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保賬户:“全家共享”具有多重利好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温獻偉

據人民網等媒體報道,近日,江蘇、安徽等地出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或辦法,規定個人賬户資金可用於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

2021年4月,國辦發佈《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職工醫保個人賬户“全家可用”。隨着各地不斷推進醫保制度改革步伐,如今,醫保個人賬户也迎來了“全家共享”的春天。這不僅是醫保個人賬户在共享經濟時代的“華麗轉身”,也是政府部門運用政策工具更好惠及人民羣眾的觀念轉變。

醫保個人賬户可以全家使用,這種機制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它擴大了個人賬户的共濟保障功能,為更多人就醫、購藥提供了方便和實惠,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將提高廣大職工的參保積極性,為不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改革動力。毫無疑問,這次醫保相關改革屬於多贏之舉。醫保改革順民心、贏民意,廣大網友為此點贊自在意料之中。

當然,無規矩不成方圓。為確保醫保個人賬户在使用過程中不被亂用、濫用,這次改革也清晰圈定使用範圍,確定“使用指南”——各地實施意見或辦法都明確規定,“個人賬户使用範圍擴大到職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和子女,支付範圍擴大為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讓此次改革成為家庭成員一大福利的同時,也有效防止了個人賬户的“跑冒滴漏”,擰緊了個人賬户的“安全閥”。

好馬配好鞍。好的制度需要好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醫保個人賬户雖然可以全家使用,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哪些短板必須補齊?這都需要各地政府發揮智慧,積極作為,全力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譬如,如何在使用中最大限度地簡化程序、優化流程,以此暢通共享機制,做到機制無縫對接,避免在使用中出現“證明我爸是我爸”之類的奇葩證明等,這都需要相關改革聚焦難點、持續發力,真正將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