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人,生活很苦,有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文化生活單調,多數就是看露天電影,但還是有很多人非常懷念那個年代的生活,為什麼?依我的觀點來看,人們之所以懷舊,是在那個時代,房子沒有商品房一説、蔬菜不打農藥、可以夜不閉門、當官的沒有貪腐、沒有人騙熟人給拉進傳銷窩去……真誠、善良、樸實、人與人之間交心、有人情味……這些才是那個時代的主題。而這一切,怎能叫人不懷念?
01時代發展太快了,好多優良傳統沒有繼承好
很多老人提到現在的年輕人,多數會説:“現在年輕人沒有吃過苦,不會過日子”“年輕娃娃不懂事,就知道花錢大手大腳”……這些話可能有點偏激,但説得絕對有道理。
60年代初,經歷過“饑荒”的一茬人,誰提起來敢説白米飯不香?那個會説白麪饅頭不好?只有經歷過才知道,什麼叫飢餓,什麼叫無糧的痛苦與悲哀。反觀現在,白麪蒸饃吃不了,扔;米飯吃不了,倒!買的衣服不時尚流行,送;鞋子樣式不好看,丟……不説這是鋪張浪費,至少是不懂得珍惜生活。
過去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當然條件好了,也不至於一件衣服洗一兩次水就説舊吧,就需要淘汰吧!過日子不知道節儉,這可能是現在家庭矛盾的一個主因吧!
因此,我説,時代發展太快了,好多優良傳統沒有繼承好,有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
02時代飛速發展了,很多不良信息也鋪天蓋地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打開國門後湧入的信息,咱們不管是什麼,一律奉行“拿來主義”,結果,很多西方人的生活理念,也進入普通家庭。很多明明不適合國情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影響和改變着人們的傳統習慣。
有人説過“打開窗户,進來的有涼風,當然也有蒼蠅。”這句話説得非常正確,是啊!國門一看,早先下海的,只要下了,早都賺錢了。後面下海的,淹死的也不少。
面對飛速發展的信息,很多信息都充滿負能量,超前消費、不負責任的婚外情、未婚同居……更多的時候,各種視頻聊天軟件,各種社交軟件都如雨後春筍,到底有多少是正能量的?
過去人提倡的,被一概否定,“笑貧不笑娼”的人大有人在,都圍繞經濟目標去發展,於是,道德滑坡、教育瞄準的是高分,孩子只知道明星賺錢,抖音賺錢,帶貨賺錢……這樣的情況,與60,70年代相比,是進步還是退步?
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後,道德如果滑坡,這樣的進步有多大意義?大家可以捫心自問。
03社會在發展進去,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反而少了
社會在進步,人也是老一茬,長一茬,眼看80後都奔四,回過頭來看,人與人,多數之間就剩下了利用與被利用。
很多人感慨,現在微信,電話多方便啊!尤其有了智能手機以後,很多人都是幾個手機,幾張卡,相反,到底打了多少有用的電話?微信羣那麼多,你交流了多少有用的信息?電話很方便,與自己父母家人,每天都打電話發信息?答案不用調查,親人之間的交流,很少很少。
多數都是無效社交。看着微信裏的上千(幾千)好友,平時多數時間都是點了贊,相互聊天的幾乎沒有。
社會是發展進步了,人與人之間呢?缺少了溝通交流。尤其大城市,一棟樓裏住的,幾乎從不交流,就在一個個“格子”一樣的家庭裏,各自忙碌着各自的事情。
所以,有人説他們懷念60、70年代的生活,絕對是有感而發,絕不是故作深沉的言論。
結語:時代發展進步,人的素質也顯著提高,很需要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真誠、互信、互助與交流,希望隨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夠改變當前的局面,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