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就在很多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享受節日快樂的時候,還有一些留守孩子因為無法和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團聚,只能獨自在學校過節。這些孩子,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在外打工,幾乎沒有一個六一節是和父母一起過的,因此在這個節日,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和父母在一起。圖為11歲的楊志鵬在黑板上畫上爸爸媽媽的樣子。
13歲的黃翠雲和11歲的黃翠霞是一對姐妹,分別是五年級和三年級,這個六一她們都有節目表演。可是,姐妹倆現在連父母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黃翠雲黃翠霞的父母常年在外開收割機,從南方一直到北方,全國各地跑,從幼兒園開始,姐妹倆就在寄宿學校,一天三餐都在學校。往常裏,姐妹倆很少見到父母,即使偶爾見到,父母也都是匆匆回來,匆匆離去。圖為11歲的黃翠霞説,媽媽就是這個樣子的。
心目中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面對這個問題,黃翠霞有些為難,她在父母中更喜歡爸爸,爸爸也很喜歡她,但她卻最後卻在黑板上畫了媽媽,因為她實在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姐姐黃翠雲也是畫了媽媽,因為自己平時和媽媽在一起時間比爸爸多一點點。圖為13歲的黃翠雲在黑板上只畫了爸爸。
11的袁海波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市裏的演出,惟妙惟肖的表演獲得滿場掌聲,遺憾的是爸爸媽媽不在身邊。袁海波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有春節回來,袁海波甚至都不知道父母在哪裏打工,在袁海波的記憶中,父母幾乎沒有時間和他度過一個兒童節。在黑板上,袁海波畫了爸爸的樣子,他説爸爸在外面很辛苦,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不讓他們再受苦。圖為袁海波在畫爸爸耳朵時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除了黃翠雲黃翠霞姐妹和袁海波外,還有周雲龍、袁江英、袁健翔等孩子,他們的父母也都不在身邊,面對“你心目中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提問,他們都選擇了畫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只有何冰燦和楊志鵬同時畫了爸爸媽媽。圖為9歲的黃林畫了媽媽,過年之後就沒有見過媽媽。
15歲的何冰燦還在唸三年級,在媽媽懷他的時候,爸爸媽媽出現情感問題,他因早產傷了大腦,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媽媽,爸爸雖然在身邊,但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中很少能見到他。圖為何冰燦畫了爸爸和媽媽。
10歲的袁江英,有多久沒有見到爸爸了,自己都記不清楚。
10歲楊蘇麗畫了媽媽,她説好久沒見到媽媽了,很想。
11歲的於友虎畫的爸爸帶着帽子,他説在外面打工很辛苦,帶着帽子可以不曬。
11歲的周雲龍畫了爸爸,他説爸爸媽媽在巢湖打工,上一次見到他們時已經很早了。
11歲王夢媛畫了爸爸,爸爸媽媽雖然在合肥打工,但自己平時也很難見到她們。
11歲楊志鵬,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直沒有錢手術,爸爸媽媽打工掙錢。
據《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從區域分佈看,四川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為76.5萬,其次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以上7省農村留守兒童總人數為484.4萬,佔全國總數的69.5%。從監護情況看,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其餘的4%是由其他親友照料。圖為留守兒童午睡。
隨着我國脱貧攻堅取得進一步成效,目前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衣食足”已不成問題。但由於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陪伴,長年累月跟着隔代親屬,很容易產生諸如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圖為傍晚,寄宿在學校的孩子在吃晚飯。
這些年來,儘管政府和社會各界多有幫扶、疏解的舉措,如有的地方婦聯組織發起“愛心媽媽”的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撫慰寂寞;又如一些地方城鄉兒童手拉手、結對子,等等。這些活動當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因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與父母團聚的問題,並非治本之策。因此,當下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時啓動心理干預,已經迫在眉睫。圖為中午孩子們在教室裏午睡。(乙圖資料圖片)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