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子女帶娃要注意:一定要守住這三條底線否則可能出力不討好

聽説發第二遍會火?我試試看... 

雖然説,現在人的生活水平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想要養一個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了。 

年輕人即使結婚生子後,媽媽通常也不會在家全職帶娃。家裏沒條件的,寶媽必須在工作崗位上奮鬥,才能保證花銷和孩子將來的發展。寶媽想要全職在家帶娃,還要看家裏有沒有這個條件。於是老人們成了帶娃主力軍,這當中又以孩子奶奶和外婆居多。 

年輕的父母倒是輕鬆了些,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這些壓力一部分被轉嫁到了老人身上。年紀大了,帶娃難免感覺吃力,但這都是小事,最怕的就是傷害家庭和諧。 

我媽和我大姑都在帶孫子。不過我慢慢發現她倆有區別。同樣是奶奶,孫子同樣是快兩歲,我媽和我姑的待遇可不一樣。我媽説帶個娃輕鬆得很,晚上她還能抽空出去遛個彎跳跳廣場舞,週末還能和我爸一起去附近公園轉轉,或者來個遠足爬山什麼的。我姑就比較辛苦,每次來我家總説帶娃累,不僅身體累心更累,説自己付出這麼多換來的全是白眼,真是心寒。 

同樣是帶娃,為啥待遇如此不一樣?難道真是子女孝與不孝的原因?我仔細瞭解了她們的生活,發現差別還在她們自己身上。 

案例1 

小麗的大姑就在幫着帶孫子,常跟她抱怨孫子鬧騰,兒子和兒媳什麼事都不管,還總嫌她孩子帶得不好,這幾年身心俱疲。 

小麗的好朋友小費,孩子也是家裏老人帶,年紀和小麗的大姑差不多。 

小費婆婆反而覺得帶孩子輕鬆,盡享天倫之樂,幾乎每天晚上都能抽個空出去跳廣場舞,偶爾還會和老伴去公園遛彎兒。 

同樣是幫子女帶娃,  兩者完全是天壤之別。  細細探究,其實差別不在於孩子孝順或不孝順,而是她們有沒有守住基礎的底線。 

案例2. 

王大娘退休後就幫着女兒帶娃,一方面是對外孫的喜愛,一方面則是心疼女兒。想着自己的女兒,有什麼不對的兩個人溝通起來總歸要比婆媳間的關係處理來得簡單。 

王大娘很勤快,幾乎包辦了全部的家務,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王大娘從來都沒有抱怨過,畢竟只要女兒過得輕鬆些,自己心裏也跟着高興。 

不過近來王大娘和鄰居們聊天的時候卻有些悶悶不樂,還直言“幫子女帶娃需謹慎”。原來,王大娘一直負責全家人的生活開銷,雖然每天買買菜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一個月下來也得上千元。 

王大娘想着女兒女婿的工資也不低,便提出讓他們給自己買菜錢,沒想到女婿聽後隨口説了一句“  可以,這比請保姆划算。

把自己和保姆比,這王大娘心理很難過去這個坎。再加上平時孩子的奶奶來家裏看孫子,孩子總是容易被好吃的“誘惑”,跟奶奶特別親。 

王大娘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如孩子奶奶“仗義”,“  每天忙前忙後的還不如人家隔三差五地來一趟。  ”王大娘説到激動的地方還差點流淚。鄰居們聽後也紛紛稱是,直言“  幫子女帶娃很有可能到最後費力不討好。

案例分析: 

老人幫忙帶娃這本不是義務,即便工作再忙、生活再拮据也不應該讓幫忙帶娃的老人受委屈。有些時候最親近的人反而容易被忽視感受,年輕的夫妻倆既然已為人父母就應該扛起肩上的責任來。 

一味地依賴老人,這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道德綁架,另一種情況的新型啃老。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守住三條底線 

出力要有底線:別讓自己太累

説下我姑和我媽的區別吧!我姑屬於任勞任怨派,白天帶一天孫子,做做飯洗洗衣服拖拖地家務全包,等我表弟表弟媳下班回來還要給他們做飯,晚上要照顧我侄子洗漱睡覺,半夜還要起來幾回給孩子蓋被子提醒孩子尿尿,因為侄子晚上跟我姑媽睡。 

我媽就不同,白天負責娃的一切,等晚上我弟回來後,孩子就交給他們了。晚上孩子也跟他們睡。這樣一來,我媽就能擁有難得的個人時間。有了這段放鬆時間,她不僅能好好喘口氣,還能休息得不錯,早上醒來接手孩子,也顯得更加精神抖擻。 

不知大家有沒看出來,老人帶娃,不要一味硬撐,起碼要守住“自己不要太累”的底線。這不是自私,而是智慧。帶娃是個長期活,其中的辛苦瑣碎足以把人拖垮,況且人又不是機器。只有自己想辦法保存體力,才能將這個長期活好好地幹下去。 

怎麼樣保存體力呢?跟子女提前説好,自己可以幫忙帶娃但不要全靠我,規定好各自的帶娃時間,比如晚上和週末自己就“下班”,讓子女參與即可。 

幫忙帶娃,  只有雙方一起努力才叫幫忙  ,光一方忙,另一方樂得清閒,叫推卸責任。 

出錢要有底線:別讓自己太虧

有些老人看不得兒子工作辛苦,常常把退休金拿來給兒子補貼家用。但這樣的做法其實不可取。因為人性是貪婪的,俗話説“升米恩擔米仇”,老人給子女的金錢資助越多,時間長了子女就習以為常,哪天老人不肯給,反而會惹埋怨。 

況且,退休後老人帶娃,本來就已經出了不少力,實在沒必要再出錢。給孫輩買點玩具零食就可以了,補貼家用,用不着。攢下來等自己生病有難處了,不必求人多好。 

管教孩子要有底線:孩子爸媽是主體,自己不越界

很多老人雖然出力多,但也干涉得多,因此讓子女不耐煩。都説隔輩親,年輕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爺爺奶奶總攔着,家庭矛盾就多。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管教工作本就應該由父母來做,爺爺奶奶只是輔助養育而已。只有確定了主要管教人,才不至於起摩擦爭執,讓孩子無所適從。 

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年輕父母該做好以下幾點 

1、下班後分擔家務

老人年紀畢竟大了,孩子又比較調皮,帶了一整天  精力幾乎已經被抽空。  年輕父母下班後,也要多做家務,如果不是很累還要多陪陪孩子。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只有你們的陪伴,才能夠讓孩子成長得更好,性格更完善。 

不論於家庭和諧還是孩子的成長,父母都需要擔起自己的責任。 

2、要抱有感恩之心

老人幫忙帶娃是善意和關愛,並不是本分。因此,如果他們願意,年輕夫妻  應該心懷感恩  ,不要視作理所應當。 

3、不要做獨裁者

老人帶娃,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還是家庭的主體性問題。 

有時寶媽想做獨裁者、事事操控,這就使得老人在家中無立足之地,又或者老人不顧寶媽的説法,完全按“經驗”帶娃。 

儘量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有事好商量  ,那些不會影響到孩子成長的小事,讓老人做主也不是不可以。 

總而言之,老人幫忙帶娃,年輕人的確會省心不少,但不要因此把責任全都推出去。該把握的主動權要把握,該分擔的家務也要儘量承擔。同時,老人也要守住底線,儘量不要讓自己太累,這才是家庭和諧的智慧。總之,以上這些底線彙總起來就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爺爺奶奶的”,因此無論日常照顧還是管教立規矩,父母都是主體,爺爺奶奶只起輔助義務。明白了這點,老人也不會太累,子女也不至於把孩子全推給老人,不體會養兒難,不知父母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8 字。

轉載請註明: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注意:一定要守住這三條底線否則可能出力不討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