説它是防禦性的呢,因為它一般都是埋在自己的地盤,等待對方陸軍部隊進攻時還發揮作用的。那種“踩上了鬆開才炸”或者踩上了一直不動就不炸(靜靜地等着別人鞋底插刀子壓住,脱鞋搬石頭壓住)的“松髮式地雷”是很少見的,如果地雷都這麼低端或者好排,那讓我們英勇無畏的排雷工作者情何以堪?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很多人被忽悠,把一些反步兵跳雷當做所謂的“松發雷”,實際自己都知道説不通,即便你踩中的是跳雷,也有可能是因為壓發引信的觸發不到位引起的,這時候任何的力量都可以隨時引爆,不存在排除的可能。試想,在戰場上,要是都是抬腳才會爆的雷,那敵人的先頭兵不就成了活靶子,站在那裏不動,等你打?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那麼它的原理就是通過印信上的活塞來挑起發杆,而在活塞上壓上重物,接着抽出上下保險,這時候松發雷就開啓了戰鬥狀態,也就是人們抬起腳後,活塞就會打開,擊發杆就會不斷撞擊擊針從而來激發裏面的雷管。然而松發雷也不像電視劇中的情節一樣埋在地上的,他們會用誘餌來放在上面,當人們排完雷後便會觸動松發雷,從而引發爆炸,而當戰鬥的時候,士兵是不會踩到松發雷的,就算踩到想要拆除也是十分困難的,並不像影視劇中那樣的情節一樣,因為踩中地雷的人只要腳一旦稍稍的動一下都會引起爆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5 字。

轉載請註明: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