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以價換量?威然會不會重蹈輝昂、途昂覆轍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綜合

  

  國內中高端MPV市場極其特殊:一家獨大的別克GL8屢次剪滅對手對於“王位”的覬覦,長期佔據具有統治地位的“半壁江山”。面對“神”一般的對手,威然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特別推出系列報道,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和探討。今天推出第四篇——以價換量?威然會不會重蹈輝昂、途昂覆轍。

  “威然就是衝着別克GL8來的!5、6兩個月全國只有一千多輛現車,所以價格方面沒有什麼優惠,而且以後還要看廠家是否會對此車型進行大規模量產。”上週,北京某上汽大眾4S店銷售人員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説。

  隨着上汽大眾首款中大型MPV——威然正式上市,經銷商處的各種活動也逐漸多了起來。在走訪4S店時記者發現,廠家對威然“競爭對手”的定位十分明確,價格直接對標別克GL8 ES陸尊。但是,從前來看車的潛在車主,到一些汽車論壇的網友,很多人認為威然現有的較高價格支撐不了多久。

  雖然是上汽大眾的一款旗艦MPV,但從威然下探至30萬以內的起售價來看,其主要“戰場”還是中高端MPV市場。

  中高端MPV市場需求相對明確:公務、商務接待,或者家庭的“第二輛車”,或者“二孩兒家庭”的奶爸標配。因此,這一消費羣體的訴求也十分明確:大氣從容、不卑不亢、實用有面兒……同時,由於細分市場比較狹窄、小眾,通過口口相傳奠定的口碑也尤為重要。

  威然的到來,已經給中高端MPV市場增添了活力,也為競品帶來興奮。自1999年面市以來,別克GL8不但是這一市場的拓荒者,更是長盛不衰的領跑者。深耕20餘年,GL8口碑深厚,更是成為商務、接待的代名詞,雖不斷有新產品與其對標,但大都以失意或失敗告終。

  一位別克4S店銷售人員説:“GL8現在已經打造出了自己的市場口碑,一説到商務接待,消費者自然會想到GL8,二手車的保值率也非常高”。的確,在新車已經到店的情況下,老款車型只提供2萬元的優惠幅度。

  數據顯示,別克GL8在今年前4月售出9150輛,同比增長6.64%;1-4月累計售出30624輛,同比降幅收窄至23.71%。“後疫情”時代下,別克GL8整體回暖勢頭強勁,毫無爭議地“穩坐”該細分市場的頭把交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威然上市前不久,上汽通用全新一代別克GL8 ES陸尊及GL8陸上公務艙搶先“雲首發”,加上更高端的GL8艾維亞也全新上市。至此,GL8已然構成全新家族矩陣,在25萬-55萬元的售價區間全面覆蓋。“別克GL8在市場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對威然或其他競品進行了有意無意的全面堵截”,一位市場觀察人士認為。

  在上汽大眾方面,除剛上市的威然之外,早期引入的MPV——途安(後換代為“途安L”)一直不温不火。在經歷了2016年全年銷量46703輛的高光時刻之後,很快進入下滑區間。隨着自主品牌不斷向上,途安L的生存空間遭到擠壓,甚至有被“邊緣化”的風險,而官方較大幅度降價促銷也未能成功救市。2019年,途安累計銷量下滑至16420輛,今年1-4月,途安累計銷量2173輛,同比下降58.2%,在國內MPV月銷量中更是排名在前30名以外,直接導致坊間不斷有“途安L會不會停產”的猜測和議論。

  與轎車和SUV市場“密不透風”的強悍佈局不同,大眾在中國MPV市場比較乏善可陳。途安雖是大眾一款較為重要的戰略車型,但十多年來,並未取得應有的市場回饋。而作為進口車引進的中型MPV——大眾夏朗,雖然有一部分特定的較高端消費人羣,但其“2 3 2”的座椅佈局也不被很多人認可,產品品質方面還因為異響、燒機油等質量問題飽受吐槽。

  另一方面,上汽大眾在高端車市場的佈局和營銷能力有待提升,先是中大型轎車(C級車)——輝昂在銷量上與上市之初所對標的BBA“競品”相去甚遠。今年1-4月,輝昂累計銷售1610輛,而且是在終端價格大幅跳水其後實現的。同期,該細分市場的奔馳E級和奧迪A6L分別銷售43401輛和42966輛,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上。上汽大眾旗下SUV旗艦——途昂上市不久亦開始“富貴險中求”,走上不斷降價的老路,唯有“以價換量”才能維持一定的銷量。

  總體而言,威然無疑是上汽大眾完善其高檔車型矩陣的重要棋子,但不論是MPV車型歷史沉澱,還是高端產品形象與營銷能力,上汽大眾都似乎“棋差一招”,而在不久前中保研碰撞試驗中帕薩特A柱斷裂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有網友甚至表示,“我賭威然頂多輝昂的銷售水平!”“A柱還斷裂嗎?”“能否中保研撞一下再上市?”……

  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德系車本身就具有商務優勢,此次補齊產品線,威然潛力巨大。”同時,他也提到:“但時間太晚了,難度大多了”。

  顯然,市場給予威然的“生存空間”並不寬裕,其主要競爭對手別克GL8已然“嚴陣以待”﹍﹍威然能否在中高端MPV市場開闢屬於自己的“小藍海”,又會不會重蹈同門兄弟——輝昂、途昂“以價換量”的覆轍,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