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馬爾維納斯羣島,隸屬阿根廷領土,現被英國殖民佔領,英國稱“福克蘭羣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羣島。整個羣島包括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福克蘭羣島是英國使用武力搶奪來的領土,島內民眾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的反對以加爾鐵裏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通過對馬島採取軍事行動,來緩解國內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裏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
英國也不甘示弱,1982年4月5日,英軍兵分兩路奔赴馬島,25天后全面完成對馬島的封鎖。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1982年5月1日撒切爾夫人一聲令下,英軍全部出動,對馬島機場進行連番轟炸,阿根廷軍隊在馬島的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也遭到了英軍炮艦的襲擊。面對英軍的強大攻勢,阿根廷軍隊出動“飛魚”式反艦導彈進行了大規模的反封鎖,一度打擊了英國軍艦的進攻。5月17日,撒切爾夫人下達全面進攻馬島的命令,這一天到6月14日的整整27天中,英軍火燒了聖卡洛斯港,炮轟了阿根廷軍隊的前沿陣地,對斯坦利港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連番轟炸,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6月16日,英軍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羣島,74天的馬島戰爭宣告結束。加爾鐵裏在羞愧難當下宣佈辭職,而撒切爾夫人則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參戰總兵力3.5萬人左右,258人陣亡,775人受傷;阿根廷參戰總兵力6.5萬左右,649人陣亡,1068受傷。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那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一、在兵力部署上,阿根廷對國際局勢、英軍企圖、戰略方向都作了錯誤判斷。在英國出兵後,認為英國會進攻阿根廷本土,將大批部隊用於防禦大陸;對存在領土爭議的鄰國智利深懷戒心,在邊境部署大量精鋭裝甲部隊;在馬島戰區,對靠近本土的西島沒有充分利用,僅部署佔參戰兵力3%的部隊;在東島將主力集中於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區分散把守,沒有掌握足夠的機動兵力,給英軍可乘之機。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二、阿根廷誤判國際輿論,陷入被動。在發動戰爭前,阿根廷政府也對當時國際輿論做了初步判斷,但這種站在自我角度對國際關係作出的嚴重誤判最終導致阿根延在國際輿論中陷入重重被動。
戰前阿根廷政府認為,美國作為阿根廷最大的投資國,阿美關係十分密切,美國要維護它在南美洲的戰略利益,不會與阿根廷翻臉,至少也會保持中立。
而歐洲各國同樣與阿根廷也有着密切關係,法國、西德是阿軍火主要供應國,即便衝突降臨,至少也會保持中立,並同美國一起在英阿兩國間着力調解。
但阿根廷沒有看到,美英是一對有“特殊關係”的盟友。對美國來説,阿根廷固然重要,但只關係到地區性利益,而英國卻關係着美國的全球利益。
而歐洲各國作為歐共體成員國,彼此間有互助的義務。
因此,戰爭爆發後,美國積極為英國提供後勤支援和衞星偵察、通信保障等軍事援助。
北約和歐共體毫不客氣地對阿實行軍事禁運和經濟制裁,法國不僅對阿根延停售“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飛魚”式空對艦導彈,也不準其他國家轉賣,致使阿軍消耗的武器裝備得不到補充。當時阿軍投入作戰的飛機約有150架,但由於損耗得不到補充,到雙方決戰時,已無力對守島部隊進行直接的火力支援。
可見西方的軍事禁運給阿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以至於一位觀察家曾經這樣評價阿根延:他們錯誤地判斷了英國的反應,美國、歐洲國家的意見,也決沒想到受到國際制裁,以至於自己釀成了苦果。
三、在戰術指導上,阿根廷軍隊思想消極,戰術呆板,而且沒有用最具戰鬥力的航空兵攻擊英軍防衞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後勤船隻,這是最大失誤。
戰爭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擊進攻方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是極為少見的。英軍戰略指導思想正確,戰術靈活多樣,善於抓住關鍵環節,爭取主動。如首先奪取南島,既振奮士氣,又取得了立足點和前進基地,一舉兩得。又如一舉擊沉阿軍巡洋艦,極大震撼阿軍,迫使其海軍怯戰不出。
四、阿根廷軍隊整體戰鬥力較弱。
阿軍雖多,但守島部隊大部分是訓練三、四個月的新兵;阿根廷空軍雖然戰鬥力較強,有部分性能良好的飛機和經過美國訓練的飛行員,但戰區位於飛機作戰半徑的邊緣,難以較好的發揮威力,且技術裝備和飛行員缺乏儲備,損失後無法補充;阿根廷海軍數量不少,但裝備陳舊,實際戰鬥力較弱,英國兩艘核潛艇就困住了幾乎整個阿根廷海軍的行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0 字。

轉載請註明: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