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媒:紐約61年曆史華人洗衣店關店 牛皮紙包衣物獨一無二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城、擁有61年曆史的華人傳統手洗洗衣店“Sun's Laundry”因店主年事已高,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於當地時間8月29日正式關店熄燈。84歲的店主李洪森(Robert S Lee)的子女和親友都前來共同度過在店裏的最後一天,許多20多年的老顧客也紛紛前來道別,表示“這麼多年來每次收到用牛皮紙整齊包裹好的乾淨衣服,都像是拿到聖誕禮物一般,李洪森的洗衣店是獨一無二的,再也找不到第二家。”

這間位於曼哈頓14街最東端的洗衣店,是李洪森與父親李道新(Dow Sun Lee)於1959年所開,當時他們從波士頓搬到紐約,從朋友那裏以4300美金的價格買下這間店,之後61年裏,李洪森全心投入洗衣店工作,再也沒時間回台山老家。

從19世紀移民到美國,到20世紀中期,開洗衣店一直是早期華人最主要的維生手段之一,上世紀30年代的紐約市就有3500多家洗衣店,遍佈大大小小的街區,早期競爭也較為激烈。

李洪森回憶,開店最初十多年他們面臨很多競爭,單單在曼哈頓14街上,就有近十家洗衣店。不過,到了1970年代,隨着不少店面的關門,“Sun's Laundry”的生意開始興旺,每週都能收到三、四百件需要清洗的衣物,雖然收費低廉但一週能賺350美金。

然而生意好也意味着龐大的工作量,作為傳統洗衣店,李洪森每天將接到的髒衣服送到長島和布魯克林的華人洗衣作坊,漿洗乾淨的衣服被送回後,他和妻子要進行大量的熨燙、摺疊和打包工作,有些衣物二人則直接在店內手洗。多年來他們一直保持每週7天、每天15小時的工作,由於工作量太大,家裏的親戚也經常來幫忙。

但近十年前隨着自動洗衣房的興起,很多公司允許員工以商務休閒服替代傳統西服,人們不再需要熨燙每一件衣服,大家對傳統洗衣店的需求也隨之下降,因為店內無法安裝自動洗衣機,李洪森也就沒有加入自動洗衣生意的隊伍。

對李洪森來説,每天從皇后區搭乘地鐵來上班,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雖然十年前家人就希望他退休,但他仍堅守這份工作,對於很多住在這條街道、每週都光顧其洗衣店的人來説,每週拿到熨好、摺好、幷包裹在牛皮紙內的衣物,也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與很多顧客相熟的李洪森還經常承擔起看門人,幫顧客接收包裹,人們的每一句“謝謝”,都能讓他展開笑顏。

從1996年就開始光顧洗衣店的Ken Luymes 29日專程來和李洪森道別,雖然近年來街上開了很多自動洗衣房,但他仍每週將衣物送到李洪森的店裏,“傳統洗衣店提供的洗衣質量是最棒的,每次拿到被熨得整整齊齊的衣物,都讓我非常開心,甚至感動,這裏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其他店都無法取代李先生的店。”

但今年的疫情打破了李洪森不退休、繼續工作的堅持,因為年事已高染疾風險較大,加上人們送來洗衣的次數也減少,3月21日洗衣店不得不暫時關門,直到8月初才重開。在家的幾個月裏李洪森每天坐立難安,有時接到顧客電話仍專程提供洗衣服務,不過在家人的勸説和疫情的影響下,他最終不得不做出關門退休的決定。

李洪森感謝幾十年來顧客的厚愛,也感謝多年前新房東做出維持洗衣店800元租金不變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店面繼續維持生計,退休後他希望不久後能回台山老家看看。(金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