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對於寫文案來説,細節是必須關注的。大方向誰都會寫,但讓人印象深刻的往往就是文案中的一些小細節。本文作者結合具體案例,分享了從細節切入寫好文案的一些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之前文章中,曾簡單的提到過“細節切入”的文案。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常見、執行也相對容易的方式,這篇文章就來詳細聊聊如何去“細節切入”。
01 細節的力量無與倫比無論在生活中還是電影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令人“動心”的瞬間,更多是來自一些微小的細節。
比如某人天天對你山盟海誓,你依然不能確定,TA是否真的愛你。
但當你的手被劃傷了,TA小心翼翼的為你包紮,並且滿臉心疼的埋怨你“粗心大意”時,你的心可能就融化了。
陳凱歌就曾經説過:“細節的力量無與倫比”,比如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為什麼好看,就是因為無處不在的細節處理。
廣告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的好文案,都是從非常細微末節之處,去切入產品,打動消費者。
比如這則星河灣的文案,便是以一個小小的“井蓋”去切入,讓消費者去感受星河灣的優秀品質。
一夜之間,北京的井蓋全消失了
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那些與井蓋相關的記憶全失去了,沒有人再感懷失去井蓋以後,那吞噬人的咳人的洞口了。
清靜的夜晚,也再聽不到汽車壓井蓋時發出的難聽巨響了。
井蓋全消失了,之前誰都知道井蓋話題是一個社會問題。
擁有尖端太空技術的人類,無法處理城市井蓋管線體系的頭疼問題嗎?井蓋只能大量盤踞在道路中央嗎?大家都認為路中間有很多突起的青春痘好看嗎?
井蓋消失了,它們真的消失了,在北京星河灣,在北京星河灣能夠比常規的道路降噪80%的特殊工藝鋪就的路面上。
井蓋消失了,出於一套複雜的技術支持,出於一個樸素單純的願望,“走在路上,誰願意人和車總是有憂患意識呢?”
星河灣 開創中國居住的全成品時代
另外我們有個成語叫做“以偏概全”,雖然這是一個貶義詞,但卻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擺脱不了的一個習慣。
比如我們會因為不喜歡一個人的粗俗舉止,而對這個人徹底否定;或者僅僅因為喜歡一個人的相貌,而對這個人徹底痴迷。
而很多文案,其實也在用人們“以偏概全”的習慣,讓消費者自己完成“以點概面”的任務。
比如上面星河灣的案例,就是如此,它用一個井蓋的“偏”,去概整個產品的“全”。
再比如觀塘的這個文案,也是一樣以“下雪的院子”這個細節切入產品,讓人們自己完成對於整個產品的想象。
另外,產品之所以有良好的“用户體驗”,大多數也都來自於一些微小的細節。
這就是為什麼在某些新品發佈會現場,主持人會花上大量的時間,向觀眾不厭其煩的介紹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功能。
比如在iPhone4的發佈會,喬布斯就花了幾分鐘,現場玩了一把“積木遊戲”,但喬布斯僅僅是在介紹這個遊戲嗎?
當然不是。
他只是通過這個小遊戲,去細節化的介紹iPhone4中“陀螺儀”的強大功能。
同樣道理,甲殼蟲有一篇文案是《輪子為什麼有點歪》,它也是從一個很小的點去切入產品,讓人們瞭解汽車的“品質超羣”。
為何輪子有點歪?(部分)
因為後車軸是分離開來的。
因為後車輪獨立懸掛,以便適應路況。(雖然眾多歐洲賽車中配置如此,卻在一般汽車上難得一見。)
如果是固定後軸會發生什麼?要是您的車碰上了轍坑?
砰的一下。
熟練的老手可等着看這一幕的笑話呢。
對VW車説來,這樣的笑話絕不會上演。
…..
輪子歪了?
這其實是VW品質超羣的原因之一。
案例來自《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
這些都是從產品層面的一個小細節切入,讓消費者去感受到整個產品的優秀。
03 以人為中心另外現在的很多品牌廣告,有兩種很明顯的風格:
一類是宏觀敍事,喜歡以時代、羣體等大角度去切入,也就是“大處着眼”;
一類是微觀敍事,喜歡以個人的具體情緒、故事等比較小的角度去切入,也就是“小處着眼”。
但我認為,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最終都必須落地到“人”。
如果作品總是以宏觀的角度論述,雖則氣象宏大,但若始終不落地,就難免虛浮和給人以“尬”。
金庸先生在作品集序言中,曾經説過:“小説是寫給人看的,小説的內容是人。”
其實不僅小説,但凡給人看的藝術作品都不能離開“人”,無論它的形式是神仙鬼怪的《聊齋志異》,還是一隻胖嘟嘟的《功夫熊貓》。
而觀眾之所以會被代入和感動,也是因為在作品中看到了“人性”,無論是鬼怪還是熊貓,他們的本質依然是“人”。
不同的藝術作品,只是給“人性”披上了不同的皮囊。
人是渺小的,但“人性”是偉大的。只有“人性”才能被人所理解,也只有“人”的故事,才能讓人類產生共鳴。
寫作文案時,千萬不要以為文案的主角是產品或品牌。
文案的主角有且只有一個,就是產品或品牌背後那些活生生的“人”,這個“人”或許是產品的使用者,或許是品牌所關懷的對象。
04 細節之處的人性光輝既然是“人”,就必須有生活。
無論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還是努力奔波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都是由吃喝拉撒、油鹽醬醋等瑣事組成,當然也會產生快樂、孤獨、落寞、振奮、滿足等情感。
而文案想要體現“人性”,就必須深入到這些生活,並在生活的細節之處,發現人性的光輝。
比如我很喜歡的一組萬科的“讓建築讚美生命”文案。
在具體的表達上,它用塗鴉、成長痕跡這些人們在生活中留下的細節,去切入主題。
因為正是這些生活痕跡,讓建築有了生命。
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洞察。
生命給了建築表情。
一塊磚如何在時光中老去,
一隻郵箱怎樣記載一段斑駁的愛情,
一次塗鴉又印記着什麼樣的童年,
甚至爬山虎的新葉,
甚至手指滑過牆面的遊戲,
都是建築最生動的表情。
萬科相信,紮根生活的記憶,
建築將無處不充溢着生命。
建築是生命的成長史。
生活着,就有生活着的痕跡。
那枚掛過書包的洋鐵釘子,
門框上隨身體一起長高的刻度,
還有被時間打磨得錚亮的把手—
所有關於生活的印記和思考,
總在不經意間銘刻在空間的各個角落,
由歲月成篇,堆積出記憶的厚度。
萬科相信,唯有尊重生命歷史的建築,
才能承載未來可持續的生活。
我們常説“創意人要足夠敏感”。
這裏的敏感,其實也就是能夠看到一些生活中的微小點滴,洞察到人們的心理,並且深入進去看到人性中的慾望、喜好、留戀與糾結,然後用文字或者影像表達出來。
比如民生信用卡的這組文案,也是以非常微觀的視角,回顧了學校中的一些細枝末節。
但正是這些細枝末節的回顧,顯示了同學們對於大學生活的留戀。
那麼就再見了。
20平米的青春,1/4的友情,
2:00a.m.還不睡的悄悄話,
一公升混着喜與悲的眼淚。
謝謝你們和我一起擁擠地生活,
等我賺夠租整居的錢,
請你們仨來我家,
再吃一次飲水機煮火鍋。
那麼就再見了。
對我來説,
你可不只是兩片普通的聚酯纖維。
你擋住的噪音和亮光,
劃出獨處的空間,
為我補齊了青春期損失過的所有睡眠,
還給了我一種“圈地為女王”的幸福感。
兢兢業業保護我小牀的你,辛苦了。
明天開始,
純棉、真絲、絨面、亞麻隨你選,
我卧室的落地窗今後也請多多關照。
所以在寫文案時,細節切入是一種執行相對容易,也更能打動消費者的一種方式,因為它距離生活更近,也更加符合普通人的認知。
而這一切,都必須以“人”作為核心,把消費者當做一個個的“具體”去溝通,深入他們的生活細節,找到可以引發共鳴的洞察。
案例來源:《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小馬宋
《金庸作品集序言》金庸
案例皆來自文中標示品牌方
#相關文章##專欄作家#於極,微信公眾號:文案人於極,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文案、品牌主管;對文案、營銷、品牌有些深度思考。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