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棚拆了,水泥地面鏟了,多虧檢察院幫我們下定決心、排除困難……”近日,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靈巖山腳下的韓世忠祠堂內,吳中區文物保護所所長顧建國對專程前來回訪的檢察官毛寬橋説。
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祠堂成為盆景種植地;唐伯虎老師王鏊墓地被種滿枇杷樹;南宋參知政事高定子墓保護範圍內存在違建……2019年以來,吳中區檢察院針對轄區古墓葬保護現狀,先後向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制發了6份檢察建議。董份、韓世忠、王鏊、秦儀等先賢的墓地和祠堂,在該院“吳文化檢察公益保護行動”中陸續得以修繕完善。
1 尚書墓被盜案引發文保反思
吳中區地處太湖之濱,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轄區內文化遺存眾多,也是蘇州市古墓葬最為集中的地方。
2019年2月,吳中區檢察院檢察官管偉東辦理了一起盜墓案,被盜的是明朝禮部尚書董份的墓誌銘。
董份墓
董份墓位於吳中區光福鎮香雪村青芝山,為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墓誌銘為明朝三位首輔王錫爵、申時行、朱國禎聯合撰寫,屬於國家三級文物。
管偉東在審查中發現,3名犯罪嫌疑人並非專業“摸金校尉”,而是採用最原始的方法將墓誌銘盜走:手動撬起加“木棍子滾”。2020年7月15日,經吳中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該案五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至三年零六個月不等的刑罰。
犯罪嫌疑人為何能輕易盜走墓誌銘?吳中轄區內有王鏊、韓世忠、金聖嘆、秦儀等多位先賢的古墓葬,它們的保護現狀如何?在辦案過程中,一系列問號在檢察官腦海裏縈繞。詢問村民、拍照取證、從文物局調取歷史資料……經三個月的田野調查,
檢察官田野調查古墓葬保護情況
吳中區檢察院認為,古墓葬保護現狀不容樂觀,各行政機關應當更好地履行文物保護監管職責。為了儘快推動整改,該院向區文物局和金庭鎮政府、木瀆鎮政府等行政機關制發了6份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吳文化檢察公益保護行動”就此展開。
2 韓世忠祠堂修繕遇“攔路虎”
韓世忠是南宋“中興四將”中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於黃天蕩之戰痛擊金兀朮、“苗劉兵變”中解救宋高宗,與梁紅玉的英雄美人佳話更是被搬上了戲劇舞台。其墓位於吳中區靈巖山西南麓,分為墓冢、神道碑和祠堂三部分。
2019年2月,吳中區檢察院檢察官毛寬橋和張談來到韓世忠墓區現場調查,發現墓冢和神道碑保護完好,但祠堂已破敗不堪,後院被人堆滿了盆栽,還養了很多鴿子。
韓世忠墓早在1956年便被確定為江蘇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移交給吳中區文物局管理。吳中區文物局接管之後,卻發現祠堂後院被之前的管理單位租賃給村民朱某用於放置盆景。朱某未經批准擅自用水泥固化地面、搭建鴿棚、挖掘水井,損害了祠堂的原有風貌。文物局要求朱某馬上修復並搬離,但朱某拒不配合。
吳中區文物保護所所長顧建國表示,看到祠堂日益破敗,他們也很着急,早在2016年該單位制定了韓世忠祠堂修繕方案,但朱某做的是盆景生意,很多樹苗栽在地上,搬遷難度大,工作難以推進。
在向吳中區文物局發送了相關檢察建議後,吳中區檢察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與文物局共同討論韓世忠祠堂的整改方案。檢察官多次找到朱某談話,從祠堂保護的意義和他可能承擔的法律風險等方面進行規勸。與此同時,文物局、鎮政府和檢察院趁熱打鐵,在鎮上給朱某協調了一塊地用於培育盆景,解決了朱某的後顧之憂。日前,韓世忠祠堂修繕工作有序推進,很快便能向公眾開放。
3 “山中宰相”有了“文物保護人”
“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這是著名才子唐伯虎對自己老師王鏊的評價。王鏊是明代重臣,官拜户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2019年4月,毛寬橋和張談來到位於東山鎮陸巷古村的王鏊紀念館,奇怪的是,聊起王鏊的名號,工作人員頭頭是道,但被問及王鏊墓位置所在卻説不上來。毛寬橋和張談只得自己去找。
在陸巷村梁家山麓附近,毛寬橋和張談遇到一位老鄉。老鄉見二人“形跡可疑”,警惕地問他們來找什麼。在亮明檢察官身份、表明來意後,老鄉一拍大腿:“你們可是找對人了,我家幾代人都在保護王鏊墓!”説完便帶他們七拐八拐來到了王鏊墓前。可眼前的場景令毛寬橋和張談心涼了半截——墓地所在位置種滿枇杷樹,枇杷林的空隙間隱現一處隆起的土堆。
老鄉見狀一聲長嘆,向檢察官講述了王鏊墓的歷史遺留問題。原來,早年間村民們不重視古墓葬的保護,將這塊地種滿了枇杷樹,政府雖有心恢復原狀,可“要農户砍樹就等於要農户命”,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此事涉及20多家農户的切身利益,難度較大,只能從長計議。在2019年5月發給東山鎮政府的檢察建議中,吳中區檢察院圍繞組織修繕、定期巡查、排查隱患、建立機制等提出諸多可行性建議。
收到檢察建議後,東山鎮政府高度重視,馬上開始修繕,設立王鏊墓路標指引牌、簡介牌等標誌,安裝監控,廣為宣傳保護古墓葬的重要性,還與農户開展了新一輪協商。鎮政府與東山鎮古村落管理辦公室簽訂了《文物保護責任書》,明確了管理辦公室為“文物保護人”,並落實專職或義務保護員,分區域開展定期巡查。
王鏊墓整改後安裝了指示牌
2019年10月,毛寬橋和張談再度前往王鏊墓回訪,發現東山鎮提出的修繕和保護措施已一一落地,王鏊墓前樹立着人物簡介及文物保護的意義兩塊牌子,兩位老鄉正拄着鐵鍬看得出神……
4 “1+1>2”的合作共贏效應
“古墓葬不僅鐫刻着吳中人文歷史的印記,更是傳承和發揚吳地文化的載體,在地方歷史研究、地域文化傳承、旅遊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張談告訴記者。
“最開始我們找到行政機關,對方總有點顧慮,我們一再解釋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找茬的。後來,他們看出我們確實是來求共贏的,就更開誠佈公了,工作也更配合、更主動。”毛寬橋表示,6份檢察建議從發出到合力整改,得到了被建議單位的理解認同。
光福鎮香雪村黨委書記倪青介紹説,經過一系列整改,無論是村幹部還是普通百姓都增強了文物保護的意識和自覺性,這對吳中這樣有深厚歷史底藴的地方是一件好事。目前,光福鎮的董份墓前已裝上太陽能監控設備。
金庭鎮文體中心主任鄒永明則把和檢察機關合作的過程視為“一堂很好的法治課”,“檢察機關出面釋法説理以後,贏得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整改工作格外順利,高定子墓和秦儀墓前搭建的違章建築很快拆除,現在已經復綠復墾。”
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紅木雕刻藝術家鍾錦德不僅“點贊”檢察機關保護文保墓葬的做法,還認為這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舉措。“這些文物無言地訴説着歷史和文化,所包含的人與故事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的這一做法值得推廣,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保護好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檢察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