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值可回收物是可回收物的主要類別之一,常見的主要有塑料泡沫、廢玻璃、廢舊紡織品等。《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三月有餘,成效顯著。不過,不少市民和社區反映,塑料泡沫及廢玻璃少人問津,面臨回收難問題,呼籲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體系。
線下:
塑料泡沫難回收卡在運輸環節
“太輕了,不值錢沒人要啊。”8月20日中午,收廢品的楊師傅正蹲在雍和宮附近一處密閉式垃圾收集站外,大量的塑料泡沫箱、塑料泡沫板隔着牆頭扔了出來,楊師傅將它們裝袋裝車。一輛小三輪上,塑料泡沫整合在一起,堆了近兩米高。看起來不少,但就重量而言,不過幾十公斤。
廢品回收人員正在北京某密閉垃圾收集站旁收集塑料泡沫。
繞過院牆,密閉式垃圾收集站內,環衞工人們也正忙着處理周邊送來的垃圾,“我們這裏是收其他垃圾的,塑料泡沫是可回收物,所以我們處理不了。”一位環衞工人一邊拆解垃圾袋,一邊給袋內的垃圾做着二次分揀。
他告訴記者,現在小區、商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塑料泡沫屬於可回收物,但因為不值錢,所以沒有人收。塑料泡沫大多被當做其他垃圾扔到垃圾箱裏,甚至因為塑料泡沫箱、板子體積太大,垃圾箱扔不進去,便堆在了垃圾箱旁。環衞工人收其他垃圾時,也只好先一併拿回來了。
站外,此時的楊師傅更忙碌了,把塑料泡沫板掰成小塊,再往塑料泡沫箱裏塞,小的塑料泡沫箱再往大箱子裏套......為了把滿地輕飄飄的塑料泡沫儘量“縮小”,真可謂絞盡腦汁。楊師傅告訴記者,這些塑料泡沫並不是沒有地方要,廢品收購站是照樣收的,問題在於沒有人願意送過去。
“紙板、金屬現在都是可回收物當中的稀罕物。”楊師傅説,因為可回收物的回收是以重量為標準的,他手上的這一大包塑料泡沫只有幾十公斤,如果換成紙板那就是上百公斤,回收價格相差將近10倍。
“在朝陽區某小區的一排底商前,一名個體廢品回收員正忙着接過商户遞出的紙箱子。商户最後遞出來的是一大摞塑料泡沫板,這名廢品回收員告訴記者,收這些塑料泡沫板子並不值錢,只是“友情”幫他們帶走處理。“我告訴商户願意幫他們處理塑料泡沫,他們才願意把值錢的紙板子、易拉罐、塑料瓶給我。”
半天時間,收集出的塑料泡沫裝了整整一車,但實際重量並沒有多少。
線上:
低值可回收物難入收取範圍
無獨有偶,低價值可回收物少人問津的情況不僅出現在線下。一些針對可再生資源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的線上小程序,也存在類似問題。
在一提供可再生資源上門回收服務的小程序內,記者看到低值類選項內並未標註任何回收物品的名稱。
在一款名為“綠貓”的可再生資源上門回收的微信小程序內,記者注意到,其回收價目表中雖然單獨設有“低值類”這一選項,但其中並未標註任何回收物品的名稱及基礎價格。
記者撥打諮詢電話,工作人員告知,目前低值可回收物只在少數街道試點進行,其他地區暫未全面開放。“低值這塊目前仍是回收當中的薄弱環節,如何能夠做到收支平衡仍是一個難題。”該名工作人員表示,若是居民家中有少量塑料泡沫及玻璃製品,回收人員上門時可順手幫忙帶走。
另一款面向西城區居民進行預約上門回收的微信程序,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其回收列表中不見玻璃類製品及塑料泡沫等低價值可回收物的身影。
記者調查發現,上門回收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小程序並非沒有。但玻璃類製品的標價或積分通常為0,塑料泡沫儘管有着每公斤1元的標價,但也往往因每户居民家中的存量較少,出現無法估價的情況。
探因:
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難點何在
在位於方莊南路的某可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回收點,前來變賣各類可回收物的人員絡繹不絕。回收點內一輛廂式貨車內,整整齊齊碼放着大量剛剛回收上來的硬紙板。放置在不遠處地面上的編織袋內存放着不少易拉罐,一旁的工作人員正忙着用腳將新收來的易拉罐踩扁,裝入袋中。
在回收點的價目表上記者看到,這裏對玻璃製品的標價僅為每公斤0.1元,即每噸100元。與玻璃製品不同,回收點對塑料泡沫的標價達到了每公斤1.4元,其回收單價比絕大多數紙類製品1元上下的單價都高出了不少。
然而在被問到低價可回收物是否有市場、好回收時,現場的工作人員卻是連連搖頭。在回收站的一角,當天收集上來的塑料泡沫已經裝滿了一個近一人高的編織袋。“這些泡沫看着有不少,但其實根本沒多少重量。”工作人員一面説着,一面僅用兩根手指便將裝滿泡沫的袋子拎了起來。據其估算,這一整袋的泡沫總共加起來只有二十來斤的分量,其價格僅在十幾塊錢左右。
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塑料泡沫製品廠的收購價格較高,達到了每噸3000元的水平,但是由於塑料泡沫本身密度很低,即便看上去裝了不少,實際也沒有多少重量。“我們現在收上來的塑料泡沫都會統一運至分揀中心進行處理,通過冷幹壓縮機壓縮後,其體積會縮小至原來的三分之一。但即便是以這樣的形態裝車向外省運輸進行再加工,其中的利潤也遠低於其他品類的可回收物。”
至於玻璃類製品,該工作人員説,由於收上來的瓶子品質不一、種類較多,因此難以直接送至相應的啤酒或調料廠家直接進行再利用。“現在更多的是將瓶子打碎,以原材料的形式送到玻璃製品廠生產新的玻璃製品。”雖然這樣做可以使其真正進入再利用的環節,但由於價值較低,往往會使回收企業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通玻璃製品的回收價格為每噸100元,拿到玻璃製品廠出售價則普遍在每噸300元上下。“這200元的差價,除了要支付打碎和搬運的人工成本外,還要支付北京市內彙集、收納以及租車向外省玻璃製品廠運輸產生的相關費用。如果不是運輸較大體量的玻璃製品,一次跑下來甚至還有虧本的可能。”
支招:
補貼宣傳雙管齊下
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從事垃圾分類工作多年。在他看來,當下如果單靠市場調節,還很難使低價值可回收物完全融入回收體系當中。“目前企業處理體積大、佔重小的塑料泡沫以及密度大卻不值錢的玻璃製品,想要維持收支平衡是最大的難題。尤其是在回收者有選擇空間的情況下,這類物品就更不會受到追捧,進而出現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甚至無利不收的情況。”
在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朱濤看來,企業逐利的行為無可厚非。要想使低價可回收物更好地進入回收渠道,除了要適當對企業進行補貼外,同時也要倡導垃圾從源頭分類的觀點。“人們在觀念上的轉變相較政策的變化,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而垃圾分類目前仍屬於新生事物。要想讓人們養成更好的習慣,尤其是對塑料泡沫及玻璃製品的可回收屬性有着更明確的認識,離不開相應的宣傳。”
目前針對低價值可回收物難以進入回收渠道的問題,國內如上海、 廣州等地已進行了積極探索。如上海出台了《上海 市可回收物體系規劃實施方案》,其就包括:明確落實屬地政府對可回收物進行補貼的主體責任;對低價值可回收物給予專項資金補貼等。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陳聖禹、景一鳴,實習生 趙千遇
監製:童曙泉
編輯:李怡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