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印太戰略”再次佐證美政客唯恐天下不亂
美國政府近日發佈所謂“美國印太戰略”報告。這份報告沿襲了美方近年來的一貫做派,即通過炒作“中國威脅”、拉攏盟友,試圖構建封閉的結盟體系圍堵遏制中國,以維護霸權、重振美國在亞太甚至全球的影響力。可見,這個所謂“印太戰略”充滿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毫無新意、居心不良,再次佐證某些美政客唯恐天下不亂。
2019年6月,美方首次以國防部名義推出所謂“印太戰略”概述。本屆美國政府上台後,加緊推進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從實施所謂“太平洋威懾計劃”,到強化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從組建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到通過所謂“2022美國競爭法案”,再到發佈新版所謂“印太戰略”,美方正竭盡所能構建針對中國的小圈子。
值得注意的,這份報告發布之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亞太地區展開一系列外交活動,與報告形成策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煽風點火、又是派人又是運武器,但正如報告所言,它真正的關注點是在亞太。
從報告具體內容看,涉華部分佔據顯著位置,而且很扎眼。比如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在南海問題上詆譭中國。正如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雖不是我們的中國戰略,但它明確地將中國視為該地區面臨的挑戰之一”。説到底,遏制中國發展、維護美國霸權,才是這個所謂“印太戰略”的終級目標。
然而,也正是這點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焦慮與力不從心。就拿此次布林肯前往斐濟來説,這是美國國務卿37年來首次訪問斐濟。美方在此時想起太平洋島國,並在發佈會上鼓譟所謂“印太地區”受到“脅迫”的陳詞濫調,足以看出美國在遏制中國發展方面幾乎黔驢技窮。顯然,所謂“印太戰略”構想能否落實,不取決於美國的理想,而取決於國際關係的現實。
就亞太地區國家而言,絕大部分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布林肯此次在澳大利亞參加的“四國機制”外長會為例,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像絕望賭徒一樣的澳大利亞,其他盟友不會輕易接受美國設定的願景。印度前外交官巴德拉庫馬爾指出,“四國機制”外長會是美國在北京冬奧會期間精心策劃的“雜耍”,如果印度跟隨美國,將是“糟糕的決定”。
而現實,早已讓亞太地區國家看清誰是虛情假意、誰是真心實意。所謂“美國印太戰略”報告聲稱要擴大在太平洋島國的外交存在,但是今年1月湯加火山大規模爆發後,收到的首批應急救援物資來自中國。湯加國王圖普六世表示,在湯加國家危難之際,中國政府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湯政府和人民被中方義舉深深感動。當地民眾也紛紛前往中國使館致謝,表示中國是湯加的真正朋友。
此外,從疫苗援助到經濟復甦,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始終是亞太地區的機遇與夥伴。當前,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正式實施,亞太地區迎來了更大發展機遇,幾乎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犧牲自身利益被美國綁上反華戰車。
無論美方如何粉飾要建立一個“自由、開放與繁榮的印太”,都掩蓋不了其説一套做一套、利用盟友遏華維霸的真正企圖。亞太地區的持久繁榮需要區域國家團結合作,而非結盟對抗。時間將證明:任何一種基於私利、封閉排他的戰略註定失敗,亞太絕大多數國家對這片“共同家園”的未來才有更大發言權。
(國際鋭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