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普陀宜川片區曾經的“老大難”、如今即將搬遷的三座待拆遷老舊房屋。
這一緊貼京滬鐵路幹線、孤懸光新路480弄光新三村西北側的三座老舊房屋,居民已陸續開始搬遷,居委工作人員稱預計下月底將拆除,騰出的地塊將順應民眾需求和街道發展需要定奪,實現最優利用。目前百姓呼聲較高的方案是建設一座滿足周圍老年人頤養天年的敬老院。
此前,隨着宜川路街道農林路301弄33號最後一户居民落筆簽字,這一待拆遷地塊三座房屋涉及6户居民全部簽約同意置換,這也標誌着宜川路街道成為普陀區第一個全面完成區域內無衞生設施舊住房改造的街道。
農林路301弄,20世紀70年代的老房子,如今在電子地圖上已找不到這個地標。幾番錯過拆遷,這也是整個普陀區宜川路街道僅存的三座無衞生設施的老舊住房。
該待拆遷地塊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歷經1999年光新路480弄建造時的動遷和2010年世博會前夕的舊改,30户居民最終留下了1號、26號和33號三幢私房矗立原地,當地俗稱“三產六户”地塊。
這個地塊是附近生活環境“窪地”——無獨立衞生設施設備,房屋結構老舊、空間狹小、安全隱患大。幾番陰差陽錯未能被拆遷後,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望的居民們又翹首以盼能夠儘早被徵收拆遷。
三座房屋佔地狹長,外圍是新建商品房小區,房子周邊則遍佈垃圾,生活環境非常糟糕。
今年自復工復產以來,宜川路街道黨工委全力加速推進開展“三舊”換“三新”工作,並再次啓動該地塊的房屋置換協議。
在協議項目開展之初,街道便成立了工作專班,掛圖作戰,實地勘察,將該地塊的房屋、房主、租客、矛盾問題等情況一一排摸,形成一户一檔,制定詳實的“作戰圖”。
在簽約過程中,堅持陽光政策,統一口徑、統一標準,做好一户一方案,負責本次置換協議的管理辦表示,確保“該羣眾享受的利益一分不少,不符合政策的要求一步不讓”。
三座房屋中產權人自住不足一半,幾位租户稱已經找好去處,陸續開始搬離。
最終,經過街道和居委工作人員持續溝通,“三產六户”全部簽約。
宜川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王遠華表示,當地將繼續堅持“改造為民、改造靠民”的工作思路,加速推進轄區內的“三舊”換“三新”工作,推進社區舊貌煥新顏,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李茂君 圖片編輯:張馳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李茂君 蔣迪雯 攝影報道
來源:作者:李茂君 蔣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