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朋友的點滴相助才使我走到今天。——約翰列儂

生活中人,常常會碰到許多困難,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困境之中。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朋友處於危難之中,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過去,想要拉他一把。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但是,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更需要三思。並不是我們不講義氣,而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你幫助他的時候,不但不心懷感激,反而對你怨聲載天。

所以,在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以下幾種心理現象,然後做出決定。

情緒會具有感染力

社會心理學家麥獨孤認為,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是通過基本的共鳴反應,由他人情緒引起的,並與他人情緒相匹配的情緒體驗,是一種情緒傳遞的過程。

情緒感染最初僅僅指原始性情緒感染,後發展成囊括意識性情緒感染,又進而擴展為意識層面上所有的情緒傳遞與調節。

通俗來講,我們的情緒會引起他人情緒的變化。如果你的朋友處於困境,你想要去幫他一把。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但是對方可能有着更多的需求,有可能這些請求會遠遠超過你的能力,這時候,我們會感到很為難。

此時,對方會因為你不能完全將他從困境中拉出來而感到失望,不僅對之前的幫助毫不領情,反而怨恨你,這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從個體心理學層面上來看,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利益,如果你給了對方一定的幫助,但這些幫助不足以讓他從困境中走出來,他會對你有更多的期待,希望你為他做更多事情。

此時,如果你沒有完成,他們便會認為你是不可靠的。你們之間的友誼也會存在破碎感,兩人相處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親密。

人們總是不斷地模仿他人的表情、聲音、語句、思維模式以及行為方式,模仿在無意識中發生。並且,模仿機制也會加強情緒的感染。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如果你的朋友陷入困境,常常向你倒苦水,訴説心中的不快。而你長期處於這樣消極情緒之中,很可能會產生消極情緒。此時,如果我們想要幫助他人,也需要分析實際情況。

幫助他人可能會讓對方自尊心受傷

有關心理學人際關係的研究表明,人際信任感的高低與個體自尊水平的強弱有正相關,一個人的自尊越強,人際信任感越高;一個人的自尊越弱,人際信任感則越低。

所以很多人,即使面臨困境也不願意他人的幫助,他們想依靠自身的力量,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

如果此時你貿然地去幫助他人,他們不但對你沒有任何好感,反而會認為你這樣的做法傷害了自尊。由於他們內心敏感,會覺得你讓他們沒有面子。

因為考慮到在你心中形象的損壞,很有可能在之後不再與你來往。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想幫助他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對方並不需要你的幫助,我們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如果一個人並沒有明確地向你請求幫忙,請不要打亂他的生活。

人的慾望無窮無盡

關於借錢的問題,人們常説:救急不救窮。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長時間處於困頓之中,你的幫助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此時,需要他們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面臨挫折。雖然助人為樂是中華傳統美德,需要大家一起弘揚與傳承。

但是,我們在幫助他人之前需要明白對方是否值得我們幫助。現實中恩將仇報的事情有太多太多,如果你長時間的幫助一個人,他不但不會覺得感激,反而覺得理所應當。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大量的人總是在奢求更多的東西。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據新聞報道,一家飯店老闆設立免費愛心午餐,供環衞工人取用。時間一長,環衞工人便習慣了這樣的“幫助”。

某一天,當老闆停止發放午餐時,卻遭到了環衞工人的唾罵。這就是做了好事沒好報的代表,一些人總把他人的幫助,看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卻忽略了面對他人的幫助,自己也應該有所回報。

如果你想要幫助朋友,需要將這些眾多因素都考慮進去。如果對方有着無窮無盡的慾望,也會將你一起拉入深坑裏。不恰當的幫助,會讓原本和諧的關係僵硬破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2 字。

轉載請註明: 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你的情緒將受到感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