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藍岸 王奮強
今年3月9日,一位八旬老奶奶拉住公明街道社區網格員陳文宇説自己無家可歸。一問得知,老人看到外孫玩手機多説了幾句,被其女兒數落了一番,感到委屈就離家出走了。社區網格站及社區“V愛之家”工作人員一同護送老人回家,經紓解,母女倆和好如初……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在家門口就能有效解決,這就是光明區創新探索的社會末梢治理模式。
日前,本報“走基層看變化”採訪組來到光明區,實地瞭解光明的社會末梢治理情況,看到了基層社會治理“光明模式”的新實踐和新成果:經過一年多的創新探索,光明區的社會末梢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羣眾大大小小的事在家門口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光明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黨羣、幹羣關係更加密切。2019年,光明區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市、區);近期,省委政法委委託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光明區社會治安安全感大幅提升,在全市排名第一。
246個家門口羣眾訴求服務站覆蓋光明全區
今年5月,玉塘街道維珍妮公司94名因疫情期間薪資問題要求離職的員工,未出廠區門口,就在維珍妮園區羣眾訴求服務站,經過光明區人力資源局、玉塘街道政法辦等多部門的聯合調處,與廠方簽訂了離職及補償協議,兩天便拿到了合理的補償金。
實地探訪坐落在光明區玉塘街道玉湖路5號的玉塘街道維珍妮工業園區羣眾訴求服務站,記者看到這裏面積不大但環境十分温馨。
這一訴求服務站設置了黨羣服務、訴求處置、法律諮詢、警務保障、心理服務及幫扶救助六大功能,覆蓋了兩個大型商圈、45家企業、212個店鋪等近2萬名羣眾。
這個訴求服務站是去年9月12日揭牌成立的,是光明區第一個“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試點。來自街道、社區工作站、社區網格站、調解員、法律顧問、心理諮詢師等行政、司法、社會力量駐點該訴求服務站,方便羣眾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近辦、馬上辦。
據介紹 ,自去年3月全面鋪開羣眾訴求服務工作以來,光明區按照“黨建引領、方便羣眾、就近服務”的原則,整合全區現有場地資源,在全區創新搭建了246個羣眾訴求服務實體大廳(站),同步暢通訴求服務網上反饋渠道,着力打造“500米訴求服務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500米社會心理服務圈”。
在光明區工作的張先生,因與公司產生勞資糾紛而大動肝火、茶飯不思。他文化水平不高,不知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利。公明社區羣眾訴求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瞭解情況後,及時出面,僅用3天時間,便促成張先生與公司順利達成共識。當天傍晚,收到預付賠償金的張先生十分激動,他簡直不敢相信,曾經以為“天大的難事”,就這樣迅速、輕鬆地在社區、在家門口解決了。
光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奕飛告訴記者:“目前,光明全區99.5%的矛盾糾紛,都在基層被化解,98%的矛盾糾紛,當天就能化解。”
採訪中記者也切身感受到,羣眾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地方“找個説法”,在身邊就能得到解決,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光明發生。
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有人解決
“以2019年為例,為加快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光明區全年完成土地入庫10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入庫總量的63%,如此大體量的土地徵拆工作,卻未造成大的社會矛盾。”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認為,覆蓋全區的羣眾訴求服務平台在其中起了大作用,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有人解決,全社會自然更加安定和諧。
光明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緊緊依靠羣眾、立足基層,改變以往單純由“政府打包、政府全包”的行政主導模式,代之以“政府退居二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走向一線”的全員參與模式,訴求服務的內容也從原來的基礎矛盾糾紛解決,拓展為法律服務、心理服務、幫扶救助、投訴建議等五大服務,形成黨建引領下有共治梯次、共建機理、共享格局的“基層社會治理圈”,實現多元力量共治、多元服務共享。
李娜是駐點在維珍妮工業園區羣眾訴求服務站的心理諮詢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疫情期間來求助的一位女士,因丈夫失業,家中50萬元貸款無法及時還上而感覺生活無望。經過多次溝通和心理疏導,來訪者説,之前覺得困難像一塊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不敢對人説。現在雖然困難還在,但覺得自己的力量也變強了,足以戰勝它。”這名女士心態的改變,讓李娜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針對陌生人社會預測預警難、處置協調週期長的特點,光明區廣泛發動羣眾,動員轄區樓棟長、網格員、門店長、社區“五老”人員等14類羣體,組建覆蓋全區各行各業的3.6萬餘人平安志願者隊伍,發揮其熟悉轄區情況、羣眾基礎好的特點,開展日常巡查、即時巡查和專項巡查,繪製多元共治“同心圓”,實現“人人蔘與、人人治理”。光明區還設置100萬元平安獎勵金,對於報送矛盾糾紛線索的羣眾視情況給予相應獎勵,充分調動羣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突出社區主陣地,問題處理在基層
2019年11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項目三標段工地的300多名建築工人,未出工地門口,就在工地羣眾訴求服務站工作人員的協調和幫助下,及時拿到了210萬元被拖欠的工錢。
工友李兵感慨地説:“服務站工作人員把這當成自己的事兒,效率很快,半小時就完成了所有的摸查和處理程序,而且能夠直接聯繫上社區和街道相關部門領導。”
記者注意到,光明區突出社區主陣地作用,借鑑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經驗做法,優化強化“社區發令、部門報到”機制,有效調動全區黨員領導幹部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推動實現城市基層治理“下沉、聚力、增效”的目標,做到98%以上的矛盾糾紛在社區解決。
朱廣保是新湖街道新羌社區黨委書記,他表示,“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優化強化後,社區黨委更有威信了、黨羣關係更加密切了、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加順暢了,羣眾大小事不用出社區就能得到高效解決。
對於社區層面解決不了,需要街道、部門落實的羣眾訴求服務,社區黨委立即發令至街道、區級層面下沉解決、就地化解。為此,光明區創新“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印製統一編號的信訪事項協調處理《通知》,由區信訪聯席辦授權社區黨委,對需要區、街道相關部門參與調處的矛盾糾紛,由社區書記簽發《通知》要求到場調處。
為優化強化“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光明區將“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情況納入全區政府績效考核,把不同類別、不同等級的事項進行分類劃分,明確規定各類事項區職能部門報到的時限、到場領導級別和人數,並落實“每日一提醒、每週一例會、每月一分析、每季度一考核”,對落實不到位的予以績效扣分和通報問責。
尤為重要的是,光明區組建了區領導在內的“發令報到”綜合調處羣,所有發令事項的調處過程、職能部門到場情況和處置結果均在羣內進行實時報告,並在羣眾訴求智慧系統中實時更新,實現問題解決全流程公開透明、公眾監督,部門報到、執行情況不僅社區能夠實時知道,幹部羣眾及各級領導都能實時看到,在線監督。
光明區社會治理工作的顯著變化引來中央、省、市等16家媒體的集體調研走訪。座談會上,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光明區創新打造的基層社會治理“光明模式”,是新時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有效方式,是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有益實踐,是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途徑。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