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能源汽車的三電而言,它就像是我們如今熟悉的燃油汽車三大件,決定着車輛的性能及壽命。而在三電中,動力電池毫無疑問是最受關注的部分,因為電池性能對車輛續航有着極大的影響力,一塊好的電池能讓你走得更遠。但相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同樣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畢竟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時有發生,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新能源汽車自身的動力電池,因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表現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所在,畢竟誰都不想這新車剛買回家沒幾天就成為一地灰。
而與動力電池相對的還有另一個我們關注的重點——充電樁。對於充電樁,相信很多人首先關注到的是充電樁的鋪設問題,能否為我們帶來最便利的充電體驗。根據數據統計,截止至2019年1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7.4萬台,同比增加61.2%。與此同時,自2019年6月,全國小區充電樁保有量已經達到100萬台,這就意味着國內充電樁的鋪設已經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由此為消費者帶來的充電便利性也不言而喻。
從使用層面看,如今的充電樁基本都是由第三方公司進行建設,例如我們常見的特來電、星星充電、普天等都屬於第三方充電設備,其維護及售後管理都由相關的第三方公司負責。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如特斯拉、小鵬這類有在市面上鋪設專屬公共充電樁的品牌。而對於很多使用者而言,充電樁只是給新能源汽車供電的設備,只要能充上電就萬事大吉了。但實際上,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之間也存在某些安全隱患,一旦不注意,這可能就是汽車自燃的起因。
其實電動車充電的原理與手機充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電動車是通過充電樁充電,而我們的手機則是通過充電器充電,而不同功率的充電樁則對應不同功率的手機充電器。對於手機充電而言,如果長時間採用電流過高的充電器,手機電池難免會出現發熱、膨脹乃至爆炸等問題;而這種問題其實在新能源汽車電池中也會出現,尤其是對於沒有電池保護系統的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甚至是致命的。
如果要説目前新能源汽車車主中,充電頻率最高的是哪些車主?首要想到的當然是一些出行服務從業人員、運輸人員,例如網約車應用車輛和貨拉拉這類運輸用車,以及一些共享汽車使用頻率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裏的新能源共享汽車的充電頻率也是相當高的。而在這些新能源汽車中,我們可見的大多是一些入門級的新能源汽車,如A00級的新能源共享車,網約車裏的緊湊級新能源轎車,以及一些供貨運需求的新能源微面。
基於工作因素,這些車每天都需要快充1-2次才能滿足他們的工作需求。這裏就涉及到兩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安全盲區,第一個是這些入門級的新能源汽車所搭載的電池安全技術,能否支撐起其長時間的無差別快充需求;第二個是快充樁對於這些車型的適用性有多廣。
從第一個問題層面來看,這裏涉及到兩個方向,一是車輛是否有相應的電池保護系統,能在不同的充電設備下調整電池充電的效率,保證電池充電時的安全性,這就涉及到新能源汽車的電控管理,但就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新能源車電池安全技術介紹多停留在涉水、耐高温/低温等層面。
而相應的電動車在電池保護系統方面的詳細介紹,視不同車型作不同解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公示標準,這就意味着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在電池保護系統方面還沒做到完全的透明化。就如上述的一些高頻率使用快充車型來看,它們大多數入門級車型,在成本方面的管控也比較嚴格,因此對於電池安全技術究竟能應用到什麼程度呢?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二是長時間快充的承受能力,我們都知道手機如果長時間充電很容易壞電池,而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而且對於快速充電而言尤為重要。快速充電意味着動力電池要承受更高的電流,尤其是在高頻率的快充情況下,動力電池所擔負的壓力尤其巨大。而且這裏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重點-充電樁的充電性能。
不知大家在充電時是否會關注充電樁的充電功率,實際上不同地方的充電樁會有不同的充電能力,這點對於快充樁而言尤其明顯。就以特來電為例,目前特來電大多的直流快充都是30kW-150kW、200V-500V,換算下來,輸出電流在60A-750A之間,這基本可以保證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快充需求。
但是有一種充電樁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一些採用固定功率的快充樁,如120kW、200V-500V的快充樁,輸出電流達到240A-600A,但目前的一些A00級電動車快速充電額電流最大僅達到125A。如果此時你開着這類車型使用這種充電樁進行充電,那將承受極大的過充風險,長時間下來甚至會出現自燃自爆問題,這也是一些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在充電時突然自燃的因素之一。
而且根據目前的充電樁APP來看,充電樁能否充電的標準是有沒有人能在這個樁上完成充電,意思就是我只告訴你這個充電樁可用,但並未告訴你是否與你的車輛匹配,如此一來,一些不知情的消費者難免會直接到這些快充樁進行充電,這裏就會出現三種結果,一是車輛適配充電樁,安全完成充電;二是車輛不適配充電樁,但動力電池保護系統起作用了,導致車主白跑一趟;三是動力電池沒有保護系統,車輛承擔過充風險。而我們需要提防的正是第三種情況,因為自燃只有1次和0次,因此在選擇充電設備時,我們必須要多加留心,不要以為別人能躲過的,你也能躲過。
而且就目前的充電APP來看,除了某些充電樁公司有標註充電樁的功率和電壓外,大多充電樁APP都只標註了充電樁的位置和空閒情況,這對於消費者選擇充電樁來説是極其不利的。除此以外,再結合上國家對充電樁建設的補貼政策,以每千瓦時作為補貼標準,以江蘇省宿遷市的補貼標準為例,宿遷市還按充電樁充電功率對充電設施建設給予地方財政資金補貼,交流充電樁每千瓦補貼600元、直流充電樁每千瓦補貼900元。
這就意味着這些第三方充電樁公司,如果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補貼資金,只需不斷地去加大充電樁的充電功率即可,而隨着充電功率越大,充電樁的電流就越高,因此能適用的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少。
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的匹配能力其實是目前被市場忽略的嚴重問題,除了某些第三方充電樁公司與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外,更多的是車企與第三方充電樁公司的各自為政,因此也導致了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之間的不統一性,帶來了安全隱患。而對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來説,我們更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備受議論的話題所在。
而且有一點不得不説的是,如今充電樁的鋪設如此集中,新能源汽車一旦發生問題將牽扯到的是周邊的車輛,可謂是一車自燃,周遭車輛俱焚,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因此充電樁鋪設在安全性方面的思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這才能加大消費者的購車信心,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晰瞭解自己車輛的參數,在選擇充電樁方面多留個心眼,畢竟安全問題只有1次和0次。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