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軍、英國奴隸販、比利時前國王…為何一個個雕像被“推倒”?

【環球網報道 記者 丁潔芸】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非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事件,不但揭開了美國社會的傷疤,也點燃了世界許多地方反抗種族歧視的怒火。加拿大、英國、新西蘭、荷蘭、愛爾蘭、日本、韓國……出現抗議示威活動的國家名單越來越長。在“火與怒”席捲全球多地近兩週後,抗議者近日又將矛頭對準了一些歷史人物雕像。據多家外媒報道,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美國、英國和比利時接連出現抗議者破壞雕像的事件。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誰?而抗議者的怒火又為何延燒到這些不會動的雕像上?

抗議者破壞雕像事件接連出現

當地時間7日晚些時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網站頭條都在刊登同一個消息——在英國布里斯托7日反種族主義示威中,示威者推倒了17世紀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

示威者將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銅像扔進河裏

BBC報道稱,在7日布里斯托的反種族主義遊行活動中,示威者用繩索拽倒了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銅像,對其進行塗鴉、踩踏,並將其推入河中。現場視頻顯示,示威者還模仿弗洛伊德被警察“膝蓋鎖喉”的場景,用膝蓋抵住科爾斯頓雕像的喉部。

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雕像被拉倒

同一天,類似的情景也出現在比利時。美國《新聞週刊》7日報道稱,該國多個城市的示威者將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的雕像作為目標。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説,在比利時根特市,這位昔日國王的半身雕像被塗上了紅色油漆,上邊還寫有“我無法呼吸”字樣。而比利時安特衞普市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雕像也同樣遭到破壞。

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雕像遭破壞

《新聞週刊》還稱,當地時間7日,示威者聚集在布魯塞爾,有人站在這位前殖民時代國王的雕像基座上,有人則圍在四周,示威者高呼“兇手”。

從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還能看出,有人手裏還展示着剛果(金)國旗。

而此前一天,也就是當地時間6日晚間,一羣示威者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市拉倒一座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將軍的雕像。據里士滿警方發言人的説法,被拉倒的是門羅公園(Monroe Park)裏的威廉斯?卡特?威克卡海姆(Williams Carter Wickham)的雕像。

威克卡海姆雕像被示威者拉倒

現場照片和視頻顯示,紅色油漆狀的東西濺在雕像身上。《里士滿時報》稱,雕像身上繫着一根繩子,它被拉倒後,有人甚至在上面小便。另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照片還顯示,雕像的基座被破壞,上面被印上“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

雕像的基座被破壞,上面被印上“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

雕像主人公何許人也?

在這場由一名非裔美國人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和反暴力示威活動中,抗議者的怒火為何延燒向歷史人物雕像?先來了解下雕像的主人公。

綜合英國《衞報》等多家媒體的介紹,愛德華?科爾斯頓是17世紀著名的奴隸販子。1680年,科爾斯頓成為當時壟斷奴隸貿易的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的成員。報道稱,1672年至1689年,科爾斯頓所在的公司從非洲向美洲運送了大約8萬名奴隸。

愛德華?科爾斯頓資料圖

這些奴隸還包括婦女和兒童,他們的胸口被印上皇家非洲公司的首字母RAC,然後被趕到船上,開始一場噩夢般的航行。他們在船上被緊緊銬在一起,躺在自己的糞便中。由於糟糕的衞生條件、脱水、痢疾和壞血病,2萬多人在前往美洲的途中不幸死亡,而屍體則直接被扔出船外。

如此大規模的人類災難卻讓科爾斯頓變成富翁。1721年去世前,他將財富遺贈給慈善機構,因此他的“遺產”仍然可以在布里斯托的街道、紀念館和建築物上被看到。更可笑的是,科爾斯頓的“善舉”還在遊行和教堂儀式中被紀念;學校的孩子們在儀式典禮上向他致敬;他的雕像被矗立在市中心,上面刻着“紀念這座城市品德最高尚、最睿智的兒子之一”的字樣……

“我知道拆除科爾斯頓雕像會引起意見分歧,就像雕像本身多年來引發的爭議一樣。”布里斯托市市長馬文·里斯(Marvin Rees)説。

《衞報》稱,這座建於1895年的青銅雕像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憤怒的焦點,人們對這座城市在奴隸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憤怒。

一份要求拆除這座雕像的請願書已經獲得超過11000個簽名。“雖然歷史不應該被遺忘,但這些從個人奴役中獲益的人不配獲得雕像的榮譽。這應該留給那些帶來積極變化、為和平、平等和社會團結而奮鬥的人。”請願書這樣寫道。

而布里斯托也已採取行動將科爾斯頓的名字慢慢從這座城市抹去。該市最大的音樂廳科爾斯頓大廳(Colston Hall) 2017年宣佈更名。2018年,科爾斯頓的一幅畫像也被從市長辦公室移走。

與科爾斯頓奴隸販子的身份不同,比利時破壞的雕像主人公身份是國王。這位利奧波德二世國王於1865年至1909年執政,他曾在非洲對剛果進行野蠻殖民和剝削。雖然過去比利時國內要求拆除這位國王雕像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不過網上的一份請願書如今已經獲得近6萬人簽名。

利奧波德二世國王資料圖

而前一天在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市被推到的雕像主人公威克卡海姆,則是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將軍。根據公開資料,生於1820年9月21日的威克卡海姆,曾是律師、農場主、政治家以及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鐵路公司的總裁,也是美國南部邦聯准將。《里士滿時報》稱,這座雕像自1891年矗立在此。

威克卡海姆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每日新聞》透露,威克卡海姆的兩名後代2017年曾要求市長拆除這一雕像,不過這一要求被否決。“首先,我希望你們明白,作為一名種植園主、將軍和實業家,威克卡海姆對通過剝削被奴役的人積累權力和財富毫無歉意。”這兩名後代在一封信中寫道,“其次,我們希望我們的聲音能夠強調一種共鳴:這些雕像早就該被移除了。”

抗議者的創傷能撫平嗎?

“很受傷。”每次經過利奧波德二世雕像時,布倫達·奧丁巴(Br?nda Audimba)都有這樣的感覺。《新聞週刊》説,奧丁巴的母親是剛果人,清楚瞭解這位國王對自己祖先所造成的傷害,她説自己是在利奧波德二世雕像的陰影下長大的。

報道還提到,一些抗議者長期以來一直批評美國南部廣泛存在的紀念南方邦聯士兵和領導者的雕像。

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同樣表示,類似威克卡海姆這樣人物的雕像在美國內戰結束後仍然在南方矗立,説明黑人的附屬地位始終沒有在南方被消除。黑人對在歷史上給他們帶來巨大創傷的符號性人物給予一種徹底的摧毀,某種程度上是還給黑人以正義,也是種族主義氾濫帶來的必然後果。

談到美國種族問題現狀時,李海東表示,目前正值美國國內“白人優越論”價值觀和多元主義價值觀激烈碰撞的一個關鍵時刻。而在多元價值觀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尊重少數族裔的合法權利和他們的語言文化傳統。而黑人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有助於推動當下美國多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是合乎時代趨勢的一種作為。

對於英國、比利時等國家出現的類似事件,李海東認為,這反應出來當代西方社會內部一些以往受漠視羣體要求公平正義對待的正義之聲,他認為這是合理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0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將軍、英國奴隸販、比利時前國王…為何一個個雕像被“推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