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315|“退貨貸款”和“網貸賬户註銷”新騙局,你知道多少?
作者:楊譚
來源:獨角金融
近年來,金融消費類侵權問題多發,成為“3·15”晚會聚焦的熱點,也往往成為當年監管重點。比如2019年的“714高炮、砍頭息”,2018年的“套路貸、個人信息安全”等。
那麼,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是否會關注金融消費呢?目前哪些金融類消費是侵害消費者最嚴重的呢?獨角金融帶你認識它們的真面目。
1
金融消費侵權日趨線上化
據7月15日央視財經發布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2020年“3·15”晚會將於7月16日晚8點開啓。今年“3•15”晚會關注焦點包括新消費模式。
獨角金融瞭解到,隨着疫情的蔓延,大量消費轉向線上,網購消費等新消費模式類投訴成為重災區,伴隨而生的消費金融類投訴也隨之增加,“退貨貸款”和“網貸賬户註銷”的金融騙局套路也開始顯現。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獨角金融表示:“在金融消費線上化的背景下,金融侵權和違法違規行為也多在線上發生,十分隱秘,處於金融監管盲區。”
據7月13日上海市消保委在其微博上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9676件,同比下降28.7%,共受理涉疫投訴11432件,其中網購商品、交通出行、在線教育等成“重災區”,服裝鞋帽、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居商品類投訴前3位,交通運輸服務、教育培訓、互聯網服務居投訴前3位。
來源:上海消保委官方微博
有業內人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新興行業的發展,但與新模式相關的投訴量也顯著增多。新出現的投訴案例對有關行業和企業具有警示作用。”
2
網貸新騙局:“退貨貸款”和“賬號註銷”
獨角金融發現,隨着網購消費投訴事件的增加,伴隨“退貨貸款”和“賬號註銷”的消費金融騙局也頻頻暴露。
據此前中郵消費金融透露,廣州的一位網購達人小娟近日接到一通某電商客服電話,對方表示她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並承諾給她3倍賠償金。
小娟按對方要求下載了某APP,一系列操作後莫名其妙提現了五萬元,客服讓小娟留下自己所購買商品錢款的三倍,剩下的轉給他們,事後當意識到情況不對時,客服已經將其拉黑。不僅之前所謂的賠償沒有得到,小娟還為此背上了一大筆貸款。
同樣,來自安徽的傅先生透露,在今年3月接到一通某貸款公司客服人員電話,告知傅先生假如不註銷其半年前在對方平台上註冊過的賬户,將會對其個人徵信產生影響。
(傅先生)根據客服的引導,將該貸款平台上的貸款額度提現,並轉至客服指定的賬户中。之後,客服以同樣的手法讓傅先生在其他5個貸款平台進行提現並轉賬。最終,傅先生被“套路”,損失5萬餘元。
對此,中郵消費金融表示,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迅速,金融騙術也在不斷“升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遠離金融陷阱。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也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更多的消費行為發生在線上,很多不熟悉互聯網、防範意識不足的人羣加入網購大軍,金融騙局也與之結合。這些騙局或侵權行為隱藏在真實的需求中,讓人防不勝防。”
3
6成因“隱私泄露”被詐騙
53%受害者為上班族
據悉,在新冠疫情蔓延以來,註銷網貸的電信詐騙也趁機復發。2020年上半年騙局呈高發態勢,4月份環比增長率高達178%。其中受騙者多為上班族、大學生,63%受害者因隱私泄露被詐騙。
據7月8日360金融反詐實驗室聯合360手機衞士發佈的《2020上半年註銷網貸賬户電信詐騙分析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註銷網貸賬户騙局激增,4月環比增長178%。
受害者從大學期間註冊過網貸賬户的羣體擴大至上班族等,其中63%的受害者此前未註冊過網貸賬户,約50%的受害者被詐騙多個網貸平台額度。
來源:360金融反詐實驗室
該報告指出,註銷網貸賬户騙局的受害者中,上班族約佔53%,在校大學生為37%。此類人羣往往信用良好、貸款授信額度高,同時對電信詐騙防範心不強,容易誤入陷阱,甚至遭遇連環詐騙。數據顯示,約一半受害者遭遇2次及以上連續詐騙,60%受害者被詐騙金額超過1萬元,5萬元以上佔比21%,損失金額巨大。
來源:360金融反詐實驗室
分析註銷網貸賬户騙局能夠得逞的原因,一是詐騙分子利用受害者對徵信不瞭解以及擔憂信用受損的心理,實施恐嚇,極易操縱受害者;二是騙子通過黑產購買個人信息、PS徵信信息等方式,迷惑、誘騙受害者,令人難辨真假防不勝防。
關於註銷網貸賬户的詐騙事件,此前黑貓投訴也做過相應提醒,表示個人徵信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為個人建立的“信用檔案”,其中的信貸信息主要記錄個人通過商業銀行借貸還貸行為,網貸APP賬户註銷和個人徵信無直接關係,並且任何第三方無權獲取徵信信息。
因此。以“大學生網貸賬户影響個人徵信”、“降低徵信安全係數”為由恐嚇誘導註銷網貸賬户的説辭都是詐騙。
針對個人消費者,於百程表示:“在網購中涉及的金融消費,首先要建立防範意識,互聯網亂象叢生,做到不了解儘量不要去使用,不要貪心;其次在使用時,特別要關注產品主體的合法性,金融業務都需要持牌經營,對於介紹模糊,主體不明等金融消費產品,不要去用;三是關注產品主要條款,利率,費用,責任和違約處理等要仔細閲讀,以防落入不能承受的陷阱。”
那麼,關於金融消費騙局,你有什麼好的想法,請將你的觀點在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