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通訊:在老撾保護綠水青山 中國企業令人“眼前一亮”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萬象10月11日電通訊:在老撾保護綠水青山 中國企業令人“眼前一亮”

  新華社記者章建華 桑文林

  “我也沒想到我們從山裏人變成了漁家,”55歲的宋坎住老撾北部的山區,以前靠着刀耕火種、採集捕獵維持生計。2017年,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南歐江一級電站移民村竣工,宋坎一家住進了電站幫助建設的惠婁移民新村。

  “靠水吃水,中國公司和老撾政府每年都在往水庫裏放魚,我們就按規定捕撈,”宋坎説,魚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他和家人在水庫邊開起了魚餐廳,“魚新鮮,琅勃拉邦城裏的人都開車來吃我們家的魚,公路上往來的司機旅客也來。還有不少中國人呢!”

  南歐江梯級水電項目由中國電建分7個梯級電站進行開發,總裝機容量達127.2萬千瓦。

  “水庫水位穩定,我們每年都在南歐江做增殖放流,”王鵬在中國電建琅勃拉邦南歐江電力運維管理中心負責移民工作,他對記者介紹,他們很注意魚類的選擇,哪怕價格高一些,放的也必須是本地魚苗,不能放入外來魚類。

  中國公司是老撾水電站投資建設的主力軍,增殖放流是每家中國公司保護生態的標準操作之一。

  中國三峽集團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發展公司自1996年進入老撾,始終兼顧項目經營和保護綠水青山。該公司在老撾首都萬象北部投資開發的南立水電站,堅持走“以水養魚、以魚護水、水清魚歡”的綠色發展之路,每年都要放養5萬尾魚,同時做好水質監測與保護工作,為流域內水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江河廊道生態平衡做出貢獻。

  電站社會環境部的老撾員工普賽説:“放魚活動增加了流域中的魚類數量,水質監測保護讓江水更清澈。這種做法,不僅豐富了水生物多樣性,還讓我的家鄉更美麗。”

  中國電建海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電建海投老撾公司總經理黃彥德介紹,南歐江開發沒有選用高壩大庫方案,而是結合當地實際設計七個梯級電站,儘管增大了開發成本、減小了發電量,但這可以保護當地原生態、最大限度減少淹沒面積。最上游的第七級電站庫容相對較大,能起到多年調節作用,枯水期能讓下游六個庫容較小的電站都可發電,充分利用水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在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採用人工骨料生產粉塵回收系統,堅持生產生活污水零排放,把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為了魚翔淺底,分別在各梯級電站樞紐區上游建立了多個動物棲息地保護區、連續9年實施增殖放流魚苗累計超過200萬尾;為了濃翠蔽日,在各級電站設置稀有樹種合理避讓保護區,支持當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大力實施生態林、受益林補植計劃……

  黃彥德説,他們要儘量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取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讓老撾政府和民眾“眼前一亮”。

  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將作為老撾國家電網運營商負責投資、建設、運營老撾230千伏及以上電網和與周邊國家跨境聯網項目。

  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總經理程俊介紹,在輸電網規劃階段,公司就通過合理選址選線,避讓生物多樣性區域、自然災害危險區、嚴重的生態不穩定區,儘量不影響或不過多改變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綜合多種技術手段提高輸電容量,節省線路走廊,減少林木砍伐,節約環境資源;在項目建設階段,採用無人機放線、高塔跨越、線路杆塔高低腿等設計,大大減少植被砍伐量,保護工程所經地區的生態環境;施工結束後進行土地整治和綠化,減少水土流失;在項目運維階段,通過對運維方案的優化,必要時採用無人機巡線等技術手段提高巡線效率,降低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

  “比如電線和輸電鐵塔的高度不影響野象等野生動物通過,這是我們在設計、建設階段一直都會考慮的問題。”程俊説。這生態保護措施,是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動詮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