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時尚”一週歲了,普陀有一份這項工作的“成績單”,請查收!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被譽為“新時尚”的垃圾分類在上海率先落地,普陀區上下迅速掀起垃圾分類工作熱潮,居民區全情投入,廣大市民熱情參與,如今該條例施行滿一週年,這項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究竟帶來了什麼?普陀區的垃圾分類情況進展如何?未來發展如何規劃?答案都在這些變化裏。

“硬核”設備先行    助力“新時尚”便民

自2019年開始,普陀區綠化市容局從設備改造入手,按照“升級版、基本版、簡易版、移動版”四種類型,在居民區、沿街道路、商場商務樓宇等區域完成超過1588個垃圾分類投放點位的改造和新建;建成“兩網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825個、中轉站10個,在可回收物處理上,推出“藍鯨”品牌,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打造可回收物品牌化運作。在日常運輸保障方面,指導環衞公司配置並塗裝濕垃圾車79輛、幹垃圾車154輛、可回收物車14輛、有害垃圾車1輛。

經統計,截至2020年5月底,全區10個街鎮所有垃圾分類投放點的異味控制、洗手裝置和破袋工具“三件套”已基本配置齊全。

“硬核”設備作保障,帶來了普陀區垃圾分類一週年實實在在的“效果”。甘泉路街道順利通過首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複評;曹楊、真如、長壽、長風、石泉、萬里等6個街鎮創建成為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全區示範街鎮比例達到70%,成功創建為2019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第二批)。

上下齊心為分類    因地制宜講方法

記者從普陀區綠化市容局瞭解到,為了有效推廣全區垃圾分類工作,普陀區組建了由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新時尚工作領導小組”內,下設6個專項工作小組(綜合保障組、專業推進組、地區工作組、執法及信訪穩定組、督查考核組、宣傳動員組)和專門辦公室(區新時尚工作專辦),“區新時尚工作專辦”通過召開專題會議128場,搭建區濕垃圾、建築(大件)垃圾清運溝通平台,形成“區—街鎮—居村”三級聯動的溝通協調機制。在居民區內,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下的“1 3 X”治理機制(“1”居村黨組織,“3”指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X”社會組織和相關職能部門),按照“一小區一方案”,因地制宜開展垃圾分類試點。

區綠化市容局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在普陀區的垃圾分類推進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不搞“無方案”實施,綠容局工作人員會同街道鎮科室、居民區居委會針對不同小區、房屋類型,因地制宜推廣、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在老舊小區石泉管弄一村,居民區書記周振文提出了“總桶制”,小巷總理任“總桶長”,居委幹部、黨小組長、樓組長任“桶長”,盯牢每一個桶的實效;在農民回搬房桃浦新楊和苑,90後村主任江震佳依託社區居民自治、村委會協調、物業負責、第三方管理的四位一體機制,有效提升分類實效;在長征開開大樓,居民區書記蔡煒帶領黨員羣眾發揚“苦幹、實幹、巧幹+骨幹”精神,實現高樓一週撤桶。

在商品房小區長風大華清水灣,80後的“寶鋼”書記王曉航用“腳步丈量法”,走出了分類投放點位,也讓垃圾分類理念走進了老百姓的心裏;在超大型小區宜川中遠兩灣城,居委幹部聽從居民意見,撤桶後不在樓下設投放點,一個月後,繞路倒垃圾的居民紛紛出主意:“投放點設在角落,綠化裏開一條小道,再補一些竹子遮擋…”於是,撤桶後的中遠兩灣城迅速建起了29個投放點,還利用撤桶空地新開闢了2個車位;

在灣區樓宇遍佈的長壽路街道,街道黨工委利用區域化黨建品牌的抓手,迅速在白領人羣中掀起“時尚低碳風”;面對垃圾分類的考驗,真如鎮街道堅持機關先行,辦事處機關大院率先實行垃圾分類,曹楊花苑小區把新設的投放點放到居委會樓下以示決心;曹楊新村街道注重科技管理,在梅嶺苑小區打造了全市首個5G智能垃圾箱房;萬里街道強化資源利用,在晶品苑小區引入了全區首個“藍寶”智能回收箱;甘泉路街道作為全區首個示範街鎮,面對沿街商鋪生活垃圾管理難點,率先在黃陵路試點“三級桶長制”,通過“商户—環衞工人—網格巡查員”三級管理,督促提升分類實效。

經初步統計,今年1月起至6月中旬,普陀區幹垃圾產生量673.43噸/日,比去年同時段下降36.33%;濕垃圾分出量385.84噸/日,比去年同時段上升44.57%。

宣傳工作全覆蓋    部門聯動齊發力

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經統計,普陀區入户宣傳覆蓋約172萬次,共發放宣傳資料超237萬份,舉辦各類培訓逾1050場次。此外,“區新時尚工作專辦”還打造了普陀區垃圾分類分類“三五”品牌——每月5日,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學校、進醫院、進公園、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系列活動;每月15日,舉辦能力素質講堂,比做法、比經驗、造聲勢,造氛圍;每月25日,開展全區性大型宣傳動員活動;綠化市容局與區文明辦聯合開展普陀區垃圾分類“時尚達人”評選,累計選出“時尚達人”146名。

垃圾分類工作並非一蹴而就,在部分居民樓及商場樓宇初期也遇到了推廣“瓶頸”,不少居民區認為垃圾分類事情麻煩成效低,為此,多個委辦局形成“聯動”合作,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在居民區落地、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由區房管局積極督促管理我區712個小區的180餘家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設置容器;區司法局組建垃圾分類村居法律顧問宣講團進行社區普法宣講;區城管執法局累計開展執法檢查6055次,檢查單位7215家,開具整改單1385張、處罰單98張;區市場監管局為餐飲企業印發“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温馨提示牌1000張;檢查相關單位3674家,開具整改單8張;區文化旅遊局執法大隊檢查旅遊住宿企業220家,開具整改單11張……

街道鎮做法有特色 多措並舉淨環境

普陀區10個街鎮因地制宜,聚焦“整區域、全覆蓋”要求,做實做細“一小區一方案”“一單位一方案”。

曹楊新村街道構建“12345”工作模式,堅持黨建引領1箇中心,抓牢家庭源頭分類、小區定時投放2大陣地,按照組織發動、分批推行、常態長效3個階段推進工作,明確宣傳培訓、源頭分類、硬件改造、清運體系4個重點,落實登記公示、自查督查、常態走訪、定崗定責、紅黑獎懲5大機制,成功創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

真如鎮街道用“133”工作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堅持“1+3+X”社區治理機制,着力解決好“要我分”的法律約束、“我要分”的自覺行動、“我會分”的實效達標三項認知,把握好前端源頭分類、中端定點投放、後端規範清運三個環節。

甘泉路街道提煉達標居住區“合陽標準十五條”、達標單位創建“甘泉標準十二條”,每季度發佈“甘·垃圾指數”對分類實效進行量化考核。長風新村街道定期發佈“時尚‘風’向標榜單”,營造比學趕幫氛圍,運用“腳步丈量法”不斷優化定時定點管理。萬里街道通過通過“明星樓道”評比、“微換社區”項目等形式推動垃圾分類入户入腦入心。長征鎮建立“街鎮—社區—園區”三層聯席會議機制,突破樓道門、電梯門、家門、心門。石泉路街道利用“五全工作法”,探索小區“總桶制”,研發移動式箱房,推進各項工作。長壽路街道建立濕垃圾清運“123工作法”,成立1支應急指揮系統、調動2家清運公司、製作3張濕垃圾清運路線圖,實現濕垃圾日產日清。宜川路街道打造中遠兩灣城特色模式,對商鋪實行上門收集,並試點預約收集等機制,探索超大型社區垃圾管理新模式。桃浦鎮依託黨建引領,嚴把“進口關”“門口關”“出口關”,創新研製伸縮式裝修(大件)箱房,因地制宜解決老舊小區裝修(大件)垃圾堆放點,提升裝修(大件)垃圾管理精細化水平。

未來工作有目標    9成街鎮變“示範”

今天起,垃圾分類工作正式進入了第二年,對於普陀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來説也是新的開始,普陀區綠化市容局表示,今年的垃圾分類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持續鞏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創建成果,95%以上居住區和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實效達標,90%以上街鎮達到“示範街鎮”標準。

普陀區綠容局介紹,除主要目標外,普陀區今年還將繼續鞏固提升分類實效,進一步做實區、街鎮、居村三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對行業的管理優勢。按照“管行業、也管生活垃圾分類”原則,落實條線、屬地雙重責任。針對餐飲、酒店、大型菜場、高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濕垃圾產量集中的場所,進一步落實“淨菜上市”“光盤行動”要求,倡導適度點餐,促進源頭減量。同時,推進菜場濕垃圾就地處置設施建設。持續深化生活垃圾分類“七進”宣傳活動,培養市民低碳生活意識,共同營造人人蔘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社會氛圍。

在居民區的垃圾分類上,立足“方便大家分、引導大家分”,細化“一小區一方案”,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投放時段。在商户管理方面,把沿街商鋪定時定點收集工作納入信息化管理體系,全面推行定時定點分類收集。對違規運輸企業依法嚴懲。堅決落實“不分類不清運”制度,倒逼分類質量的源頭提升。在扶持中轉企業方面,持續完善再生資源回收中轉站的規劃佈局,推進“藍鯨行動”,高標準完成523個居住區服務點和6箇中轉站的功能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普陀區綠容局表示,將繼續深入貫徹市局單位工作要求,持續推進普陀區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規範化。

作者:王笛 張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