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人大代表李宗勝:以優質優價農產品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升級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方略。《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2018-2022)》的出台,為我國廣大農村發展謀篇佈局,為加快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明瞭方向。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安行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就鄉村振興戰略接受了人民網的專訪。

“由於我國農村發展相對城市發展滯後,且農村人才、資源、設施等各方面條件與城市不同。”李宗勝建議,鄉村振興戰略各方面政策應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總結梳理,及時調整和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方可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向前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之一是生產符合人民高質量生活需求的農產品。如何在穩住菜籃子、保護好公眾健康的同時,保障農民的收益?對此,李宗勝建議,制定和利用宏觀調控與微觀調節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價格機制,在逐步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升農產品價格,促進農民生產積極性和農產品質量提升。

在日常的調研中,李宗勝發現,隨着農業生產規模化,農產品的多樣性減少,這不僅弱化了菜籃子的品種,還會增加農產品集約化市場經營的風險。他認為,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從宏觀調控角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引導,打造農產品生產、需求、產量、預測信息平台,引導農產品集約化生產及個體生產多樣化。

在建設生態宜居的農村環境方面,李宗勝表示,應該確立農村基礎生活設施城市化管理思路,以城市化建設、管理方式,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系統化管理,制定長效機制,並根據農村發展變化,逐步轉變為城市鄉村共管,最終迴歸農村自管模式。

“農村生產生活垃圾處理,村民公共設施維護,如果單一靠村集體組織管理,一旦村財政難以支持,整個環境必然隨之下降。因此,應採取個人繳費、村集體投入和政府兜底多種模式,保持農村衞生及公共設施長期向好發展。”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之年。“扶貧先扶智,為引導農民更加重視教育,消除城鄉教育差距,可以在部分地區試點學前、高中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迅速在全國農村實行學前、高中義務教育。”

同時,李宗勝建議建立農村村民大病醫保制度。“農民生活基礎相對薄弱,農村村民大病醫保制度可以有效防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