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微信透露,為了阻止詐騙行為對被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在短視頻以及其他對方賬號涉嫌欺詐違規的情景中,對付款用户進行15分鐘的保護限制。“轉賬冷靜期”解除後,可以根據核實後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支付。
在社交平台交易時,由於不同於傳統交易形式的“一手交錢一手拿貨”,賣家們多半會要求“先付款後發貨”,其中可能存在巨大的風險。
案例顯示,大學生小芳是個“購物狂”,平日閒着沒事,就愛看購物直播。最近,小芳看中了某位主播安利的一款特價商品,但該商品在各大購物平台上均已售罄;於是,小芳加入了該主播的粉絲羣內,想詢問是否還有存貨。入羣后,羣組內的“管理員”主動與小芳取得聯繫,表示他們手頭就有“現貨”,並且可以“粉絲特惠價”出售給小芳。小芳心想,如此一來,不僅價格比“直播價”更低廉划算,而且還能儘早拿到心儀商品,簡直撈着個大便宜,她趕忙給對方轉去了貨款。
沒想到,數週後,滿心期待的小芳沒能盼到貨品的到來,卻只得到了代表着被對方拉黑時的紅色感嘆號。這時的小芳才明白,所謂的“低價折扣”、“現貨秒發”,不過都是騙子忽悠自己掏錢的誘餌,很顯然,自己遇到“收款不發貨”的騙子了。
微信表示,為了阻止詐騙行為對被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微信支付構建了有效識別惡意賬號和交易的安全風控系統。
在付款過程中,當系統識別出收款方賬户有異常特徵時,微信會根據風險的程度對用户進行交易風險提醒或攔截。
當系統識別出收款方賬號涉嫌欺詐違規,或者惡意程度較大,微信會對交易進行攔截保護,提醒用户注意資金安全,比如短視頻中對付款用户進行15分鐘的保護限制。
在15分鐘的“轉賬冷靜期”內,用户應該儘量核實收款方的身份,仔細想想是否存在風險。“轉賬冷靜期”解除後,可以根據核實後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支付。
微信方面提醒,網購需謹慎。“先付款後收貨”的交易方式風險很高,在社交平台上進行交易要提高警惕,謹慎確認,儘量使用可信的官方交易渠道。這樣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平台申訴退款退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