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樓市大爆發,背後竟然隱藏着中國版次貸危機。近日,工商銀行再次因為“首付貸”問題受到處罰。所謂“首付貸”,就是指購房首付款不是來自自有資金、而是來自借貸。大家對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但對其危害性的認識則嚴重不足。
要點速讀1買房首付款借道銀行“消費貸”,助推了房價上漲。2“首付貸”危害性極大,一旦房產泡沫破裂,將產生中國版次貸危機。種種跡象表明,大量首付款正在借道“消費貸”
“如果是100萬的房子,20萬首付,當地6家銀行中有三家可以提供裝修分期額度,每家可獲得最高為首付款即20萬元……”,一位網友如是反映其所在縣城的購房貸款情況。“裝修分期”與購車、婚慶、旅遊等非房貸的分期貸款一樣,被商業銀行俗稱為“消費貸”(央行的統計口徑中,房貸也是消費貸)。種種跡象表明,購房者使用消費貸來“湊首付”已經是常見情況。有記者假扮購房者,得到售樓人員“面授機宜”——首付款不夠,可協助申請天津某股份制銀行的“消費貸”,無需抵押、不計入徵信,最高可貸30萬元。而我們近日親自試驗,在某銀行手機銀行上輕點幾下,10分鐘後26.1萬元的貸款就放進了賬户。
從央行統計數據來看,8月份住户新增短期(1年內)消費貸驟然提升至1425億元,這或許和8月一、二線城市的“搶房”熱潮不無關係。而考慮到消費貸分期期限可以是1年以上,所以其也可能隱藏在了中長期貸款中,而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住户中長期消費貸新增33738億,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居民中長期消費貸加速上行
按照政策要求,此“消費貸”本不能流入房市,那為何銀行“洞門大開”呢?統計數據揭示了奧秘:7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新增額為-347億元,説白了,就是經濟下行期間企業貸款意願疲弱。而企業貸款正是銀行一貫的利潤“奶牛”。銀行面臨“斷奶”危機,卻恰逢房市高歌猛進,可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銀行抓住了新的“救命稻草”,猛發房貸,並樂於讓消費貸也流入房市,這樣既能多放消費貸,又能刺激新的房貸產生,一石二鳥。與企業貸款減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住户消費貸款新增4858億。
如果首付也可以來自銀行貸款,則猶如為房價“鬆開繮繩”
為什麼説上述情況非常危險呢?這要先澄清一個常見誤解。人們通常以為央行(或者説其背後的“主使”——政府)才能印鈔(發行貨幣),而實際上,任何一家商業銀行都能“印鈔”。試想,你向銀行貸款100萬,批貸後,你的銀行賬户上是不是馬上多了100萬?這個錢,可不是從張三李四那裏來的,而就是銀行“生造”給你的(傳統上所説的“銀行吸收了張三的錢將其放貸給王五”是錯誤的)。所以每一筆貸款都是一次“印鈔”。
你拿到房貸後,這個社會上就多了一筆錢,你將其付給賣家,賣家就可以拿它做首付再去貸款買房,印更多鈔票。這就是貸款多——鈔票多——貸款更多——鈔票更多……的循環。如果放任這種循環,則不愁房價上不了天。
怎樣遏制,讓循環放慢放緩呢?主要有三個手段——首付款、月供能力審核、還款壓力。
要求購房者湊齊首付款,既能減少其貸款數量,也能減緩其貸款速度。要求購房者月收入大於月供的兩倍,可以限制其貸款數量。然而“首付貸”、假收入證明、銀行出於利益的默許已經讓這兩道防線非常鬆動。
再看最後一道防線。即便你能如願從銀行拿到足夠數量的“首付貸”和房貸,這錢也終歸要還的,在還款壓力下,你真敢貸這麼多錢嗎?
“漲漲漲”之下,泡沫會自我強化
答案是敢。底氣就是“房價會漲”。
貸款是長期的,所以只要儲備一定的資金,幾年之內就有能力還款。而幾年後,房價可能已經翻番,具備了再次抵押貸款的條件;實在不行,把它賣了還貸,還能剩下一大筆。
一旦這樣想的人多了並付諸實施,房價就真的可能如他們預期的那樣上漲——實際上是被他們買上去了。這既堅定了這部分人的信念,也刺激其他人紛紛加入,於是房價更高……——又一個循環。
逐漸的,全社會的心態都在發生變化。銀行屢試不爽之下防範意識愈發淡薄、各種民間金融介入、企業加入(最近不就有一家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要靠出賣兩套學區房扭虧嗎,這樣的現實夠刺激企業主們的神經了)……,泡沫越來越大。
有了這兩套房,*ST寧通B將有望扭虧為盈,最終保殼成功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現在搶房潮正在從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波及到全國範圍。成都一貫是房價穩定的代表城市,現在也出現“跳漲”。
人們總習慣於為泡沫尋找支撐理由——學區、二胎、經濟發展種種(就像2007年人們用“中國黃金髮展20年”為48元的中石油背書),而實際上泡沫根本不需要什麼支撐,它本身就能自我強化。
一旦刺破,就是又一場“美國次貸危機”
上述推演,其實和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的形成沒有本質區別。
美國次貸危機前,房貸沒有了門檻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並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國會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危機成因。委員會找到了美國企業和金融界數一數二的人物、“股神”巴菲特,各種旁敲側擊想讓巴菲特説出誰該為危機負責。然而巴菲特認為,居民、華爾街、政府各有各的問題,但很難説誰該負責,本質上這是一個心理問題,當一致預期房價會漲後,危機可能就無法避免。居民脱離了買房的初衷,把它作為賺錢工具,與華爾街一拍即合,而政府不敢忤逆民意,於是泡沫吹大。而房地產作為幾十萬億美元的資產,它產生泡沫就不是一般的泡沫。
只是泡沫遲早會破,可能是政策上的風吹草動,也可能是一部分人預期改變後的拋售……。一旦房價下跌,無法還貸,銀行壞賬就會激增。實際上類似的故事剛剛在中國上演過:在此輪房價熱潮之前,中國也經歷了工業發展熱潮,企業盲目貸款上項目,不管生產出來的產品將來能否賣出去,最後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失去還貸能力。最近爆出的江西賽維一家企業,就給銀行造成數百億壞賬。這裏面的教訓整個社會不可不察。
首付和還貸的錢必須來源於購房者現有資金和未來收入,而不是房價上漲的盈餘。這條界線一旦逾越,金融危機就會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