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2021年12月,廣西科技大學智能車輛(製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作為廣西唯一高校,獲批成為國家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之一,這是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協同育人的重大標誌性成果。
一年來,廣西科技大學黨委堅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重點突出“四個聚焦”,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辦學特色,持續推進產教融合,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
聚焦辦學定位,以辦學思想大討論凝聚發展共識
學校黨委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站位謀劃、高起點推動、高標準落實,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學校黨委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黨的百年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學校的辦學歷史中總結經驗和不足,正確認識當前的處境,科學把握未來的方向。學校黨委從2021年4月—10月在全校開展為期半年的“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辦學思想大討論,推進新徵程解放思想再深化、改革發展再出發,在貫徹新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實現突破。先後邀請5位校外專家來校傳經送寶,學校領導作專題輔導報告8場,全體中層領導幹部和教授博士代表開展主題沙龍論壇8場,各二級單位組織開展沙龍論壇、座談會等200多場(次),實現師生全覆蓋。在回顧學校60多年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首次凝練了廣西科大的精神特質和廣西科大人特有的精神氣節。
通過辦學思想大討論,廣西科大人進一步堅定了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明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三個必須”路徑,即必須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協同育人,必須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發展銜接配套,必須持續推動以產興教、以教強業的良性互動。學校黨委以思想大解放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振了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匯聚了全校一盤棋的強大合力。
廣西科技大學舉行畢業生就業雙選會。蔡亮攝
聚焦服務產業,以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凝練特色優勢
學校積極服務柳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傳統優勢學科要做強、國家急需學科要做精的學科發展戰略。2021年通過“撤、並、調、減”舉措優化了一大批學科專業。“撤”即是撤銷一批難以跟上產業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停止招生10個本科專業;“並”即是依據學科專業屬性,合併2個學院,成立電氣電子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讓相關優勢學科專業協同發展;“調”即是調整一些學科專業結構,新成立微電子與材料工程學院讓微電子學科更具有生命力;“減”即是減少一些學科專業的招生人數,努力降低生師比。目前學校在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土木工程、信息與微電子學科、電氣電子與計算機科學、醫學等6個學科方向的“科技”特色逐漸呈現出活力迸發的嶄新局面。
與此同時,學校圍繞地方數字經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增設智能製造、大數據等7個新工科專業;面向汽車、機械等地方支柱產業需求,升級改造車輛工程等傳統專業;緊密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構建了服務廣西數字產業的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羣,服務廣西(柳州)汽車與機械產業的智能製造與新能源專業羣,服務廣西現代服務業的土木建築、紡織化工、醫藥和經貿專業羣,服務廣西文旅產業的民族服飾與設計專業羣。
廣西科技大學與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蔡亮攝
聚焦校企合作,以多元主體辦學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產教融合的重大決策部署,繼2016年學校與啓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國內高校首個數字學院“廣西科技大學啓迪數字學院”之後,2018年聯合國內知名企業共建“廣西科技大學宏達威愛科技學院”,服務“數字中國”“數字廣西”戰略。2021年,學校聯合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天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智能車輛(製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微電子與先進材料產業學院、天虹現代紡織產業學院,併入選廣西普通本科高校示範性現代產業學院。
通過共建共管產業學院,真正促進了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效銜接,實現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規格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2021年,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評價平均滿意度達到95%以上,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學校創新辦學模式5次,學生獲省部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獎項100多項,其中與柳州優勢產業相關的獎項超過70%。
廣西科技大學學生在2021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中獲佳績。蔡亮攝
聚焦聯合攻關,以搭建科技協作平台增強創新能力
學校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舉,與企事業單位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聯合開展科技協同創新。依託董事會和市校聯席會議平台,形成了“政、校、企”合作聯盟。2021年,學校與柳州市人民政府、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有限公司成功共建廣西最高級科研平台——廣西新能源汽車科學與新技術實驗室(龍城實驗室);聯合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共建廣西工程機械低碳數智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廣西首批三個技術創新中心之一。至此,以廣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與企事業單位共建省部級重點科研平台10個、廳級重點科研平台11個、柳州市重點科研平台20個。
科研平台的搭建,有力地助推了學校一大批科技成果創新。學校參與清華大學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了重大高端裝備技術難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與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展 “面向物料多樣化的鏟裝機械作業裝置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獲廣西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與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低成本安全錳系鋰離子電池和電極材料的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解決了錳系鋰離子電池存在的瓶頸問題,獲廣西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與柳州市聯合申報農業農村部項目,獲批在學校建設廣西第一個“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監測區域中心”。與中科院合作開發“飛秒激光高速超高精度噴射器加工技術”,為汽車發動機加工超精密噴油嘴,打破國內車企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降低柳州市每年進口噴油嘴費用近10億元。(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