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感人, 傷殘老兵難捨土地情, 投700萬造夢想果園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陳少成,安徽安慶人,今年60歲,曾經參加對越自衞反擊戰,榮立集體二等功,也留下了影響終身的傷殘。退伍後,他在家鄉供銷社工作了20年,隨後去上海創業,小有積蓄。

  在事業順風順水時,他卻轉行回到了農田,又當起了農民。這幾年,他先後投入了近700萬元,在上海和杭州兩地種起了果樹。這個帶有點理想情愫的老軍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夢想果園。

  陳叔年輕時成績不錯,參加了78年高考,在全區800名考生中名列前三,不過仍然沒能考取大學。因為叔叔和哥哥都是軍人的緣故,他在78年底毅然參軍。雖然是新兵,卻是部隊裏少有的高中生,很快成為副班長,擔任重機槍手。1979年2月,入伍才兩個多月的他,便強渡紅河,投入對越自衞反擊戰。

  在戰鬥中,陳叔被炮彈碎片砸中了頭部,雖然幸運活了下來,卻落下了病根——在回到後方的訓練日子裏,他總是會莫名其妙地暈倒。

  不得已,陳叔退伍回家,在家鄉供銷社謀了份工作,與農民打交道,銷售農藥化肥,並做一些技術指導。暈厥症足足困擾了陳叔10年之久才逐漸穩定下來,卻留有後遺症——陳叔的記憶力因為傷情大幅減退。

  為陳叔在杭州的住處,非常簡陋。

  2001年,陳叔離開了供銷社去上海闖蕩,利用家鄉的木材資源做起了木材生意。通過10年打拼,逐漸在上海站穩腳跟,並有了一定積蓄。但是,農村出身的他難捨土地情懷,在2011年毅然轉型,在上海金山和杭州餘杭租了200多畝土地,投入700萬元種起了果樹。

  雖然有了一定積蓄,但是陳叔不買房也不愛享受,還是做農業,這跟他的經歷有關。陳叔出生於50年代末,在他的記憶裏,小時候幾乎沒體會過吃飽的滋味,樹葉樹皮蚯蚓,什麼都吃過。正是這樣的童年印象,讓他對農村格外愛得深沉。加上在戰爭中忍飢挨餓的日子裏,讓他明白“填飽肚子”比什麼都重要。

  在農場的打造中,陳叔走了不少彎路。由於對杭州的土壤質量估計不足,十幾種樹苗在栽種一年後,大面積死去,虧損數十萬元。很多人勸他不要乾了,但他不信邪。陳叔先從土地入手,開始栽種野草,引來蚯蚓,並弄來了大量馬糞改良土壤。經過3年努力,農場土質大幅提高。

  雖然在農場裏僱了工人,但是工作中陳叔依然親力親為。當天下了一場雷陣雨,雨停後,陳叔迫不及待帶上割草機去田裏除草。

  陳叔説:“這幾年長期在田間勞作,身體也好了好多。”原來他有低血糖,但是現在毛病都好了,吃得下睡得香。

  陳叔心目中的果園什麼樣子呢?那是安全、無污染、有營養,在優質的土壤裏生長出最香甜的果實。陳叔的農業夢,就是一個撿起過去、重拾勞作的夢,一個生產天然、迴歸健康的夢。他希望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健康的作物,讓大家不用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8月的杭州,天氣異常悶熱。在田裏工作了一會,陳叔臉上的汗珠就順着鼻頭往下滴。

  打理着上海、杭州兩個果園,陳叔經常要兩地奔波。不過,時間空閒下來,他會自我充電,請教技術專家,並跟年輕人學習時髦的“互聯網思維”。他跟杭州夢想小鎮的年輕農業創業者李安心合作,由對方幫忙打造品牌,而自己則專注於農業生產。

  幹農業6年了,兩個農場加起來每年固定開銷70萬元,卻少有產出,這讓陳叔頗感壓力。好在果樹陸續開始結果,陳叔預計2019年將收支平衡並開始盈利。陳叔堅定地説:“趁我這幾年還乾的動,一定要把果園搞起來!”

  種植業風險小,收益更小,養殖業風險大,收益不大。如今市場經濟動盪得太厲害,一般人還真扛不住。這位老兵真有夢想且敢幹,換我肯定不行,我要有700W的話,估計。。。。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Beyond的中樂版《大地》

  全程瀰漫着蜜汁尷尬

  “我是誰,我在唱啥,我該從哪進”

  樂隊不會是拿了另一首歌的譜子在奏吧哈哈哈

  我覺得我們放佛跟了假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