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上崗”狙擊網絡謠言
資料圖:闢謠
科技日報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陸成寬)“科學常識謠言佔到網友舉報謠言的47%,近一半左右,在科學常識類謠言中,太空與地外生命類謠言的數量和被舉報的次數比例最多。”9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在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啓動儀式上説。為了遏制網絡流言和偽科學內容的傳播,中國科協和騰訊共同推出了以AI闢謠為亮點的科普中國・騰訊“慧眼”行動。
據瞭解,“慧眼”行動充分發揮中國科協組織動員科學家的優勢和騰訊公司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旨在通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最終實現機器識別、專家分包,從源頭上控制謠言的發佈和傳播。這也意味着,歷時幾年的探索運作之後,以人工智能為技術保障的闢謠機制將正式映入公眾視野中,AI網絡闢謠拉開了帷幕。
喻國明表示,在科學常識類謠言中,食品健康類謠言由於其良好的偽裝性,網友不易識別,但此類卻是民眾最可能接觸到的。謠言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是混淆公眾視聽,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用户認為,缺乏有效的闢謠機制是科學流言肆虐的首要原因。同時,謠言之所以能被傳播與擴散,離不開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息橋節點,即謠言搬運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謠言傳播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研究報告指出,謠言搬運工多以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為主。男性是造謠主體人羣。
據悉,接下來中國科協將與騰訊攜手,分批次引入各領域專家共計1000名入駐騰訊闢謠平台,專家大量闢謠後形成的數據將進一步幫助“慧眼”進行學習,從而形成有效算法,並通過實時推理、比對與自動識別,建立謠言分級預警機制。到2019年,初步升級為一個能夠自主學習的闢謠專家系統。該系統正式上線後將對各平台開放,最終實現科學知識與應用技術的融合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