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能讓他有出息。因此,讓孩子好好學習就成為了父母至關重要的事情。什麼事情都不要孩子做,只讓孩子好好學習。也總是想着孩子只要好好學習,比什麼都強。在此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生活也是一塌糊塗,什麼都不會做。
直到機緣巧合,聽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主講人在講關於孩子心理的時候説:父母在某些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相對的,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少,就會越消極。後來就聽心理學家的,慢慢放手管教孩子的“大手”,發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不少。
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懶”於動手,不事事包辦,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父母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天天跟在孩子的身後幫忙收拾東西。有些孩子都十幾歲了,不説不會洗衣服,有時候連自己的鞋帶都不會系。書包都是父母收拾好,飯菜給準備好。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呼吸活着以及學習,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不用做。父母就是全方位的管家,照顧孩子的方方面面。
但是對於孩子並不是好事,因為他們總會長大,會離開我們的身邊。如果現在事事包辦,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那將來他又該如何獨自生活?連基本的小事都做不好,還會有什麼大出息嗎?所以説父母要“懶”於動手,不要事事包辦,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懶”於嘮叨,點到為止,不要一直跟他強調
總會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耐煩的聽着。身上的每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寫着對父母的抗拒。進而造成本來不會犯的錯,在父母的嘮叨之下,故意而為之。聽講座的時候,心理學家説,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説白了,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説一遍,他就明白了。如果一直説,就會讓他感到厭煩,就會故意跟父母作對。
機智的父母都是“懶”於嘮叨,知道點到為止,不會一直跟孩子強調。這也利於孩子自身的反省和自覺性的培養,如此,才會更有出息。
“懶”於陪讀,自己的功課自己完成
曾看過網友分享,説自己陪孩子寫作業幾年,被氣出病了,心臟做了支架。之後才明白,陪不陪孩子寫作業並不重要。很多時候,父母都把家庭作業的初衷弄混了,家庭作業是留給孩子,讓他們獨立完成的,是他們對當天學習知識的總結。如果父母過多參與,就會讓孩子形成心理依賴,自己不善於動腦筋。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要“懶”。自己的功課自己完成,而父母只需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懶”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更有出息。事事都替孩子包辦,他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有出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