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體系日益完善,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夯實,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抵禦自然風險有多重防護網
入汛以來,南方地區遭遇多輪強降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當前正是防汛緊要關頭,也是秋糧作物生長髮育重要階段,今年洪澇災害對糧食生產影響有多大?如何防災減災?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局部地區災情較重,但只要大江大河不發生流域性洪水,不會對大範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
早稻成熟節骨眼,大雨一場接一場,江西遂川縣雩田鎮種糧大户郭唐生心急如焚,“2000多畝稻子可泡不得水。”
這兩天,太陽一露臉,老郭早早約好的收割機立馬下地,烘乾機馬力全開,“一半稻子都已進倉,咱要把損失降到最低。”郭唐生算起賬,“500多畝水稻倒伏,大約產量損失5%左右。晚稻已經播種,再過幾天插秧,咱就盼有個好天氣。”
作為糧食主產區,江西省佔全國早稻播種面積的1/4。6月以來,江西遭遇連續強降雨過程,農田內澇風險高。連日來,各級農業部門動員農民趕着晴好天氣搶收、搶烘,目前早稻收割進度加快,預計新增產量15.33億斤。此外,中稻完成栽插面積1052萬畝,規模與往年持平。
強降雨區域不少都是糧食主產區,汛情會影響秋糧生產嗎?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説,從各地情況看,持續強降雨天氣給局部地區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從受影響區域看,災情集中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13個省(區、市),其中長江中下游地區災情較重。“‘旱一片,澇一線’,受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洪澇災害呈條狀分佈,易澇地帶多位於沿江沿湖低窪處。只要不是大江大河發生流域性洪水,不會對大範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農業農村部重點市縣農情專家諮詢組組長李茂松介紹。
“從受影響作物看,當前早稻正處於灌漿成熟期,連續降雨造成倒伏、穗發芽;一季稻正處於返青拔節關鍵期,積水容易導致病害發生。”李茂松介紹,局部揚花期早稻遭遇“雨洗禾花”,影響結實率,但對早稻灌漿影響有限。
李茂松説:“我國防汛體系日益完善,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夯實,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升,抵禦自然風險有了多重防護網,農業生產基本告別看天吃飯,我國夏糧生產已經實現十七連豐,今年防汛奪豐收,我們有底氣。”
預警到位,加強田間管理,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
當前農業生產如何防災減災?
“目前離秋糧全面收割還有兩個多月時間,各地要加強田間管護,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打牢基礎。”李茂松説。
各地農業部門積極行動,精準施策。“多虧了專家指導,我們下雨排水、天晴施肥,保住了300多畝蔬菜。”近期,湖北鶴峯縣遭遇強降雨,農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湯齊山一直懸着心。關鍵時刻,縣農業農村局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專家和志願服務隊,對水稻、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提供抗災救災指導。
目前,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先後制定29個分區域、分作物技術指導意見,派出6個救災專家指導組,分赴洪澇重災省份,指導農民落實搶排積水、扶苗洗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措施,儘快恢復生產。
減災更要防災。預警到位,提前防範,才能把握農業防災減災主動權。農業農村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完善信息共享和聯合會商機制,強化預警服務,指導各地及早落實科學抗災措施。
“要預防因洪澇引發的次生病害。”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宋迎波介紹,持續多雨寡照可能誘發病蟲害滋生蔓延。比如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蝨等,對作物生長髮育造成一定影響,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提升抗風險能力,儘快補齊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工程建設短板
汛情會如何發展?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據水利、氣象部門聯合預測,盛夏南北方均有多雨區,以北方雨帶為主,南北方防汛要雙線作戰。
如何做好田間管理?“中晚稻將進入拔節灌漿關鍵期,南方出梅後,會迎來晴熱天氣,要警惕高温、灼傷或燒葉;颱風即將進入活躍期,強風暴雨容易導致作物枝葉損傷,植株倒伏。華北東北地區的玉米和水稻都處於關鍵階段,也可能受到洪澇災害影響。”李茂松説。
宋迎波建議,出現積澇的農田應搶排,縮短作物受淹時間,減輕漬澇災害影響,併合理施肥,促進受災作物儘快恢復生長。“做好果園、菜田溝渠清理和排漬工作,及時採收成熟的糧食、水果、蔬菜;加強水產養殖巡塘,加固加高圍網,防止暴雨漫灌造成損失。”
在農資供應方面,農業農村部已經落實國家救災備荒儲備種子5000萬公斤,目前下發700萬公斤,保障了480萬畝大田用種;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協調飼料生產企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協助養殖場户加強重點投入品儲備,確保飼草料調入、畜禽崽苗買賣、畜禽出欄等運輸渠道暢通。
“防災減災不僅在汛期,從長遠看,還應在作物抗逆研究、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工程建設、農用救災物資儲備、農業巨災保險等短板下功夫,切實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李茂松説。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