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防衞白皮書鼓吹“中國威脅論” 國防部:公然欺騙國際社會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藍雅歌環球時報記者王盼盼郭媛丹】日本政府8日舉行內閣會議,批准2017年版《防衞白皮書》。白皮書大篇幅羅列中國海軍近來的動向,鼓吹“中國威脅論”,並對朝鮮“新階段的威脅”表現出極大擔憂。但對於日本輿論最關注的日本防衞省南蘇丹維和行動日報瞞報問題,白皮書避而不談,引起日本媒體不滿。

  “防衞白皮書提升中朝威脅等級”,《日本經濟新聞》稱,今年的白皮書對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之後的遠程導彈實用化、核武器小型化表示擔憂,對“加強軍事活動的中國的動向也顯示出警惕感”。白皮書特別提到,2007年至今的10年間,中國國防費用增加2倍。2016年度,日本航空自衞隊針對中國戰機的緊急升空達851次,創下歷史新高。中國航母遼寧艦2016年12月首次駛入西太平洋,展示了中國“海上戰鬥能力的提升,以及向更遠的地方投送戰力能力的提升”。中國海空軍在東海、南海的活動呈“擴大化傾向”,中國海軍在釣魚島周邊的活動“正在常規化”。白皮書稱,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等地的活動“給我國和國際社會安保環境造成的影響感到強烈擔憂”,2016年版的表述為“存在令人強烈擔憂的一面”。

  《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防衞省網站公佈的白皮書中看到,563頁的白皮書中,僅在對亞太和國際安保環境的描述中,就有33頁關於中國,另有26頁描述朝鮮。全書“中國”一詞提及的次數超過1100次。

  日本NHK電視台稱,日本新任防衞大臣小野寺五典8日在白皮書通過後的記者會上點名中朝。小野寺宣稱:“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各種威嚇行動和過去一樣,因此白皮書新增對上述狀況表示強烈擔憂的描述。”在朝鮮問題上,小野寺稱:“我們不得不認為朝鮮具有了發射洲際導彈的能力,朝鮮導彈已成為新威脅。”小野寺表示,希望日本民眾廣泛閲讀白皮書,加深對國家防衞的理解。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8日回應《環球時報》記者問詢時表示,日本《防衞白皮書》涉華內容不改陳詞濫調,充斥着對中國軍隊的惡意抹黑和對國際社會的公然欺騙。中國軍隊對此堅決反對,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員盧昊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日本試圖以“中國威脅論”作為推進“國家正常化”戰略和強軍計劃的“合法理由”。對於安倍政權而言,通過製造外部威脅和危機氣氛轉移國內視線、爭取民意支持是慣用政治手法。而在對外政策上,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也是日本積極尋求在國際場合對沖、抵消中國影響力增長的重要一環。

  此外,在日美關係上,白皮書首次就駐日美軍的駐留寫明“不僅有利於我國利益,也有利於在該地區擁有利益的美國”。《東京新聞》8日稱,這一説法可能是在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前曾稱要“撤回駐日美軍”的言論。

  《朝日新聞》8日稱,今年的《防衞白皮書》原定由前防相稻田朋美8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彙報,當時內部認為稻田會在8月3日的內閣改組後被替換,因此白皮書會成為“花架子”。但不料稻田7月28日即宣佈辭職,防衞省內部就是否替換“卷首語”部分的照片、文字產生爭執,因為之前也有日本防相在白皮書發佈前辭職但“卷首語”沒變的先例。不過這次,首相官邸要求“卷首語”必須替換成新大臣的,因此防衞省才急忙為8月3日內閣改組後就任防相的小野寺五典拍照等,報告時間推遲了幾天。

  儘管不斷渲染周邊威脅,白皮書卻並未提到日本國內輿論最關心的問題——赴南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PKO)任務的陸上自衞隊日報隱瞞一事,正是這一醜聞導致稻田朋美辭職。《東京新聞》8日評論稱,小野寺在防衞白皮書的卷首語中稱“自衞隊順利執行任務,國民的理解和信賴不可或缺”,但在動搖國民信任的PKO日報隱瞞問題上,白皮書避而不談,防相的所稱令人懷疑。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中國威脅論”者當放下“心魔”

  新華社記者鄭漢根

  所謂“中國威脅論”,是西方一些政客時不時要搬出來彈一下的老調。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蓬佩奧日前接受採訪時聲稱,中國未來將會成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甚至“會對美造成長期威脅”。

  對中國日益發展強大,總有那麼一些人感到不適應、不舒服,可謂“心魔”難消。須知,中國文化基因中深透和平與兼濟理念,中國的發展不僅不會動某些人的“奶酪”,相反,世界上其他國家只會從中更加獲利。

  “中國威脅論”不僅毫無事實根據,而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並不認同。積極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類地區爭端,在國際維和、護航事業中作出重要貢獻乃至犧牲,不顧安危深入非洲疫區實施救助,作為發展中國家仍然為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的這種種擔當,豈是“威脅”的表現?中國的發展同樣也正在更多地惠及美國等發達國家,例如,中美雙邊經貿合作為美國提供了約260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來説藴藏着數千億美元的商機。

  認為中國的發展會損害他國利益,乃至為遏制中國而刻意鼓譟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是典型的零和與冷戰思維在作祟,凸顯的是隻許自己獨大而不願共享發展機遇的偏執心態。抱着這種心態,不利於合作共贏,最終也必然損及自身利益。

  缺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瞭解,也是“中國威脅論”存在的重要原因。數百年前的歐洲也曾對當時強大的中國是否有對外侵略意圖而心存疑慮,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人通過在中國的長期生活告訴歐洲人,中國從上到下都找不到這種意圖。歷史會形成精神積澱,和平的傳統在中國人血脈中流傳至今。

  所謂的“國強必霸”,只是某些人以西方一些狹隘的歷史眼光看待有着不同文化傳統的中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週刊網站日前刊登文章呼籲,美國精英需要了解中國的基本歷史乃至中國人的哲學思考方式,因為儒家和道家等傳統思想在當代中國仍然具有影響力。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等有見識的政治家,因熟悉中國歷史文化而斷然否定“中國威脅論”,認定未來的中國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今天的“中國威脅論”,依然只是利瑪竇們早已否定過的西方的“幻覺”。如果以這種“幻覺”為依據作出決策,不僅是可笑的,而且是危險的。

  (2017-07-28)


  近日,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日前舉行揭牌儀式,據報導指出,清大前校長暨集邦科技董事長劉炯朗將擔任中國大陸「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同時將聯合台灣專業人才IC培訓機構,引進IC產業先進國家的教學資源和師資,為大陸在10年內培訓出上萬名IC人才。對此,半導體業者表示,這將對台灣不利。另有半導體業者表示,儘管短時間對台灣產業不會有影響,不過,未來隨着大陸IC人才增加,對台灣威脅恐將加劇,台灣應力求自己更強。

  “中國人來了”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大力發展半導體的政策與資金支持,我國半導體業發展駛上了高速公路。拓墣產業研究院指出,由於大陸本土晶圓廠的擴張及先進製程的推進使人才需求孔急,多數新建廠的投片計劃集中在2018年下半年,預估2017年人才挖角將更趨白熱化。為此,大陸半導體企業不惜重金使勁渾身解數只為招攬賢才。

  劉炯朗將擔任中國大陸「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使台灣半導體業者稱“威脅”。事實上,由於中國對半導體人才的重視,及眾多中國企業的高薪誘惑已經使不少國外技術人才自願跳槽,這讓不少國家、媒體開始散佈“中國威脅論”。

  此前,大陸半導體業為吸引韓國人才一擲千金,開出年薪是韓企的三到十倍,還提供住房和車,並承諾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等。對此,韓國媒體亞洲經濟消息稱,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遭遇中國“挖牆腳”,面對人才向中國流動的情況束手無策。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9%的AI從業者擁有海外工作經驗(40%來自於美國)。而早在1月初,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就曾發表了一份報告稱,中國的芯片業已經對美國的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並建議美國總統下令對中國的芯片產業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對此,美國政府全力阻擊中國在全世界試圖獲得芯片技術的努力,不僅多次阻止中國企業在國外的收購,甚至嚴格控制半導體人才的流出。

  “挖人”、“養人”兩不誤

  隨着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增長,根據《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擴大5倍以上,對人才需求將成倍增長。當前半導體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根本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面對IC產業的人才缺口,光靠“挖人”顯然是不行的,還需“養人”,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

  2015年7月,教育部、發改委、科技部等6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建設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的通知》,計劃內的高校共有26所,政府希望通過此舉儘快滿足國家IC產業發展對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各大“人才培訓中心”陸續冒頭。6月21日,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ICRD)與ASML簽署合作備忘錄,宣佈在上海合作共建一個半導體光刻人才培訓中心。7月12日,進歐美、台灣先進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芯華集成電路培訓中心在福建晉江揭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個基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7月16日,武漢東湖高新區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簽約,針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進行聯合引進與培養,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打造國際合作創新中心,以滿足光穀日益龐大的集成電路人才需求。

  儘管現階段我國在半導體發展上與國外仍有較大的技術差距,但當前在IC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我國半導體業“挖人”、“養人”兩不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才的持續輸出,將加快縮短中國與美國等國家的技術差距。這時,或者就是“中國威脅論”成真的時候,而我們相信這個時候不會太遠。

  本文出自大比特資訊(www.big-bit.com),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7-07-20)


  7月11日,在廣東湛江軍港,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宣佈中央軍委關於正式組建駐吉布提保障基地組建命令,並授予軍旗。

  之後,井岡山船塢登陸艦、東海島號半潛船鳴笛起航,載着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官兵,以及相關建設裝備器材。擔任該基地首任司令員的,是原海軍發言人梁陽。

  這是解放軍自建立以來,首次在海外建設軍事基地,自然引發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原因

  關於這件事,國外的評論比較五花八門,各種分析都有,包括研究中國是否準備學西方國家搞軍事擴張,以及中國是不是在“佈局”印度洋,等等。對這些分析,島叔基本上只能抱以苦笑。

  中國的對外政策其實一直都很明確,以“和平共處”為基調。近年來,雖然某些局部有所調整,但從未背離這個總原則。而所謂調整,也是根據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形勢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互利互惠,合作發展”等等。

  當然,今天的中國確實不同於以往,大量的經貿往來導致了我們的海外利益空前豐富。因此,對於這些利益採取某種保護,也是理所應當的。

  必須想清楚也説清楚一點,今天的世界不再是一個可以靠着“炮艦”滿世界去征服和殖民的時代了。如果還是老路子,會導致什麼後果?兩次世界大戰、老牌列強在彼此爭奪中最後流乾了血、基本都縮水回到老家去的歷史,應該有足夠的説服力。

  當然了,這並非就是説解放軍等武裝力量對於保護海外利益毫無責任。中國自從92年向聯合國派出軍事觀察員以來,一直堅持在聯合國這個集體安全的框架下,嚴格遵守國際法的前提下,合理主張自衞權。因此近年來,除了堅持派出工兵、運輸和醫療等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外,也逐漸向馬裏和南蘇丹派遣了以作戰任務為主的部隊。

  不過,説實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確保動亂地區迅速回復和平穩定,對於中國海外利益當然是一種保護,但卻經常會有“緩不救急”之感。與之相比,中國海軍按照聯合國相關決議和有關國家的同意,在亞丁灣堅持了數年之久的巡航護航活動,從效率的直接性、作用的延展性來説,都不是維和行動可以相比的。

  就拿目前的巡航來説,主要區域是紅海入印度洋的曼德海峽—亞丁灣海域。每天有約380萬桶原油從該海峽通過,佔全球石油貿易份額的近20%。尤其重要的是,一半的中國石油進口,都須經過旁邊的亞丁灣。僅這一點就足以説明,我們為什麼派遣先進的軍艦,常年在遠離中國的地方巡航。

  保障

  不止於此。這幾年,除了確保紅海和亞丁灣海域的航路安全之外,中國海軍的護航編隊還實現了若干“小目標”,比如奔赴突然爆發內戰的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護送敍利亞交付銷燬的化學武器等等。這些行動作用幾何,相信大家心裏有數。

  既然巡航護航如此重要,那麼,讓執行這一任務的艦艇和官兵們能處於最好狀態,顯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人不是不鏽鋼做的,需要吃喝休息,需要娛樂和體育活動;人也會疲勞傷病,船上空間有限,搭載的特戰隊員更需要場地進行各種訓練,不然怎麼保持體能和技能狀態?

  目前,我們採用的模式,是補給船在海上對作戰艦艇進行油料、生活和醫療用品補給。這些物資,都是在國外進行採購,然後經過複雜的彙集轉運手續,最後裝載到補給船上去的。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轉運成本高昂,損耗也比較嚴重。

  此外,常識想想就知,即便是機器,運轉長了也會有問題。儘管我們隨船有很強的維修和保養能力,但還是那句話,條件有限,總會遇見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確實需要一個後勤保障基地。

  用途

  那麼,中國的首個海外駐軍基地,是不是如西方炒作的那樣,是“中國威脅”呢?

  我們可以先看看這個基地。這個保障基地規模不大,不過40公頃,僅僅能夠容下規模有限的武器彈藥庫、食品被服倉庫、直升機停機坪、醫院和供軍艦靠泊的碼頭,外加一定的修理設施。

  從規模就可以看出,未來進駐吉布提的官兵人數,必然相當有限。除了從事相關保障業務的人員之外,最多也只能配備少量警衞部隊,以及可能的中轉輪換人員。所以,保障作用,是這個基地最核心也最現實的功能。

  我們也可以比較一下。

  距離中國基地大約10公里處,就是美軍在非洲最大的軍事基地“勒莫尼耶”。該基地歸美軍非洲司令部管轄,有一個“地區反恐指揮中心”的名份,目前駐軍約有4000人。其中,包括了在阿拉伯半島和東非地區針對恐怖組織的特種部隊。

  同時,美軍該基地還內設一個大型無人機起降場,為數眾多的無人機每天頻繁起降,執行偵察、監視、定點清除等任務。美軍的無人機活動如此之繁忙,以至於吉布提空管部門不堪重負無力協調,引發了數次危及民航機的事件。

  除美軍之外,吉布提境內,還有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軍事基地。就連日本自衞隊,也在吉布提建了個基地。這就有趣了,不遠萬里跑到非洲,這是要進行哪門子的“自衞”呢?

  要知道,吉布提領土不過2.3萬平方公里,武裝力量不足5000人,卻有這麼多外國軍事基地雲集,猶如“基地超市”一般。顯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中國在這裏設立基地,意圖不會超過明面上説的那些。

  當然了,我們説得再明白,也總會有人不信。比如,美軍早早就唸叨,説不想看見中國的軍機在他們的無人機場附近飛行,等等。這顯然是對我們心存戒備,想把我們擠出去的意思。

  其實,西方國家之所以那麼關注我們這個小後勤保障基地,恐怕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自己腦子裏裝的都是過去自己開着炮艦滿世界跑的“好日子”。今昔對比,才總覺得今天綜合國力排到了世界第二的中國,也會照着他們的老路走。

  事實上,炒作中國威脅論的人更應該想的是,世界這麼大,即便強如美國,在40多個國家有過百的軍事基地,動輒就出兵干涉這個、推翻那個的,也沒有讓自己“更安全”。反而是因為過多“攬載”,很有讓“好車”變“破車”的勢頭。對此,中國會熟視無睹、不汲取前車之鑑麼麼?

  所以,未來中國的發展,除了在少數非常必要的節點上,會採取亞丁灣巡航這種軍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海外安全,其實還是來自於我們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來源:俠客島 文:千里巖)

  (2017-07-12)


  今天,是我們的北方鄰居蒙古國總統選舉的日子。

  蒙古國是議會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每屆任期4年,可連任一屆。

  蒙古國的議會名叫國家大呼拉爾共設76個議席,其中蒙古人民黨有65席,民主黨有9席,人民革命黨只有1席,其餘1席為獨立候選人。

  根據相關法律,在國家大呼拉爾擁有席位的政黨均有推選總統候選人的資格。今天,共有3名候選人蔘與角逐,分別為:

  蒙古人民黨推選的現任黨主席、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主席米耶貢布·恩赫包勒德

  民主黨推選的前國家大呼拉爾委員哈勒特馬·巴圖勒嘎

  蒙古人民革命黨推選的前大呼拉爾委員賽音呼·鋼巴特爾。

  然而,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注意到,雖然蒙古國現在處於經濟停滯的狀態,但三位候選人非但沒有在施政綱領上下功夫,反而“禍水南引”,在大選中大打“中國牌”。

  率先打出“中國牌”的是民主黨候選人巴圖勒嘎,他在6月8日的演講中稱,蒙古的經濟受到“南部國家”的威脅,許多省份的地下資源出口到了中國。

  與此同時,巴圖勒嘎還向其最大競爭對手、人民黨候選人恩赫包勒德發難,稱其有中國人血統。蒙古前總理賓巴蘇倫更是直接稱恩赫包勒德為“中國孫子”。

  作為回應,恩赫包勒德公佈了上五代家譜自證血統,並反擊巴圖勒嘎“收取了中國商人200萬美元賄賂,是個虛假的愛國者”。

  人民革命黨候選人鋼巴特爾也沒放棄用“懟中國”的方式拉選票的機會,他曾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表示,中國向蒙古國出口了大量有毒食品,威脅到蒙古的人口和國家安全。

  經過各位候選人的炒作,蒙古國民間出現了對“中國威脅論”的反饋。

  據路透社報道,最近,一段與中國有關的視頻在蒙古國社交網站上熱傳。

  視頻中展現了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一華人社區的熱鬧場景,緊接着便出現了中國移民與蒙古國當局發生衝突的片段。視頻的畫外音稱:

  幾十年前,許多中國人被驅逐出蒙古,但是今天蒙古人民黨價值觀出現問題,竟然推選出一個有中國血統的候選人。

  不過,多位專家卻表示,已經看透了政客的“套路”。

  哥倫比亞大學蒙古學者朱利安·德爾克斯表示:

  我的感覺是,選民的情緒並沒有發生改變,但是政客們越來越多地利用民族主義來掩蓋真正的問題。

  蒙古民意分析家格雷爾·奧爾吉爾也認為:

  我認為反華情緒不會贏。蒙古人民越來越理性,他們不會着眼於與中國的歷史關係。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果蒙古國的經濟沒有得到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會受到什麼影響。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發現,在一些國家大選期間,炒作“中國威脅論”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縱觀美國數十年來的總統大選,炒作“中國威脅論”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每到選舉之際,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就會出現在美國選舉政治舞台中心。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對“中國威脅論”的使用收放自如。他多次在集會時呼籲,“我們不能繼續允許中國蹂躪我們的國家。”

  與此同時,他還批評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稱中國“偷走”了美國的就業崗位,指責中國“不尊重人權”等。

  另一個愛拿中國説事兒的國家就是日本。2011年,日本多位候選人選擇將對華關係作為主要議題。

  前外相前原誠司也以主張中國威脅論、對華強硬而聞名。

  財務相野田佳彥針對中國釣魚島問題心存警惕地表示:

  中方可能會為煽動民族主義搞一些小動作。日本必須嚴密戒備,以防緊急事件發生。

  農相鹿野道彥則以中國力圖擁有航母一事為例,強調稱:

  我們不得不對日本的安全保障是否真的沒問題產生質疑。我國有必要加強和美國的同盟關係。

  在2016年的菲律賓大選中,對華關係成為了常被提及的話題。在競選期間,為了避免被其他人攻擊,一些競選者紛紛表現出相當的民族主義情緒。

  女參議員格雷絲·傅稱,若中菲關係緊張,菲律賓就需要增加軍事設備支出,比如購買防空導彈,並與其他東盟國家進行協商。

  在剛剛結束的法國大選中,被稱為“法國版特朗普”的極右翼候選人勒龐也提到了中國。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只有反對經濟全球化,中國的商品才能更難進入法國市場,法國的經濟才會更容易發展。我想他們會理解,每個人都會保護他自己的利益。

  法國C8電視台也曾播出一部紀錄片,曝光了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對中國人的態度。國民陣線尼斯地區負責人伯努瓦·洛耶在紀錄片中聲稱:

  中國人在巴黎是一個大問題,他們已滲透到各個行業,現在中國妓女數量又大爆發。

  對於這種以炒作“中國威脅論”為“政治正確”的潮流,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覺得,時任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反駁特朗普的發言已經説明一切:

  這種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反對這種毫無事實依據的無端指責。責難中國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抹黑中國也換不來選票。負責任的美國政治家應該認識到中美兩國的合作符合美國自身利益,應該有眼光、有意願、有能力維護和促進平等互利的中美關係。

  撰文/池寧喬

  編輯/昌老師

  本文為"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 原創內容,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