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文/朱曉明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第15軍和第12軍一部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陣地,以劣勢裝備挫敗敵人大規模進攻的一次著名的山地堅守防禦戰。為了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雙方參戰兵力達10萬人以上,其持續時間之長,火力之猛烈密集,戰鬥之緊張激烈,在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

美軍實施“攤牌行動”

朝鮮戰場進入1952年秋季的時候,中朝方面已利用戰線上的相對安定,集中力量構築起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體系,並相應地加強了東、西海岸的防禦。同時,志願軍採取了輪換部隊作戰方針,改善了裝備,儲存了大量作戰物資,部隊士氣更加高漲。

在完成迎擊“聯合國軍”可能進攻的一切準備後,為了鍛鍊部隊,大量殺傷敵人,加速朝鮮戰爭的勝利進程,根據中央軍委提出的穩紮穩打,打小殲滅戰,“零敲牛皮糖”的作戰原則,各部隊從1952年9月18日開始,在各自的正面上,有選擇地對敵營以下要點實施了戰術性的反擊作戰。經過近月的戰鬥,攻克了敵人前沿戰術要點58處,消滅了大量敵人,改善了我軍的防禦態勢。

我防線中部的五聖山地區,態勢對我極為有利。五聖山是朝鮮中部的制高點,其南面山腳下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下簡稱537.7北山)為前沿要點,陣地自然向敵方突出,瞰制敵金化以北地區及交通要道,對敵威脅甚大。五聖山以西之西方山、平康川為我中線之要衝,地形開闊,有鐵路、公路貫我縱深,是敵北犯必爭之地,但鬥流峯、西方山、王在峯一線高地地形險要,為平康的天然屏障。該處由志願軍第3兵團15軍防守,西鄰第38軍,東鄰第12軍。

15軍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是一支年輕富有朝氣的部隊。該軍1951年3月在第3兵團內編成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平(康)金(化)淮(陽)地區防禦作戰,戰鬥力在現代化戰爭的考驗下提升很快。當時該軍下轄第29師、44師和45師,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在1952年4月,15軍接替26軍在五聖山、鬥流峯、西方山一線的防禦。

15軍根據當時情況判斷,敵人向西方山、平康方向進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部署重點放在西方山方向,由軍主力第44師及29師87團及配屬的7個炮兵營、2個戰車連防守。第45師和2個炮兵營部屬在五聖山、中賢山一線,另以第29師85團配置於芝村、靈台一線陣地,86團為軍預備隊。45師主力當時擬於10月18日進攻注字洞南山之南朝鮮軍第2師31團1個加強營陣地,以配合全線戰術進攻行動,五聖山及其以南597.9高地和537.7北山僅以135團防守。

“聯合國軍”方面,此時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全線進攻,在勝利無望而又長期消耗的戰爭中,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尖鋭,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脱被動局面,配合國內大選,決定以軍事壓力,增強其談判的地位,準備從正面向我發動有限目的的進攻。

1952年10月時,美第8集團軍下轄的第9軍部隊防守從鐵原到金化一帶,由西向東依次是南朝鮮軍第9師、美軍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與志願軍第38軍和第15軍對峙。10月初,美第8集團軍向遠東指揮部提出由第9軍實施“攤牌行動”計劃得到批准,意在展開主動反擊,避免落入被動,減輕同時期我38軍對鐵原以北南朝鮮軍第9師白馬山陣地(即394.8高地)的攻擊壓力。在目標選擇上,考慮到我38軍主力已被吸入白馬山攻防,15軍主力亦集中在西側,五聖山597.9高地(美方稱三角形山)顯然空虛。而且,我15軍在537.7北山(美方稱狙擊兵嶺)利用冷槍冷炮給予美軍以有力殺傷,欲除之而後快並拉平戰線。“攤牌行動”原本動用美第7師和南朝鮮軍第2師各一個營,以5天時間,傷亡200人的代價乘虛攻取597.9高地和537.7北山。但在實際執行中,投入的兵力遠遠超出了最先的設想。

在這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裏有個十幾户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在殘酷戰爭摧殘下,上甘嶺早已成為一片廢墟,只是作為一個地名出現在地圖上。美軍發起攻擊20多天後,戰鬥發展到了戰役規模,才以這個村名將此戰命名為上甘嶺戰役。交戰雙方誰也沒有想到,就是在這麼一個小小的村莊附近,竟打出了一場震驚世界空前慘烈的大戰。

爭搶拉鋸幾回合

1952年10月12日、13日,美軍和南朝鮮軍對我15軍正面,重點對五聖山地區進行了猛烈地預先火力準備。14日3時又進行了直接火力準備,597.9高地和537.7北山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6發。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避彈的我45師135團9連和1連指戰員如同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強烈的衝擊波激盪着坑道,不少人牙齒都磕破了舌頭、嘴唇,甚至還有戰士被活活震死!

14日4時30分,美7師31團、南朝鮮軍2師32團及17團1個營共7個營的兵力在空、炮火力和坦克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發起猛烈進攻。同時以4個營又4個連的兵力分別向我44師和29師85團正面四個地段上實施牽制性進攻。當日,敵對我上甘嶺兩高地發射炮彈30餘萬發,投炸彈500餘枚,我表面陣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

堅守兩高地的我135團9連和1連,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主要以步兵火器,依託坑道,堅決扼守,頑強戰鬥,先後打退敵從排到營的30餘次衝擊,大量殺傷了敵人。其中597.9高地上我9連一挺重機槍,終日發彈萬餘發,斃傷敵近300名。美7師31團用盡全力也沒完全攻佔我597.9高地。在537.7北山,南朝鮮軍第2師32團與我1連激戰7個多小時,至午時才攻上主陣地,又經過20多分鐘白刃搏鬥才佔領陣地。我1連僅剩20餘人退守坑道。9連和1連在激烈的戰鬥中,將戰前儲備的彈藥消耗殆盡,共發射了近40萬發子彈,投擲手榴彈、手雷近萬枚。14日白天的戰鬥,由於15軍軍、師炮兵火力擬原執行反擊注字洞南山之敵的任務,不能適時交換陣地進行支援,597.9高地之2、7、8、11號陣地和537.7北山除9號陣地外,表面陣地均被敵佔領,我即退守坑道。

敵人進攻開始後,位於上甘嶺以北20多公里的道德洞15軍軍部獲知,本軍多處陣地都遭到了攻擊,但尚不能判斷出哪個是主攻方向,要求各師前沿接敵部隊繼續上報戰況,以利甄別。

14日黃昏,45師師長崔建功得知在白天戰鬥中失去了一半的表面陣地,立即變更部署,連夜組織反擊,奪回陣地,同時調134團1營和133團1營分別增援597.9高地和537.7北山。當晚,45師組織了135團第2、3、7連及134團5連共4個連的兵力,乘敵立足未穩,分四路向敵實施反擊,全部恢復了陣地。在反擊597.9高地戰鬥中,135團7連排長孫佔元率領突擊排進至該高地山腰時受阻。他兩腿被炸成重傷,仍頑強指揮戰鬥並用繳獲的兩挺機槍輪流射擊,斃傷美軍80餘人。當子彈打完後,他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湧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戰後,志願軍總部為孫佔元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15日至18日,雙方拉鋸式的爭奪更為激烈,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隨着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拼殺,陣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高地。由於戰場地域狹窄,最多隻能展開兩個營的部隊,雙方均採取逐次增兵的戰術,一個營一個連,甚至一個排一個班地投入作戰。在17日,南朝鮮軍第2師經偵察才瞭解,志願軍在利用坑道對付炮火轟擊,引起了美軍的重視。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第15軍45師堅守陣地。

此時,15軍也已判明敵之企圖是集中力量奪取上甘嶺地區,推斷敵人在攻佔上甘嶺後,會乘勢攻佔五聖山,從我中線突破,進而改變整個朝鮮戰局。秦基偉當即決定,停止反擊注字洞南山之敵的計劃,45師指揮所前移至德山峴;軍、師組織火炮向上甘嶺機動,並組成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建立後方供應機構,加強後勤保障,除原先儲備的彈藥外,另為一線部隊每連增配8000枚手榴彈,3個月的補給品儲備量,並積極組織向坑道補充彈藥、食物和飲水。

18日晚,為了縮短接敵距離,減少傷亡,45師利用夜暗分別將4個連的兵力秘密投入坑道或待機位置。19日夜,在我炮火支援下,45師分別以4個連和3個連的兵力,再次向佔領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陣地之敵實施反擊。在135團6連衝到半山腰時,突然遭到美軍一個機槍火力點的猛烈射擊,傷亡很大。在此危急關頭,通信員黃繼光英勇地衝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奮力堵住敵地堡的機槍發射孔,為反擊部隊開闢了前進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激勵下,反擊部隊迅速衝上597.9高地,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了陣地。戰後,志願軍總部為黃繼光追記特等功,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20日天一亮,敵復以2個營的兵力進行瘋狂反撲,我因傷亡過大,彈藥供應不上,除597.9高地的0、4、5、6號陣地外,其餘表面陣地又被敵佔領,我轉入坑道堅持鬥爭。

7天來,美軍和南朝鮮軍先後投入了17個營的兵力,我投入21個連的兵力,在兩高地反覆激烈爭奪。志願軍殲敵7000餘人,45師亦付出重大代價。20日晚,15軍參謀長張藴鈺趕到45師師部,師長崔建功彙報部隊傷亡已超過3500人,134團和135團總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師已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張藴鈺大為震驚,痛心不已。鑑於45師已無力組織反擊,便改變戰術,以坑道鬥爭與小分隊反擊為主要手段,消耗疲憊敵軍,為主力調整部署準備大規模反擊贏得時間。

艱苦的坑道作戰

10月21日晚,志願軍代司令員鄧華給15軍發出指示:“目前敵人成營成團地向我們鋼鐵的陣地衝擊,這是敵人用兵上的錯誤,是殲滅敵人於野外的良好時機,應抓緊這一時機,大量殺傷敵人,繼續堅決地戰鬥下去,可制敵於死地。”同時,志司將12軍由20兵團調歸3兵團指揮,並陸續增加炮兵部隊增援上甘嶺作戰。

戰前,志願軍在597.9高地共挖有3條大坑道、8條小坑道和30多個簡易防炮洞。在20日美軍佔領表面陣地後,我即轉入這些坑道堅持鬥爭。坑道里的部隊隨時可以與反擊的部隊裏應外合,坑道一日不除,美軍一日不得安生。像2號坑道的134團4連,在指導員趙毛臣的指揮下,堅持坑道鬥爭14天,組織了11次夜襲,嚴重威脅着美軍。

在597.9高地1號主坑道內,有45師16個連隊尚存的少數人員,以134團8連為主,統稱為8連。該坑道成立臨時黨支部,進行統一領導,由8連連長李寶成指揮,對坑道進行了管理整頓,使得坑道部隊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鬥團體。

經過一天休整後,22日,戰鬥再度打響,爭奪的焦點就是1號坑道。美軍對坑道口用無後坐力炮抵近射擊;用炸藥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擲手榴彈;甚至使用P-51飛機低空俯衝掃射------美軍火力又猛,坑道口又窄,眼看情況危急,李寶成立即召喚縱深炮火支援,制止了美軍對坑道口的破壞。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

儘管如此,坑道里部隊的情況還是日漸惡化。為了改善坑道部隊的處境,45師決定於23日晚組織135團5連協同坑道里的8連實施反擊,力爭奪取1號、3號陣地。但因我火力支援效果較差,5連求戰心切,偵察不仔細,結果陷入美軍的預設伏擊圈,在敵密如暴雨般的槍彈下,全連傷亡過半,反擊失利。8連失去策應,雖經9次爭奪攻下1號陣地,但在敵優勢兵力反撲下無法固守,只得退守坑道,8連出擊人員僅剩5人。

10月23日起,上甘嶺的戰鬥引起新華社的高度關注,開始連續集中報道,一時間這塊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為朝鮮、中國甚至全世界所密切關注。

由於白天抗擊美軍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為此,幾天來45師師長崔建功一直抽調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補充,一個連、一個排,甚至一個班地不斷派出,師團兩級機關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24日晚,15軍軍部警衞連96人被派往597.9高地1號坑道,結果在通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最後只有24人到達。

25日,15軍召開作戰會議,根據志司和3兵團的指示,決定抽調1200名新兵和部分機關人員為45師補建13個連隊;加強上甘嶺地區的炮兵力量,迫擊炮由36門增至52門,山、野、榴、火箭炮由66門增至133門;以29師86團、87團接替45師上甘嶺以北之防禦,使45師全力用於上甘嶺作戰;令44師和29師85團各以一部兵力向當面之敵實施攻擊,以鉗制調動敵人。同日3兵團決定12軍31師擔任15軍的預備隊,該師91團準備投入戰鬥。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第12軍31師向上甘嶺地區開進增援。

在志願軍後備力量調動的時候,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里特來到美第9軍軍部主持部署調整,美第7師將597.9高地移交南朝鮮軍第2師,以收縮正面,防我44師及29師85團對其翼側進攻。南朝鮮軍第6師接替原2師灰古介以東陣地。美第3師接替南朝鮮軍第9師鐵原地區陣地,9師調至金化以南的史倉裏,作為戰役預備隊。

南朝鮮軍第2師接防後,對坑道的破壞比美軍更毒辣,他們用迫擊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氣彈、硫磺彈燻;用巨石塊堵洞口;用鐵絲網纏繞成團堵塞通氣口;從坑道頂部鑿眼裝藥爆破等,給我造成很大麻煩,我1號、2號主坑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及人員傷亡。

相對於敵人對坑道的破壞,缺糧斷水才是最嚴重的,美軍對我坑道部隊與後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使得坑道部隊糧盡水絕。火線運輸員付出幾條生命的代價送進坑道一袋壓縮餅乾,但乾燥至極的口腔和食道根本無法吞嚥,飢渴成為最大的敵人。在極端困難下,坑道部隊只得用尿來解渴。軍長秦基偉非常清楚,只有坑道部隊的堅持才能消耗敵人,贏得準備反擊所需要的寶貴時間。因此他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向坑道運送物資。火線運輸員一批接一批,前仆後繼,不計傷亡地向坑道運輸。為表示對坑道部隊的關心,15軍從後方緊急採購了3萬多公斤蘋果派人送往坑道,但美軍炮火封鎖實在太猛,大筐蘋果難以送上去,為此15軍政治部專門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蘋果者記二等功!儘管如此,仍然難以完成任務,最後送進坑道的只有一隻蘋果!135團7連已缺水7天,但指戰員們誰都不捨得吃一口。在連長張計發命令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兩圈才被吃掉。這個故事被寫進了中國的小學課本,成為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實教材。

10月21日至29日,是堅守坑道和準備反擊階段,敵投入11個營的兵力,我投入了21個連,雙方在兩個陣地上圍繞坑道進行了破壞與反破壞、封鎖與反封鎖、圍攻與反圍攻的激烈鬥爭,我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殲敵4700餘人。我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大量消耗了敵軍,極大地破壞了敵軍陣地的穩固。與此同時,縱深部隊為支援坑道部隊,以45師133團對537.7北山組織過7次反擊,給予南朝鮮軍以有力打擊,28日恢復陣地後,控制該高地主峯到30日下午才被敵奪回。在597.9高地,我以2個班到9個排的兵力組織過5次反擊,曾一度佔領主峯。這些反擊,使坑道部隊得到了物資和人員的補充,增強了力量,為大反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野勁旅的反擊

10月30日,南朝鮮軍再次攻佔了537.7北山。志司和3兵團為了恢復和鞏固陣地,決定調第12軍31師和炮兵第2師4個連正式參加作戰。12軍是赫赫有名的二野勁旅,具有頑強的戰鬥作風,超強的戰鬥力和卓越的戰功,當時位於上甘嶺以東的金城地區擔負防禦作戰任務。上甘嶺戰鬥打響後,12軍一直密切關注戰局發展,這次奉命參加反擊作戰,廣大指戰員紛紛表示,一定要打出主力軍的風采。該軍軍長曾紹山,政委李震,負責帶隊支援15軍的是副軍長李德生,抽調的31師是一支老部隊,12軍主力師,下屬之91團和93團為紅軍團,作風硬朗,有很強的突擊力。

15軍軍長秦基偉認為我反擊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決心乘美7師西調的有利戰機,對佔領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陣地之敵實施反擊。597.9高地地勢險要,是敵我爭奪的重點,該高地的得失對整個戰場的形勢有着重要的影響。因此,15軍把反擊目標首先確定為該高地。

30日22時,15軍45師、29師集中了10個連隊(其中坑道部隊2個連),在104門火炮(含火箭炮24門)的支援下,分三路向597.9高地實施反擊,這次志願軍採取多路、多波、反守結合的部署,前面反擊下來,後面及時堅守。在統一指揮下,各波次源源投入戰鬥,激戰至次日夜,殲敵1個營又2個連,奪回了該高地的全部陣地。11月1日開始,12軍31師91團參加堅守作戰,與15軍反擊部隊共同擊退了南朝鮮軍4個多團連續5天的瘋狂反撲。我在表面工事完全被破壞的情況下,以山縫、石坎、彈坑為工事,以敵屍為掩護,採取小組堅守,邊打邊修工事,邊打邊補兵員、彈藥,結合小羣反衝擊等戰術手段,以傷亡2500餘人的代價,殺傷敵6000餘人,鞏固了597.9高地全部防禦陣地。美軍被迫宣佈:“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在堅守該高地3號陣地的戰鬥中,91團5連新戰士胡修道,在陣地上戰友全部傷亡的情況下,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寸土未失,一人殲敵200餘人,創造了孤膽作戰的光輝典範。戰後,胡修道榮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此外,該團8連戰士王萬成、朱有光,以捨身取義的英雄氣概,衝入敵羣,拉響爆破筒,與數十個敵人同歸於盡,保證後續部隊恢復了陣地。8連副班長蔡興海率1個班抗擊敵人一天,守住了陣地,殲敵400餘人,而自己無一傷亡,發揮了“小羣戰術”打擊敵人的威力。

11月5日,志願軍?3兵團和15軍為爭取戰役的全勝,決心乘勝反擊537.7北山。3兵團鑑於12軍參戰,上甘嶺的戰鬥已發展成戰役規模,遂調整部署,確定由12軍31師接替15軍45師執行上甘嶺地區作戰任務,45師移駐兵馬洞休整(師炮兵不動);31師91團、93團負責防守597.9高地,92團全力反擊537.7北山之敵;29師主力防守五聖山、中賢山陣地,一部兵力協同31師作戰;12軍34師100團、106團調文巖裏、洗浦裏地區,為預備隊;把支援上甘嶺作戰的火炮增至300餘門。同時,為便於指揮,由12軍副軍長李德生在德山峴組織五聖山指揮所,統一指揮參戰部隊。由炮兵第7師師長顏伏組織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配屬炮兵。這兩個指揮所歸15軍軍長秦基偉直接指揮。這一天,中朝聯合司令部通令嘉獎15軍。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志願軍勇士們向537.7高地北山之敵實施反擊。

11月8日,31師92團趕到上甘嶺,本想熟悉情況後再行反擊,但時不我待,困於537.7北山坑道中的我45師133團4個連已傷亡殆盡,連續十多天沒有得到任何支援。92團不再講條件,加緊進行反擊準備。11日16時,92團2個營在炮火支援下,向北山之敵實施反擊。同時以87團一部佯攻注字洞南山,吸引敵之火力。我反擊分隊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勇猛頑強,與敵激戰至當日17時50分,恢復了全部陣地。12日起,南朝鮮軍先後糾集了16個營的兵力,在空、炮火力支援下,竭盡全力瘋狂反撲,妄圖挽救其敗局。同時,注字洞南山之敵,對我後方道路進行封鎖射擊,以配合其正面的反撲。我為粉碎敵人企圖,從14日起,將597.9高地上的93團抽出2個營投入北山戰鬥。在此期間,92團、93團先後擊退南朝鮮軍132次衝擊,斃傷敵2000餘人,但敵仍在瘋狂反撲,可見南朝鮮軍戰鬥力提升之快,已不再是朝鮮戰爭初期一打即潰的“豆腐軍”。

11月18日,12軍34師106團接替92團參加537.7北山戰鬥,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繼續奮戰。該團邊打邊搶修坑道工事,改善了作戰和生活條件,並採取以少數兵力堅守,發揚火力控制陣地等靈活手段給敵大量殺傷,鞏固了陣地。20日以後,敵終因損傷慘重,只用連以下的兵力實施連續地小型攻擊,但其空、炮火力則對我進行報復性轟擊。至25日,敵再無力進攻,其所謂的“攤牌行動”被我徹底粉碎,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

一戰威名天下揚

上甘嶺戰役,由戰鬥發展成戰役規模,敵我雙方在3.7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內,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反覆爭奪達43天之久,其激烈程度是罕見的。特別是炮火密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任何戰役。

此役,敵投入的兵力有美軍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第9師及其他部隊共11個步兵團(戰役期間補充新兵9000餘人),炮兵18個營,105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300餘門,坦克170餘輛,出動飛機3000餘架次,總兵力達6萬餘人。志願軍參戰兵力有15軍45師、29師、12軍31師和34師1個團,炮兵第2師、第7師各一部,火箭炮兵第209團及其他部隊共約12個多營133門火炮,總兵力4萬餘人。雙方參戰兵力合計10萬餘人。

戰役中,敵軍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0餘枚,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3.7平方公里面積內一片焦土,山上的岩石被炸成粉末,虛塵達1米多深。我志願軍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頑強抗擊敵人的進攻,連續打退敵人的反撲,消耗各種炮彈40餘萬發,共斃傷敵2.5萬餘人。美方統計數字為,美軍傷亡2000餘人,南朝鮮軍傷亡7000餘人,共9000餘人(該數字偏低)。我方傷亡1.56萬餘人,其中15軍陣亡5200餘人,傷6200餘人;12軍陣亡1900餘人,傷2300餘人。美國新聞界評論説:“這次戰役實際上變成了朝鮮戰爭的‘凡爾登’,即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狙擊兵嶺’(537.7北山)和‘爸爸山’(五聖山)上的共軍部隊全部消滅。”

上甘嶺戰役是對我軍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的一次嚴峻考驗,為我軍堅守防禦增添了新內容——坑道戰。實踐證明,我軍以坑道工事保存力量同以野戰工事打擊敵人緊密結合,就能抵擋敵人空、炮優勢,實現“寸土必爭”、“持久堅守”的目的,直到最後勝利。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上甘嶺戰役,證明了中朝軍隊陣地的日益鞏固,極大地增強了我方堅守防禦的信心,敵人憑藉現有兵力和手段,已不能突破中朝軍隊的正面戰線。此後,“聯合國軍”在朝鮮正面戰場再未發動大規模進攻,結束戰爭還是要回到談判桌前。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

戰役期間,我方在炮兵、通信、偵察、工程、後勤等方面全力支援、保障上甘嶺地區作戰,特別是炮兵,發揮了重大作用,美軍在上甘嶺的傷亡,70%是被我炮火殺傷。朝鮮人民對上甘嶺作戰的大力支援也是不容忽視,金化、淮陽兩郡動員了8237人蔘加支前,保證了從前線救護所到師醫院大部分傷員的轉運。另外,志願軍活躍有效的政治工作,對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

上甘嶺戰役的我方主角是志願軍第15軍,這支年輕的部隊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處變不驚,反應迅速果斷,在驚天大戰中經受住了考驗,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特別是45師,朝氣蓬勃,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付出重大傷亡,立下殊勳,獲得“聯司”通令嘉獎。我們也看到,12軍31師等部隊投入戰鬥,對取得戰役的最後勝利起了重要作用。15軍44師、29師在當面美軍第7師防禦的西線不斷進行反擊,也有力地配合了上甘嶺作戰。

58年前的這場空前慘烈的戰役,早已成為不朽的豐碑,“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精神的代名詞,志願軍將士前仆後繼、無比英勇的壯舉依舊鮮活,震撼着我們的心靈。長久以來,國人一提起抗美援朝,必會想到上甘嶺,一説起上甘嶺,脱口而出的就是15軍!以前15軍在我軍序列中表現並不出眾,但經過此役,舉世矚目,威名天下揚。

我國長春電影製片廠在1956年拍攝了同名電影《上甘嶺》,這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經典影片,真實再現了上甘嶺戰役的激烈殘酷景象,熱情謳歌了志願軍指戰員堅守坑道,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與敵人奮力拼搏、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電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唱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

15軍回國後,於1961年6月被中央軍委挑中改建為我軍唯一的一支空降兵軍,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已整建制列入全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具備了隨時能飛、到處可降、降之能打、打之能勝的全方位、全天候空降作戰能力,成為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中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突擊力量。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22 字。

轉載請註明: 上甘嶺戰役,一場讓美國人至今膽顫的惡戰,加速了朝鮮戰爭的結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