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趟“灣區號”中歐班列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24日電(陳乾 吳奇) 首列“灣區號”中歐班列8月23日21點45分到達阿拉山口站後,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完成了通關手續,經阿拉山口口岸順利出境,駛向德國杜伊斯堡,為粵港澳大灣區開闢了一條新的國際貿易通道。

“為了讓首趟‘灣區號’中歐班列快速出境,我們加強運輸組織,做到了班列當天到達、當天通關。這也標誌着新疆鐵路口岸的通道能力進一步釋放,對保障國際產業鏈穩定發揮了更大作用。”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運轉車間主任孫德敬介紹。

據瞭解,這趟班列共搭載49個集裝箱,貨值約2300萬元,主要貨物為電子產品、機電及輕紡類產品。班列自8月18日下午從深圳平湖南站出發,23日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後,途徑莫斯科、明斯克、馬拉舍維奇、華沙、漢堡等地,預計14天后到達德國杜伊斯堡,運距13438公里,是目前我國運距最長的中歐班列之一。

從班列接車、機車換掛到票據班列,阿拉山口站協同海關、邊檢等部門,合理安排線路,提前預告信息,做到各環節緊密銜接,加快票據辦理、貨物查驗等相關作業,為班列出境開闢“綠色通道”。

“我們做好班列票據到達流轉、紙質票據與電子運單信息審核確認、放行後優先掛運編組車輛三項工作,與海關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同時積極協調哈方鐵路駐站工作人員,壓縮翻譯譯票時間,確保班列快速通關。”阿拉山口站貨裝車間聯運值班員吾木提·吾馬木説。

在多部門協同作業的過程中,班列票據須與哈薩克斯坦鐵路部門進行對接,耗時較長。阿拉山口站優化票據辦理流程,整合加快票據週轉,壓縮非作業時間,實現票據流與車輛流的平行作業,有效加快了班列放行速度。

“為保證首趟‘灣區號’班列高效通關,我們與深圳海關、代理企業提前對接,提前完成了艙單的傳輸審核,與鐵路部門密切關注班列動態,現場關員24小時值守,第一時間完成現場監管和驗核作業,確保了班列即到即辦。”阿拉山口海關監管一科科長王帥介紹,在全球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世界貿易通道受阻,中歐班列以其安全快捷、綠色環保、成本較低、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日益受到更多企業和貨主的青睞。這趟班列的開行,有助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亞-東歐-西歐國際陸上物流新通道,助力更多國貨走出國門,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阿拉山口口岸是距離歐洲最近的鐵路口岸,這裏的海關、鐵路為中歐班列開通了24小時的‘綠色通道’,班列業務隨到隨辦、全程優先,這趟班列是我們今年新增代理的一條線路,目前‘灣區號’計劃每週開行一列,下一步將視市場的需求會加大增開頻次。”中國外運阿拉山口公司報關部經理竹小娟介紹説,“灣區號”中歐班列的逆勢開行,搭建了保障大灣區製造業產業集羣供應鏈物資運輸的黃金通道,阿拉山口口岸已成為班列暢通開行的重要樞紐節點。(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7 字。

轉載請註明: 首趟“灣區號”中歐班列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