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馬醫療保障背後:醫生跑團築起隨行“希望綠”

  10月9日電 日前,2017-2018賽季亞洲馬拉松大滿貫揭幕戰――第37屆北京馬拉松舉行,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萬名跑者齊聚北京天安門廣場,以此為起點一路向北奔向鳥巢,共同挑戰自我並創造新的馬拉松歷史。今年北馬賽事中,通過起點29700人,完成比賽28365人,完賽率高達 95.51%,獲得圓滿成功。

  始於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由於歷史悠久並且落地首都,素有“中國國馬”之稱,因而在眾多跑者心目中佔據重要位置,今年的報名人數與去年相比也幾乎翻倍到接近10萬。作為一項頂級賽事,北京馬拉松毫無疑問已成為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而今年,北馬的地位再獲大幅提升,成為了世界唯一的大洲馬拉松聯盟――亞洲馬拉松大滿貫(APM)的首站賽事。

2017北馬醫療保障背後:醫生跑團築起隨行“希望綠”

  歷次北馬賽事都會得到衞生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持及協助,作為北京馬拉松賽事連續4年的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支持服務商,本屆北馬中,北京和睦家醫院仍納入到市衞計委的統一指揮及領導下,協同120急救體系,統一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晴曬模式加大醫療保障難度 人力物力全面升級助力安全跑

  作為北馬連續4年的獨家醫療贊助商,和睦家在今年北馬的醫療服務中投入了史上最多的人力物力。在9月17日當天,包括賽道沿途10個醫療站點內的工作人員、從15公里開始分段巡視的50名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急救志願者、終點區的拉伸及緊急救助服務站點的工作人員、以及使用和睦家贊助商名額參賽的20名“醫師跑者”,和睦家共派出了近200人的團隊為賽事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據統計,本次北馬賽事和睦家醫療急救站登記的被救助參賽選手人數約為3600人次,是去年人次數的近兩倍,北馬當天通過和睦家醫療服務得到救助的高危跑者共有37人。

  小隊伍大能量 醫生跑者成“隨行天使”

  在參賽的3萬人中,有這樣一支20人特殊的隊伍,他們身着統一的“希望綠”色跑服,隨身攜帶藍色急救挎包,和3萬人一起奔跑在前往北馬終點的路上,這支隊伍的跑者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和睦家醫師跑者。

  北馬全程42.195公里,跑者可能在途中任何一個地點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若是出現不適的地點遠離醫療服務站,如果能有一位專業醫生做緊急處理,結果則可能大不一樣。因此,在本屆北京馬拉松賽事報名開啓的同時,北京和睦家醫院就面向全國招募醫生跑者,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確認20人入選醫生跑團。這些醫生來自全國十餘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心臟中心、急診科、 ICU(重症監護室)、外科、康復醫學科等科室,均參與過半程或全程馬拉松,並有着豐富的急救經驗。同時,他們的過往馬拉松完賽成績,從3個半小時到6小時不等,平均下來涵蓋了大部分選手的完賽時段,以便服務儘量多的北馬選手。

2017北馬醫療保障背後:醫生跑團築起隨行“希望綠”

  醫生跑者的職責,不僅要在賽程中利用隨身攜帶的利多卡因、酒精棉片、碘伏棉籤、創可貼等藥品,沿途為有需要的選手提供救治服務,同時也肩負着第一時間識別、發現和救助脱水、暈厥、心臟病發作等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責任。據統計,本屆北馬中,醫生跑者們全程共計為近200人次的北馬跑者提供了應急處理,包括皮外傷、拉傷扭傷、肌肉痙攣等情況。同時,也對一些可能暈倒或出現高危風險的跑者進行建議休息、勸退或陪跑。

  醫生跑者們是跑者更是醫生,因此當救助受傷選手和獲取成績出現衝突時,救助傷者成了醫生跑者們的不二選擇。在本次北馬中,來自西苑醫院的醫生跑者禹田,就因為在賽程最後2公里時發現一位腿部痙攣的選手,在為其進行拉伸按摩但仍收效甚微情況下,攙扶着對方緩慢走向終點,錯過關門時間。不過談起這件事情,禹田醫生直言並不可惜,“不負醫生跑者身份,幫助跑友們安全完賽”。

  除此之外,還有醫生跑者在自己已經腿部拉傷的情況下,堅持為他人冰敷按摩;或是在發現傷者時放棄追求PB(個人最好成績),陪同安撫傷者直到救護人員到場;還有在急救包裏的藥品用完的情況下,前往醫療站補給藥品後再次負重出發的等等……醫生跑者的隊伍雖然只有20人,卻成了北馬賽場上的一抹“希望綠”,更是北馬醫療保障天網守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AED急救志願者――堅守最後的生命防線

  近年來,跑步運動特別是馬拉松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運動愛好者的追捧,然而作為一項極限運動,馬拉松是存在着一些健康風險的:高強度的運動量給跑者腰部以及下肢骨骼和肌肉帶來的壓力自不必説,跑馬者們還面臨着一個最大的風險――猝死。據瞭解,馬拉松比賽發生意外身故者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臟問題,常見的是心室異常顫動,發生後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電除顫,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僅10分鐘後,生還希望便會十分渺茫。而如果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四分鐘”內,對患者進行電除顫和心肺復甦,成功挽救生命的幾率將會大大提高。

  AED是一種急救設備,操作簡便,醫護人員使用它可以為心臟病突發的患者進行電除顫,幫助發生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在本次北馬賽事中,50名受過專業急救培訓的和睦家醫務人員隨身佩戴50台AED設備,均勻分佈在從15公里開始到終點衝線區域後的近30公里區域內,以騎行或步行的方式全程在自己被分配到的1公里點位範圍內進行往返巡視,發現、跟隨、勸退並救助出現包括嚴重中暑、意識模糊或心臟早搏等狀況的高危跑者,直至收尾兔通過該站點公里牌處才能結束工作,確保每一位通過此站點的北馬跑者都能安全奔赴下一站點。

2017北馬醫療保障背後:醫生跑團築起隨行“希望綠”

  為了確保AED醫護人員在賽事當日能熟練操作除顫設備並熟悉工作流程,盡力守護好這北馬賽場上最後的一道生命防線,北京和睦家醫院攜手AED廠商在院內組織了三場單次超過一個半小時的培訓活動。50名AED志願者及2名候補志願者通過層層篩選脱穎而出,分批次參與了培訓,並又於賽前統一接受了北京市急救中心王立主任的特別培訓和考核。

  負重“9瓶礦泉水”巡視8小時 AED醫護人員編織守護天網

  比賽當日,AED志願者們在5點30分――起跑時間前整整兩小時――就完成了集結,並於6點30分之前全部就位隨時準備開始工作。也就是説,位於終點完賽區域內的步行志願者需要持續揹着近5kg重的AED設備(相當於約9瓶礦泉水的重量)巡視至少8個小時,到關門時間後還需要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完賽跑者們的狀態,才能徹底結束當天的工作。

  比賽過程中,部分區域由於長時間擁擠着大量跑者,導致本應騎行的AED志願者無法通過騎行的方式執行任務,他們只好在賽道內推着自行車或將車寄存在附近的水站並步行完成工作。因為志願者們的職責之一是發現狀態不佳的跑者並對其進行跟蹤巡視,沒有了自行車的志願者們只好揹着沉重的AED設備在賽道上與跑者們一同努力奔跑前行,一直持續到他們所負責的公里點位結束並交接給下一公里點位的志願者,再折返回自己所負責區域的起始點,如此循環往復。

  由於比賽當天光照強烈,升温迅速,部分跑者在25公里以後都出現了頭暈、乏力、噁心等中暑症狀。臨近終點前的幾公里處,一些嚴重狀態不佳的跑者甚至出現了嘔吐、四肢麻木、心動過速等症狀。這些危險的情況都被和睦家的AED志願者以及醫療站點志願者們及時發現,並通過對講機的即時溝通將狀況嚴重的患者平安的送上120的急救車送往附近醫院。

  終點區專業醫生康復拉伸 中外籍醫生提供國際標準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北京馬拉松賽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外籍參賽選手越來越多,據統計,2016年北京馬拉松中就有來自42個國家的30287名選手參賽。

  因此,本屆北馬比賽終點設有VIP服務區,來自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急診科、康復醫學科的多名醫生,為外籍選手提供醫療服務。參與醫療服務的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護士及志願者,均可提供流利的雙語甚至多語服務,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他們不僅成為連接國際選手和北京醫療服務的重要橋樑,也展示了北京醫療體系中的國際標準服務力量。17日上午9點40分後,前三名衝過終點的選手均為外籍人士,他們也均在賽後第一時間,獲得了和睦家康復醫學專家JeffCAUVER(法國),及曾多次為芝加哥馬拉松提供醫療救助服務的醫學專家Esperanza Yvette Salinas(美國)提供的拉伸康復服務。

  此外,終點展示區也有多名相關科室的醫生提供服務,不僅準備了足量的冰袋、噴霧,更多大多選手處理了常見的擦傷、崴腳等運動損傷。對於一些因為長期運動有損傷的跑者,醫生現場也給予了指導和諮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0 字。

轉載請註明: 2017北馬醫療保障背後:醫生跑團築起隨行“希望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