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織美老舊小區改造“雙面繡”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近段時間,南京發起的設計師介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成了新聞話題。據報道,從2019年5月起,南京市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時,實施“社區設計師”計劃,邀請高校教授、設計院專家和藝術家在充分聽取羣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為老舊小區改造出謀劃策,激發居民共治共享的熱情,進而獲民贊、得民心。

  從南京老舊小區改造的實踐可管中窺豹,在經歷了以投資驅動和增量建設為主的城市發展階段後,當前我國城市更新更加註重城市內涵發展,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更加重視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活力提升,其中老城區、舊小區改造尤為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目標,涉及居民近700萬户。面對如此龐大的改造工程,要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煥新生的“外表美”,同時實現居民盼望中的“心裏美”,就要下足“繡花”功夫,織美“面子”“裏子”這一“雙面繡”,內外兼修建設幸福家園。

  筆者認為,織美老舊小區改造“雙面繡”,首先要從大局出發,於細微處謀篇佈局。老舊小區改造是推進住有所居的重要舉措,城市建設有章法,改造也不能“任性”。要緊緊圍繞城市總體規劃,因地制宜,精雕細琢制定“一區一案”“一樓一案”“一單元一案”等詳細規劃。要與城市總體風貌、小區內外水電氣熱專項建設、市政路網和公共交通建設、養老撫幼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同步實施小區相通路網改造、拆違治亂、管道設施設備升級、地下與地上設施改造、“海綿城市”及垃圾分類等工作,要十個指頭彈鋼琴。

  織美老舊小區改造“雙面繡”,還要聽民聲、順民意,推動共建共治共享。要健全居民參與機制,讓居民談想法、出點子,在“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上實現充分自主,最大限度凝聚羣眾智慧和力量;要圍繞居民標準化和個性化需求,編制“菜單式”改造目錄與價格清單,方便居民“點菜”,避免“一刀切”,最大程度“改”出民意、“造”出品質。

  老舊小區要改得好,更要管得好,要探索小區自我管理長效機制,持續完善業主自治功能,構建起“小區事務大家談、小區建設大家管、小區服務大家做”的自我循環體系。同時,還要提升監督管理水平,探索搭建信息化平台,集成政策法規宣傳、物業和維修資金查詢、諮詢投訴等功能,提高居民參與度和管理透明度。

  織美老舊小區改造“雙面繡”,更要針法精準,織就錦繡篇章。老舊小區改造投入的資金有限,需精打細算,“好鋼用在刀刃上”。要做好統籌兼顧,在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等“硬件”改造的同時,加大力度提升社區養老、健身、幼托、家政、快遞等“軟件”服務水平。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把小區的人文風情、歷史文化積澱等展現出來,改出特色,留住鄉愁,讓居民在心靈上有歸屬感、自豪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