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量中國產品滯留海關,印度交通部長致信,希望中國產品優先通關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綜合

在一片打殺聲中,印度國內近日終於出現一絲理性聲音,印度公路交通和運輸部長日前致信政府,督促他們對進口農業設備優先通關,這些設備是印度報復扣留中國貨物的一部分。

中國正在進行產業升級,低端產業開始對外轉移,印度的鄰國孟加拉國就已經從中獲益,印度當然也可以從中國的這個進程中獲益。


但是現在,印度卻在阻止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和產業轉移。

因此,印度經濟和工業想要實現發展,外資和外國轉移產業不可或缺,中國則是對外投資大國之一,也是正在對外轉移低端產業的新興工業大國,中國完全可以幫助印度的經濟發展計劃,以及印度製造計劃。


但是,印度近期在貿易領域的動作將會起到反效果,印度的經濟報復只會嚇退中國投資者和中國工業產業,最終的受害者,只有印度自己。

但邱永輝教授認為,“拒絕中國人住店的做法,既是一種種族歧視的政治行為,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經濟行為”,因為“印方曾花費巨資在中國做印度酒店推銷”。

他還把印度試圖將與華投資合作政治化的做法稱作自殺行為。


特別是在世界疫情嚴重、國際經濟困難、世界政治動盪的當下,這種只由民粹主義情緒決定的行動,對印度有百害而無一利。

近日,有印度媒體報道,孟買一名人民黨人士威脅要“打斷”任何購買中國商品的人的腿。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阿列克謝·庫普里亞諾夫在評論這些消息時指出,印度抵制中國商品的規模將取決於邊境衝突的解決情況以及印度工業是否對填補中國商品的空缺做好了準備。


事實上,在邊境衝突和新冠疫情爆發前,印度一直把對華貿易看作難得的機會。印度經濟學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是印度進入中國市場、用印度商品代替美國商品的大好機會。

這位俄羅斯學者認為,無論如何,印度都需要中國商品,也需要中國原料來生產工業產品。

然而,印度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

對此,美印戰略伙伴關係論壇表示,這可能會擾亂商業和製造業運營,這或將進一步印度GDP的萎縮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