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尚知反哺,兒女贍養老人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由於兩代人的生活差異,一起生活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而很多人又習慣將自己最壞的情緒留給家人。結果就造成了,父母一些行為,兒女露出“嫌棄”的表情。
談到這種“嫌棄”並不是説不想贍養父母,更像是語氣和表情中的不耐煩,但是老人也很容易解讀成嫌棄。父母要知道,子女已然長大成人,你們已經很多年沒生活在一起了,自然有很多生活習慣的不同,所以老了不想被兒女“嫌棄”,建議少碰這三個雷區。
一、讓年輕人按照你的作息走
年輕人和老人什麼地方最容易起衝突?那就是作息時間。一些老人覺比較少,起得特別早,早晨4點鐘就醒了,醒了以後就開始起牀,叮叮噹噹自然不必多説。之後就是做早餐,那菜刀的聲音,相信體會過的人都懂。
這樣的作息衝突一兩次還可以,如果常年生活在一起。年輕人都喜歡賴牀,老人看不慣難免要嘮叨幾句,要是隻有自己家孩子還好,但如果兒子娶了媳婦,這樣嘮叨就可能引起婆媳矛盾。兒子這角色要平衡這種和諧關係,可能就會嫌棄老人起得早。
所以老人不要讓年輕人按照你的作息走,年輕人可能並不是懶,而是晚上加班工作得太晚,早晨只想多睡會。所以家人在一起相處要相互理解。
二、帶娃時總用老觀念
很多家庭中出現不和諧的因素之一,多半會有帶娃上觀念的碰撞。老人自然是好心,幫年輕人你減輕負擔,幫忙帶娃,但是很多老觀念,難免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比如很多老人習慣把屎把尿、習慣溺愛孩子、把飯嚼碎喂孩子吃……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老觀念。
如果這個時候老人還執着於自己的觀念中,難免遭到兒女的嫌棄。這裏建議,尤其是育兒觀念上,應該多聽一聽年輕人的。當然給自己的兒女帶孩子也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不想帶,應該勇敢地跟子女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不注重自身形象
我有一個同事,她和她婆婆之間的最大矛盾就是婆婆不愛乾淨,她懷孕期間,婆婆照顧她幾天,經常把抹布當手巾,手巾當抹布,進屋不脱鞋。這讓她很受不了,於是坐月子的時候都沒敢讓婆婆來。
這在婆婆心中,自然會想着媳婦,是不是嫌棄我啊?但這實際上是觀念的不同,正如我前面所説的同事的婆婆因為大半輩子都生活在農村,所以習慣形成了。而同事也是在城市久了習慣乾淨了,於是出現了衝突。
其實當環境轉變了,不僅僅是子女、兒媳會對個人衞生、自身形象有要求,在公共場合他人也會對邋遢的人有看法。所以人到老年以後,更應該活得整潔優雅。
人到老年,與子女在同一屋檐下如何和諧相處呢?
除了上面的3點雷區,儘量不要踩以外,這裏給老年人提幾條建議。
1、擁有自己的生活
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晚年生活過得自由快樂,不要凡事以子女為中心,應該給子女空間,也給自己空間。沒事兒的時候可以和老朋友聚餐、下棋、跳跳廣場舞,喜歡旅遊就去遊山玩水,忙活了大半輩子,是時候該擁有自己的生活。
2、不要總想着存錢給子女
很多父母雖然孩子已經結婚,依然在生活上填補孩子,自己省吃儉用,總想着存錢留給子女。認為這樣孩子就能活得沒那麼辛苦,當父母的那種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領都沒有,給他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正如林則徐那句:“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讀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建議老年人把眼光放開一點,把錢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兒上,作為子女,其實最大的希望莫過於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就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3、遇到問題要溝通,不要冷戰
家不是一個需要講道理的地方,而是需要講愛的地方。如果家庭成員有了矛盾,那麼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切記不要冷戰,尤其是婆媳關係,女人的心思敏感又細膩,如果冷戰,心理就很容易生出更多想法,家庭關係的裂痕也會越來越深。我認為家人的最好狀態應該像朋友,有愛又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