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管子》中的這兩個故事,預測了美國和特朗普,所作所為的結果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大家好,這裏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今天我們分享《管子·匡君中匡》,什麼是匡?是古代簡書的尺寸,大匡是二尺四寸,中匡為一尺二寸,小匡為八寸。這一篇中,記錄了齊桓公和管仲的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對今天的國際局勢,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第一個故事,有一天管仲在計算國家的開支的時候,發現開支的三分之二都用於了接待外賓,而只有三分之一用於國內,於是管仲就去把情況告訴齊桓公,齊桓公説,這有什麼不好呢?讓賓客進入齊國和離開後都開心,這樣齊國的名聲就可以遠播了,來往的人多了,我們的商品貿易就會活躍起來,這是好事呀。管仲聽了之後大讚齊桓公的英明。
然後齊桓公請教了幾個治理國家的問題。
齊桓公説,當我們兵強馬壯,軍事實力強勢的時候,可以去討伐無道的大國嗎?
管仲説,不行,先王都是先有立而後有廢,必先有所利而後才有所害。所以,你首先施愛於國內,然後才能排斥國外的不善者;先安定卿大夫的家,然後才能危害仇敵之國;先賜予小國土地,然後才能誅伐無道的大國;先舉用賢良的人才,然後才能廢棄慢法鄙賤的人們。
齊桓公説,之前的先王,夏禹、商湯、周武王都是先殺了之前的國君,然後才談仁義的,現在我們談仁義,卻要以他們為典範,這是為什麼?

管仲説,從前夏禹平定了天下,而夏桀卻殘暴,讓天下混亂,所以商湯才滅了夏桀,是為了安定夏禹的功業;同樣,商湯平定天下之後,到了商紂王殘暴,天下就混亂了,周武王才滅了紂王,也是為了安定商湯的功業。管仲説“善之伐不善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也就是,善良正義的去討伐不善良和正義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從來沒變過。
齊桓公又問管仲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管仲説,只考慮取獲得土地與財寶而不考慮失去了諸侯,只考慮財物的積累而不考慮失去了百姓,只考慮受親附而不考慮被拋棄。以上三條犯有一條,就足以削弱國家;如果全都具有,就要亡國了。

第二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齋戒十天,然後設宴款待管仲,而管仲卻並不領情,告誡齊桓公説,沉溺於飲酒作樂的人,就會染上憂患,重視口味的人,就會輕薄德行,怠慢於聽朝的國君就一定會怠慢政事,這樣的國家就離亡國不遠了。
齊桓公解釋説,只是偶爾放鬆,怠慢一下有這麼嚴重嗎?
管仲卻説,我聽説年輕人不懈怠,老年人不苟安,順天道辦事,就一定有好結果。夏桀、商紂、周幽三王失掉天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您為什麼要苟安呢?
齊桓公問管仲,如何才能樹立威信,並治理好國家呢?
管仲説:“愛之,鄰國親之,天下信之,此國君之信”,百姓愛戴、鄰國和睦,天下信任,這就是國君的威信。要怎麼做呢?那就是從自身做起,然後在於治理國家,最終在於治理天下。
儒家思想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講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取信於人,首先要做好自身,樹立榜樣,而後才能取信於天下。
這兩個故事是管仲成為了國相之後和齊桓公的對話,雖然這段對話時隔了兩年多年,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深有啓發。
有人説:正義可能遲到,但從不缺席。

想到今天美國政府毫無底線的所作所為,在國際社會毫無信譽,恃強凌弱,揮舞制裁大棒為所欲為。特朗普更是毫無信譽、滿口謊言、利益至上,毫不顧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管仲説,“善之伐不善也”,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想到今天的美國,也許真的離亡國不遠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參考書目:孫紅穎註解版:《管子全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