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用腳“畫”地圖的“飛地書記”

  新華社天津7月29日電題:用腳“畫”地圖的“飛地書記”

  新華社記者尹思源

  7月的太陽總能掀起火一樣的熱浪。穿上防曬服,換上運動鞋,天津市東麗區萬新街道百合春天社區黨委書記常莉鑫和同事們走出辦公室,又準備到“沙柳北路64排”串門兒。這些日子,“90後”的常莉鑫和同事們幾乎每天都要去那裏轉轉。

  “那地方沒別的,就是髒亂差!”提起“沙柳北路64排”,不少當地人會給出這樣的回答。

  “沙柳北路64排”是20世紀80年代天津市為危陋平房改造建設的拆遷週轉房,原本由河東區一家企業建設,但由於經營困難,企業無力繼續管理,這裏逐漸成了一塊“三不管”的地兒。

  究竟住了多少户?每户多少人?都是什麼時候搬進來的?每個人都是什麼情況?……由於沒有底冊資料,連這些最基本的基層治理信息,都沒有人説得清楚。

  堅決不讓這裏成為“死角”和“盲區”!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百合春天社區接下了“硬骨頭”——代管“沙柳北路64排”。

  “之前曾經好多次路過這裏,當時就覺得誰會住在這地方啊。”常莉鑫説起對“沙柳北路64排”的第一印象,皺了皺眉頭,“要我管起這片地方,一開始心裏還真有點打鼓。”

  打鼓歸打鼓,但不能打退堂鼓。為摸清狀況,萬新街道成立了一支黨員突擊隊,常莉鑫任副隊長,開啓了晝夜作戰模式。

  “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晚上居民一般都在家,我們就白天走訪完後晚上接着走訪。但黑燈瞎火就像迷宮一樣,明明是主路,走着走着,不是左邊出來一間房,就是右邊出來一間屋,繞來繞去,還常常被冷不丁冒出的狗叫聲嚇得不輕。”常莉鑫一邊笑一邊跟記者介紹當時摸排的情況。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常莉鑫和同事們走遍了“沙柳北路64排”的每一間房,完成了200餘户居民情況的初步登記。

  底數情況初步掌握了,但這裏髒亂的環境讓常莉鑫擔心得睡不好覺。“到處是堆放的雜物,萬一着了火,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得把這個迷宮畫出來,萬一有突發狀況,我能第一時間帶人趕往現場。”

  用腳“畫”地圖,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最難的就是讓這裏的羣眾接受自己。

  “沙柳北路64排”週轉房居民張金才説,一開始他和這裏的很多居民一樣,對這個不到30歲的小姑娘滿是懷疑。“這麼久沒人管了,大家都有些麻木了。這些人來了能幹什麼?能管多久?別説我心裏沒底,可能這兒的人都沒底。”

  “基層治理必須下足‘繡花針’功夫。”對於居民們一開始表現出的不信任甚至是牴觸,常莉鑫的“秘訣”就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深入片區、深入居民家中。不少居民漸漸覺得“這丫頭有股執拗勁兒”!

  “有一句話叫‘伸手不打笑臉人’,我堅持每天都去這裏走一圈,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就是想給這裏的居民一個信號,我們要一直管下去了。”常莉鑫説。

  “‘常姐’經常來家裏噓寒問暖,我們感覺特別暖心。”張金才説。靠着“打招呼”這個“絕招”,常莉鑫和居民們越來越熟,年輕的小常書記成了大家口中的“常姐”,經過先後七輪的排查,64排、624間房、326户,“沙柳北路64排”的情況終於摸清了。

  大家根據摸排情況手繪出一張地圖,對應着建立起詳細的底冊資料,將“沙柳北路64排”的每間房、每户人和每條路都標記得清清楚楚。

  隨後,萬新街道聯合消防、應急、公安等部門開展“拆違治亂,消除安全隱患”專項行動,打通了消防通道,清理了違章建築。為了排除消防隱患,社區還給每家每户安裝了煙感報警器。

  堆放的雜物沒有了,像迷宮一樣的小路也清理得乾乾淨淨,雖然還有很多難題待解,但日子眼瞅着一天天好起來了,居民們的心態也從麻木變成了充滿希望。週轉房居民尚自立説:“這麼多年了,終於有人管了。環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好了。”

  今年以來,天津“飛地”基層社會治理屬地化工作有序啓動,大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屬地化,着力解決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眾多“飛地”像“沙柳北路64排”一樣有了新“靠山”。

  “還有不少問題沒解決呢,一件一件來,看着居民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我特別有成就感!”常莉鑫説着,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6 字。

轉載請註明: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用腳“畫”地圖的“飛地書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