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源:人民視覺)
3月18日至19日,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美國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一時間,“中美即將舉行拜登上台後高層首次面對面會晤”這一重磅新聞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話題。有分析認為,這次會晤不可能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所有問題,但會對如何管控危機有更好的判斷,並指出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
“雙方都對會晤感興趣”
“首次”,顯示了此次對話的特殊性。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官員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報道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説,雙方將就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討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10日在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稱,“對話將是就一些重要議題展開坦率討論的重要機會。”
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不同於特朗普政府,拜登強調外交政策的價值觀與盟友重要性。拜登政府未將中國明確標籤為敵手。“拜登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同時表明他會捍衞美國的利益。”
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在11日的報道中提到,拜登政府此前將中國定位為“唯一有能力向國際秩序提出重大挑戰的國家”,並表示將就人權問題、軍費問題向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但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展現出與中國合作意向。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截圖
“我認為會晤是雙方都對此感興趣的情況下舉行的”。俄羅斯《獨立報》引述遠東研究所代所長馬斯洛夫的話稱,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決定了雙方高層官員必須會晤。
特殊的“2+2”外交模式
中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時期遭遇了嚴峻的挑戰,兩國關係近乎跌入“冰點”。特朗普時期,中美之間的溝通機制幾乎全面停擺。在《華盛頓郵報》看來,此次中美“2+2”對話將成為拜登政府能否與中國建立富有成效關係的首次考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認為,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大國關係開啓了新一輪的調整進程,中美關係迎來撥亂反正的機會之窗。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認為,楊潔篪和王毅同時出訪一個國家的情況比較罕見。同樣,布林肯和沙利文此前也沒有同時出席類似的會晤。
《明報》在14日的社評中指出,阿拉斯加是當年中美開通直航時,中途必停加油之地,對雙方而言,既有技術意義,也具政治含義,且位處中間,雙方相向而行,各走一步。
對話舉辦地安克雷奇當地的媒體對此次對話充滿期待。《安克雷奇每日新聞》稱,“阿拉斯加人應該給予此次對話熱情的歡迎”。報道稱,安克雷奇到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相當,交通便利且極具象徵意義。同時,阿拉斯加的經濟相當依賴與中國的貿易,阿拉斯加“希望給來自太平洋兩岸的團隊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
布林肯11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期待與中國官員“就一系列問題進行接觸,包括那些我們存在嚴重分歧的問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榮譽教授藍普頓(David Lampton)認為,在中美兩國在很多問題上都存在重大分歧的時候,雙方舉行這次高層對話本身是一個積極的發展。
“雙方就如何改善兩國的經貿關係達成一些共識是完全可能的。”這位長期關注中美關係的專家表示,儘管這次會晤不可能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所有問題,但會對如何管控危機有更好的判斷,並指出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
新加披《聯合早報》表示,儘管拜登政府上任後多次就對華問題強硬表態,但布林肯在上任後首場記者會上也提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表明對中美關係的重視。
《聯合早報》援引學者的分析認為,中美在會談中將主要針對現有問題交換意見,包括確立優先處理的課題、點明重點合作領域、探討如何管控分歧,也可能探討下來的互動機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認為,中美兩國關係想要穩定和改善,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首先兩國應該恢復對話。“官方層面的對話非常重要。”賈慶國表示,“它是一種權威性的表達,向對方表達意願,並通過溝通去解決具體性的問題。”
在藍普頓看來,人們必須對這次會晤可能產生的結果“有現實的期望”。前白宮國安官員何瑞安也表示,“這次會議應該被視為使兩國關係迴歸到兩個成熟的全球大國如何直率地與對方打交道邁出的一步。”
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所説,“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在利益交融中出現競爭並不奇怪,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對方,而不是相互攻擊、零和博弈。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兩國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合作,都應當成為中美雙方追求的主要目標。”(文/老度)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户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