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我們知道,在二戰爆發前,美國一直偏安北美一隅,奉行孤立主義,大搞經濟建設,國力迅速超越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當一戰把歐洲變成焦土時,美利堅更是利用強大的軍事工業,向各國出售武器,大發戰爭財。

可以説,二戰爆發之前,美國早已是實至名歸的世界超級大國,既然這樣,為何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養精蓄鋭的美國在攻打疲態盡顯的日本時,卻顯得非常吃力呢?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珍珠港劇照)

一、海軍戰鬥力不足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列艦主力,實際上已經全部癱瘓,能用得只剩航母,巡洋艦和輔助艦艇。這就造成開戰之初,美軍只能以倖存的航母為中心,編成以航空兵為主要攻擊手段的特混艦隊。

戰列艦扎堆在瓦胡島也實屬無奈,由於菲律賓過於遙遠,所有戰艦隻能停靠珍珠港加油補給。日本就完全沒有這些顧慮,控制中國海岸只需要老舊的海防艦和炮艦,其它主力可以放開手腳,一門心思向東進攻。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珍珠港事件)

二、軍事裝備落後

美國從獨立到二戰前,除了早期開疆拓土,發動美西戰爭,美墨戰爭外,之後便一門心思搞起了生產,無心繼續對外擴張,更沒有像今天這樣想着稱霸世界。因此,在軍事裝備上,美國並沒有什麼優勢。

航空兵方面,參戰之初,美國列裝的F2A水牛,幾乎遭到日本飛機的碾壓式打擊,直到換裝F4F之後,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才有所改變。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日軍偷襲珍珠港路線)

海軍方面,美國當初設計戰列艦時,把穿越巴拿巴運河,作為一個必備條件,因此全部戰列艦最寬不得超過33米,否則就只能繞道遠航,其結果所有戰列艦的性能處處受限。

另外日本退出海軍軍務條約時,雖然條約規定一旦有成員退出,那麼其它條約國軍備上,諸如戰列艦火炮口徑和噸位都會放寬,但美國卻並沒有熱衷於新型戰列艦研發升級,即使多年後新下水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也仍然屬於條約限制類型。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珊瑚島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被擊沉)

等到美日海上短兵相接時,日本人打造的大和級龐然大物,可以毫無顧忌地最大限度發揮單艦戰鬥力,而美國臨時設計與之匹敵的戰列艦,還處於圖紙階段。

對於巡洋艦和驅逐艦,由於早期日本在軍備條約中,其主力艦噸位限制低於美國,因此日本通過提升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質量,來彌補主力艦的不足。造出了戰力驚人的高雄級巡洋艦和吹雪級驅逐艦。

因此,日本的驅逐艦不僅魚雷攻擊力強大,夜戰能力也非常驚人,這就為開戰初期,日本水雷戰隊的幾次勝利帶來了優勢。而美國的驅逐艦,卻幾乎都老老實實成為“輔助艦艇”。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扭轉戰爭形勢的中途島海戰)

更為可笑的是,太平洋戰爭之初,美軍潛艇的魚雷,質量極其低劣,啞彈壞彈層出不窮,能發射出去的也就是把日本戰艦水下艦體,砸出一個個凹坑。

三、士兵實戰經驗匱乏

日本全民皆兵的尚武氛圍,讓他發動戰爭之前,就擁有一支戰鬥力驚人的軍隊,無論是陸軍、海軍、空軍,很多都是從中國戰場上久經沙場的老將。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早已把對美戰爭,作為最終目的,它的“月月火水木金金”加上“海軍精神注入棒”魔鬼訓練,讓日本人對於戰勝那些在夏威夷曬太陽的美帝少爺兵,毫不懷疑。

日本海軍的遠程炮擊術也非常優秀,長門號戰列艦遠程炮擊,27200米的距離命中率達到21.5%,1938年和1940年,在30400米和30900米的距離攻擊命中率,也達到17.2%和9%,堪稱表現優秀。而同期美國標準戰列艦的遠程攻擊成績,25000米距離難以超過5%,20000米近距離也只有15%左右。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中途島海戰)

只是,日本國小資源少,經不起消耗,中途島一戰元氣大傷,再加上南洋損失過半,到了後期,曾經耀武揚威的日本海航編隊,只有被圍獵的份了。

如果説美軍前期由於缺乏海戰經驗,對日本海軍裝備和戰術不瞭解,在吃了幾次小虧之後,美國迅速作出相應調整,軍備生產把打敗日本作為目標,此後雙方的實力差距不斷縮小。

等到珊瑚島海戰時,日本作為進攻一方,以強大的五航出戰,也沒能全殲美軍,雖然擊沉了列剋星敦號,但也搭上了一艘輕型航母,主力航母翔鶴號也損毀嚴重。

這時雙方實力已旗鼓相當,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經此一戰後,日本的海戰優勢蕩然無存,為中途島海戰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6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實力強大,為什麼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日本卻非常吃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