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投資中騙局,至今本錢都沒收回。由於患上腦梗塞,一年之後半身不遂,70歲的胡效敏躺在沙發上,身體徹底垮了。讓老人欣慰的是,過去6年時間,她共花了80萬元先後投資了6個“項目”,按照合同,回報可達數百萬元。
老人投資中騙局 至今本錢都沒收回
在生病後,她將這筆豐厚的“遺產”告訴了兒子。不過,巨大的打擊隨之而來——這6筆投資全是針對老年人的騙局。如今很多跡象表明,她的所有投資連本都收不回來。
更讓老人一家苦悶的是,如今已沒錢看病、心理也承受巨大落差,還要在每天“領取小禮品”的騷擾電話中,“毫無尊嚴地生活”。
“遺產”在哪
母親6年投資6項目 至今本錢都沒收回
3月初,一個週末早上,胡效敏的兒子陳杰過來了,他把母親扶到沙發上躺下,蓋上被子。
去年4月,胡效敏在家中突然嘔吐,短暫休克,後被確診患上了腦梗。一年來,病情越發嚴重,下半身癱瘓,生活已不能自理。於是,陳杰辭去工作,隔三差五就來照顧母親。
“你着急走不?”胡效敏對兒子説道,“我給你説個事。我從2011年開始,投資了好幾個項目,現在可能沒辦法管了,你去看一下,能收多少錢。”
“你投了多少?”陳杰問母親。“可能有七八十萬。”胡效敏指了一下自己的房間,所有投資資料都在裏面。陳杰打開一個盒子,裏面堆滿了各種項目的合同、材料和借款單。根據資料中註明的金額,母親共計投入了80餘萬元。“反正這些以後都是你們兩兄弟的。”母親説。
隨後,陳杰將所有資料拿到客廳,依次翻閲起來……
“你這些借條還蓋了手印的啊。”陳杰看到欠條中註明的借款人——張春明,成都世暉旅遊項目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借條顯示,胡效敏在2011年先後借給了對方48萬元,至今沒有收回。胡效敏説,當年她參加了世暉公司的一個旅行團,“在景區,旅行社的人説團費不夠,要向跟團的老年人借錢,後來本該歸還的錢,旅行社稱拿去投資老年公寓了。”
同樣在2011年,胡效敏還投資了一份“私募股權基金”,向一家名為“天津海之龍”的公司,投資16萬元,協議中稱:投資時間為2011年9月23日至2012年3月22日,收益為所投資金的10%。但到現在,老人連本都沒有收到,協議原件還在家中。
兩年後,胡效敏又出資6萬元,入股一家名為北京精彩無限文化傳播的公司,儘管持有一張權益證書,但老人稱一直沒有過任何收益。 2014年到2016年,老人又先後投資了3家公司,其中向成都興遠興公司投資2萬元,向重慶紹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都公司投資5.5萬元,兩份協議上均寫明每月收取的利息比例,目前協議都已過了借款期限,借款協議仍保留在胡效敏手上。胡效敏説,支付成都興遠興公司投資的2萬元時,對方只收取了1.8萬,當場返還2000元作為接下來5個月的利息。而從第6個月開始,每月400元利息再沒有收到過。
同樣,重慶紹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都公司在第一次收取胡效敏33600元時,也當場返還了600元,作為第一個月的利息,此後便再無後話。
老人第6項投資,是將5.5萬元借給成都興海碧城林建築規劃有限公司,借款期限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公司承諾將給一定比例的分紅,借款到期後將歸還老人投資款或兑換成等值相應房產。“如果兑現了,這些借條、協議都應該收回或作廢。”看到這裏,陳杰已不忍再往下翻閲……
老人投資中騙局 至今本錢都沒收回
追債無門
1家公司被查
5家公司已聯繫不上
為了弄清楚母親的投資,到底還有多大的收回可能性,陳杰開始逐一對這些投資項目進行了解,不過第一項投資就給他當頭一棒。
經網上查詢,陳杰輕易就找到了成都世暉旅遊項目投資有限公司6年前欺騙老年人被查的消息。有報道稱,這家公司專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養生旅遊服務,先是以低價旅遊服務吸引老人,穩定客户後以投資為由,向客户借錢,數額為幾萬元不等,承諾高額的利息。
該公司的欺騙手段,和胡效敏所述經歷剛好吻合。經成都商報記者證實,世暉公司負責人張春明已於2011年涉嫌非法集資,在成都被烏魯木齊警方抓獲。
最近一週,陳杰根據部分項目協議留下的電話撥打過去,當初接待老人的成都興海碧城林和重慶紹河兩家公司,電話已成空號。而天津海之龍公司合同封面上的兩個座機,竟被告知並不存在。
根據胡效敏6份“投資項目”協議中註明的公司地址,成都商報記者逐一探訪。據瞭解,5家公司2014年到2016年先後搬離了協議中的辦公地點。成都興遠興公司所在的萊蒙都會商務中心物業人員説,該公司去年12月已搬走。位於華敏翰尊國際大廈的北京精彩無限文化傳播公司成都公司,也是大門緊閉。
母親初衷
拿錢投資
只是想給兒子們掙點錢
退休前,胡效敏是一位語文老師。“以前我們家是做生意的,父母去世後,又留下了幾十萬。”老人説。
胡效敏被騙始於2011年參加世暉旅遊公司的旅行團,她説,以前當老師時沒時間出去耍,退休了想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世暉的低價團正好符合她一向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在海南的酒店內,公司員工稱團費不夠向老人們借錢,再將錢置換成老年公寓,老人每年可收租金。“我當時就想,手裏有點錢,銀行利息低,可以投資,給兒子們掙點錢。”
陳杰問母親,每次投資都沒有兑現,難道都沒有引起重視?“他們把那些項目説得活靈活現的。”這是老人唯一能夠給出的解釋。
兒子反思
如果當初能多問幾句
幫母親把把關……
得知自己被騙後,巨大打擊給老人帶來的絕望,遠比半身不遂更讓家人擔憂。“她現在完全處於半崩潰狀態。”
3月16日,陳杰將母親扶到沙發上,老人重複着一句話:“都是騙人的。”剛躺下不久,手機響了,陳杰正要起身去拿,母親叫住他:“不要接了,肯定是打電話喊我去領禮品的。”父親接起電話,問清來路後怒斥道“你們這些騙子,不要再打電話來了。”
在胡效敏家中,這樣的電話此起彼伏。她的手機幾乎被投資公司、活動通知短信霸佔。電話掛掉不久,又響了,“你聽嘛,我媽都這樣了,這些騙子還在騷擾。”陳杰説。果然,打電話的又是一家所謂的投資公司,他把電話掛了扔在桌上,這位40多歲的男人流下眼淚,他對追回這些資金已不抱希望,只想討回一個公道,“我們全家被這些公司害得沒有尊嚴了。”
陳杰説,平時沒和父母住一起,每個週末過來看他們一次,母親時常從外面擰着雞蛋、麪條回來,很得意地説:“今天去參加活動送的。”但種種跡象並未讓陳杰引起重視,“如果當初多問幾句幫母親把把關,能否避免今天的困境?”面對母親的“投資”資料,他認為,父母身體沒有問題,子女不可能隨時守着他們。即便跟他們講很多騙術,但始終防不勝防,“一旦被騙子公司盯上,很難再扳回來。”
專家建議
靠子女陪伴防騙不現實
可發揮社區、物業親近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樊平説,通常情況下,如果老人不願意,子女不能強行限制父母對財產的處理權,這是限制民事行為自由。不過,每年瞭解一下父母的經濟狀況,甚至看下銀行存款、房產本,是完全可行的。
“在當下這個社會,城裏父母和子女的生活在空間上和結構上分開了,子女用‘看守’來杜絕父母上當受騙的方式,幾乎是被堵死的。”
樊平認為,時代飛速發展,但老年人沒有跟上,類似的風險對他們的生活來説完全是空白,沒有這個積累和知識儲備,這一點是最致命的。
曾被成都某錢幣收藏品公司騙走100萬元的楊松柏(化名)説,“你永遠不要問老年人為什麼會去相信這些騙子公司。”在他看來,問這種問題的,要麼是本來就知道真相,要麼是以前被騙過的人。“正在被騙的老年人什麼都不知道,有掙錢渠道誰不想去爭取。”
針對當下老年人被騙的問題,樊平建議社區或物業提供一些諮詢、建議方面的相關服務甚至財產顧問,“但是必須要有親近性,如防火防盜一樣深入人心,如果把它搞成專業機構,老人不會主動前往。希望政府、銀行能夠重視老年人被騙的現象,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和轉型期,他們靠自己很難再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