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
遠離
資金緊張?經營告急?投資缺錢?來!來!來! 快借易還,“正規”金融公司為您提供一站式免抵押融資服務……
近期,各種名字高大上的線上網貸平台、線下實體金融公司互相依託,出現在網絡和公眾面前,生意火爆,利從何來?
公安機關在近期的工作中發現,此前臭名昭著的“套路貸”團伙改頭換面,又開始以正規金融公司出現在公眾面前。
他們以“免抵押放款快”為噱頭吸引客户,通過簽訂借款合同、空白金融服務合同,虛構“中介費”、“服務費”、“手續費”等高額費用,再充當中介以借款人名義向其他貸款平台或銀行申請貸款,待貸款到賬後再划走一大筆所謂的“前置利息”,借款人則還要繼續履行與第三方的還款協議,定期還款。
還款過程中,一旦借款人識破“套路”想終止合同,犯罪團伙會以合同違約要挾事主就範,而借款人往往也因為急於用錢,選擇忍氣吞聲,任人魚肉。以下就是幾個網警總結的近期較為常見的“套路貸”套路:
事主林女士因急需用錢,與某金融公司簽訂了貸款80萬元的借款合同。
該公司業務員先是用林女士的手機在“X微貸”上以林女士的名義成功貸了32萬元,收取了32000元服務費。
隨後,業務員告訴林女士如需完成餘下貸款額,先要繳納9萬元的“服務費”“渠道費”“保險費”“放款手續費”等中介費用。
不繳納中介費不僅無法獲得其餘貸款,還構成合同違約。
最後林女士前後只成功貸了36萬元,但卻繳納了近10萬元的中介費。
事主張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銀行渠道部的電話。
因事主投資急需週轉資金,便來到位於深圳羅湖的A金融公司辦理貸款手續,並同意以5%的服務費辦理貸款12萬。
業務員收取了1000元定金,並把事主簽訂的金融顧問服務合同和融資申請資料全部收走了。
十天後,張先生在A金融公司業務員陪同下到另外一家B金融公司,再次簽訂合同,並下載APP填寫個人資料。簽約後,業務員把事主所簽訂的合約全部收走。
翌日張先生賬上收到116400元,事主遂將剩餘5000元服務費轉給A公司業務員,隨後發現賬上被划走34000元。
事主查詢得知劃費方為A公司。A公司經理解釋稱這是前置利息,並向事主推薦沒有前置利息和更低服務費的貸款項目。
事主又心動了,再次申請貸款20萬,事主看完一系列合同,未發現有前置利息項,便跟A公司又簽了新的一份貸款合同。同樣地,簽約後業務員再次把雙方的合同都收走了。
半個月後,事主收到192200元貸款到賬,但隨後就被划走48960元。
事主李小姐接到一自稱銀行貸款部工作人員來電,自稱可以辦理低息貸款。
李小姐按對方指引到某金融公司,洽談期間,該公司業務員用事主手機在建設銀行的APP裏進行操作,辦理了68000元貸款。
貸款到賬後,對方以服務費、管理費、按揭費等名目要收取9600元的手續費。事主不從,對方稱如果不交費用就不讓事主離開,事主被迫無奈轉賬給對方。
與以往的“套路貸”騙局不同,新型“套路貸”詐騙犯罪團伙的手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為實際放貸方是其他民間借貸平台甚至是正規銀行,詐騙團伙只是利用信息差中間牽線,被害人往往會因正規的放款來源而誤以為該團伙是正規借貸公司。
1、廣大網民在貸款的時候應到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不要輕信假冒銀行名義的所謂合作公司、中介和個人,所謂的“無抵押、免息貸款”等廣告宣傳語,全部都是噱頭,天下沒有這樣的貸款“活雷鋒”。
2、提高自身防範意識。借款前一定要查詢相關公司的資料,打着“小額貸款公司”“銀行合作機構”等名義而無金融資質的機構千萬要遠離。
3、自己手機絕對不要交予他人操作。對涉及賬號註冊、人臉識別、下載軟件等操作都要慎之又慎,親力親為,驗證碼不要告訴陌生人。
4、簽字落筆要謹慎。簽訂任何合同時,都要仔細閲讀內容,警惕到手現金“被打折”“高額罰息”“利滾利”等霸王條款,避免讓借款呈“滾雪球”式發展。空白格一定要填寫清楚或者劃去,不要給對方有偽造、篡改增添的可乘之機。
5、遭遇“套路貸”時,在保證人身安全前提下儘可能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圖片 | 網絡截圖
素材 | 廣東網警
編輯 | 肖家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