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上撕了很久,謠言也相當多的話題,防彈衣是否真的防彈?或者説防彈衣能否抵擋槍彈直射?
很流行的一種説法是説防彈衣不防彈,只能防爆炸物破片,如果穿了防彈衣被子彈直接射中,彈頭穿過防彈衣後會變形,翻滾着擊穿人體,造成的傷害比不穿防彈衣還大;即使防彈衣擋住了槍彈沒有穿透,彈頭的衝擊也會震斷肋骨和內臟,造成“鈍傷”,內出血;能抵擋步槍彈的高等級防彈衣的確有,但成本極高,重量極大,一般士兵不會裝備,blablabla……
這些説法,沒有一個是真的,至少在21世紀,沒有一個是真的。
今天就用幾個問答的形式,為大家解答關於防彈衣的常識性問題,首先是:
防彈衣靠什麼防彈?
防彈衣之所以能防彈,主要是靠特殊的防彈材料,根據防彈材料的抗彈原理大致可分為軟材料和硬材料兩大類。
軟材料防彈,主要原理是利用各種強度高,抗拉伸性能很好的化纖或聚合物拉成細絲,再用這些細絲編織成布料,然後層層疊加,形成防彈衣的主材質。這類防彈纖維早期曾用過玻璃纖維壓板,目前常用的是芳綸纖維即凱夫拉,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當槍彈或破片等投射物擊中這類軟制防彈材料時,投射物向內侵襲,這些用高強度纖維編織的防彈材料勢必會被拉伸,表層的纖維會逐層撕裂,但因為這些纖維的強度非常高,在拉伸、撕裂的過程中,對投射物的阻力非常大,消耗了大量動能,投射物也在不斷變形,變得扁平,與防彈材料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大,單位面積上對防彈材料的壓力也越來越小,最終在防彈纖維的層層攔截之下,投射物動能越來越低直至停止,停在多層防彈纖維內,沒有擊穿防彈衣,這就是軟制防彈材料的抗彈原理。
單純用防彈纖維製造的軟制防彈衣,防彈纖維織成布,層層疊加,形成防彈衣主體。
層層攔截之下徹底變形擠扁的51式手槍鉛芯彈頭,停在防彈纖維布夾層裏。
防彈纖維層層攔截彈頭的示意圖
如果説軟材料防彈是靠多層防彈材料層層攔截,在拉伸撕裂中逐步消耗投射物動能的話,那麼硬材料防彈就是硬抗,靠硬質材料強行對抗投射物。根據硬材料的不同,又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兩大類:其中金屬材料常見的是鋼或鈦合金,用高強度金屬板堅硬的表面破壞彈頭形狀,並依靠金屬板塑性形變消耗投射物動能迫使其停下;而非金屬材料常見的是碳化硼、氧化鋁等高硬度陶瓷,被投射物擊中時一方面靠比金屬材料硬得多的表面破壞投射物形狀,另一方面陶瓷材料會碎裂,碎裂過程大量消耗投射物動能,最終也迫使投射物停下;現在還有一種非金屬防彈板是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製成的,這種纖維既可以製成軟制防彈纖維,也可以加工成板材,主要靠塑性形變和插板內纖維束的拉伸消耗動能。
在早期,曾有過單純使用鋼板加工的硬質防彈護甲,類似古代士兵的板甲,但這樣的防彈護甲太笨重,影響士兵戰術動作,現在已不使用,現在一般是將陶瓷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加工成防彈插板,配合軟制防彈衣或者單獨插在普通戰術背心裏,抵擋槍彈和破片。
二戰時蘇軍使用過的SN-42金屬胸甲,用防彈鋼板製造,很重,能抵禦破片。
一塊國產陶瓷防彈插板的結構,在超高分子聚乙烯壓制的背板上排列一塊塊高硬度陶瓷。
現代防彈衣,除了一些力求柔軟、輕便,只需防破片和低速手槍彈的產品採用單一軟材料加工外,大多數防彈衣普遍採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即採用凱夫拉、超高分子聚乙烯等軟材料加工成背心,然後在前胸和後背口袋裏插上陶瓷或超高分子聚乙烯製造的硬質防彈插板,進一步提高防彈能力。
美軍士兵防彈背心內的陶瓷防彈插板
防彈衣能不能抵擋直射槍彈?
網上對防彈衣抗彈性能的誤解,有不少是因為對現代防彈衣的性能不瞭解,還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在當時由於高性能防彈插板還未大規模使用,硬防彈材料只有鋼或鈦合金,如果要達到能直接抵抗步槍彈直射的水平,鋼板或鈦合金板要很厚,質量很大,整件防彈衣就變得特別重,士兵很難穿着這樣的防彈衣做各種戰術動作,所以當時裝備的防彈衣多數為凱夫拉等防彈纖維編織的軟制防彈衣,最多加上很薄的鋼板或鈦合金板,僅能抵擋破片和低速手槍彈,對有效射程內的步槍彈直射是無法抵擋的。
但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是防彈材料的高速時期,進入21世紀後,新型防彈衣的性能水平早已遠遠超過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產品。比如美軍現役的“攔截者”防彈衣,其主體是一件戰術背心,重量為3.8kg,防彈內襯為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光背心本身就有美國NIJ標準IIIA級的防護水平,能阻擋衝鋒槍、長槍管手槍口徑卡賓槍發射的9mm派拉貝魯姆普通彈和各種爆炸破片;當在背心前後各加裝一塊重1.8kg的碳化硼陶瓷插板後,防護水平能達到NIJ標準IV級,能阻擋彈頭重166格令,着速853-884m/s的.30-06穿甲彈直射。連.30-06穿甲彈都能擋住,擋住美軍現役的7.62x51mmM80普通彈、5.56x45mmM855/M855A1普通彈,以及在很多網絡半吊子軍迷嘴裏“威力大穿透力大,有效射程遠”的蘇制7.62x39mm普通彈自然不在話下,也從側面印證了所謂“隨着防彈衣普及,小口徑步槍彈不夠用了,要恢復7.62口徑”的説法是沒道理的,連.30-06穿甲彈都擋得住了,單兵自動步槍恢復7.62x39mm、7.62x51mm、7.62x54mmR又有啥意義?
而且防彈衣抗彈標準中所指的防住某一級別槍彈,不光是指彈頭不能穿透,還包括防彈衣背後的護板、緩衝層凸起量要小於規定標準。比如美國NIJ標準IV級不但要擋住.30-06穿甲彈的直射,背後凸起量要小於1.75英寸;我國的GJB 4300-2002《軍用防彈衣安全技術性能要求》規定,VI級要防住95式自動步槍發射的5.8x42mm普通彈,背板凸起量不得超過35mm。也就是説,除非發射的槍彈超過防彈衣防護標準,否則只要發射的槍彈等於或低於防護標準,即使命中,防彈衣背板的凸起量也很有限,最多造成局部淤青,不會出現“肋骨斷裂”、“內臟鈍傷內出血”等二次傷害。
有些人又要説“紙面數據終究是停留在紙面上的,關鍵要看實戰表現”。那麼阿富汗、伊拉克戰場的實戰表現也實實在在證明了現代防彈衣足以阻擋步槍彈近距離直射:
比如2007年4月6日,美軍“海豹”突擊隊一名隊員帶着伊拉克皇協軍執行清剿任務,被反美武裝多支AK步槍多發命中,有多發子彈還打在前胸防彈插板未覆蓋到的部位,造成這名海豹隊員受傷昏迷,隨後還被反美武裝拉開防彈插板對着鎖骨位置補了兩槍,但僥倖未死,過了一會兒還從昏迷中醒來,用手槍近距離反殺四名反美武裝分子,最後被隊員救出。據事後統計,這名海豹隊員被AK步槍命中了27槍,其中11槍被防彈插板擋住,另外16槍雖然打中了無防護部位,但因為要害部位被防彈插板保護,所以雖身受重傷但保住了性命,最終經救治後康復出院。
子彈打不穿防彈衣了,仗還怎麼打?
既然連7.62mm口徑大威力步槍彈都無法擊穿現代防彈插板,那打仗豈不是變成“你也打不死我,我也打不死你”?這仗還怎麼打?有讀者老爺就曾問過我,説美軍都全面裝備防彈衣了,步槍彈直射都都打不穿了,怎麼打都打不死了,那得多絕望!這就是對現代戰爭交戰方式不瞭解,拿“吃雞”遊戲套現代戰爭了。
現代戰爭中絕大多數傷亡來自破片、衝擊波和燒傷,佔總比的85%以上甚至更高,槍彈傷所佔比例非常小,其中衝擊波和燒傷防彈衣是阻擋不了的,至於破片雖然防彈衣能阻擋,但防彈衣和防彈頭盔對身體的遮蔽面積是有限的,僅遮蔽了頭部、胸腹部、頸部、襠部等要害部位,在防彈衣和防彈頭盔遮蔽範圍之外的臉部和四肢被破片擊中的概率仍舊很大,而這些部位被破片擊中一樣會受傷喪失戰鬥力,只是相對於頭和胸腹部致死概率不那麼高罷了。因此防彈衣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殘率,但對總的戰鬥減員率並沒有直接影響,該傷還是傷,只是不一定會死了。
舉個不吉利的例子,你不穿防彈衣,不戴防彈頭盔,咚一個炮彈砸下來,轟……你被衝擊波掀翻在地,鼓膜破裂肺破裂,腿也炸斷了,更要命的是多個破片擊穿你頭、軀幹,造成顱腦損傷,胸腔、腹腔多發傷,心臟、肝臟、大動脈等重要臟器破裂,血嘩嘩流,搶救都來不及就死了。
如果你穿着防彈衣、戴防彈頭盔,還是咚一個炮彈砸下來,轟……你還是被衝擊波掀翻在地,鼓膜破裂肺破裂,腿炸斷,但是頭盔和防彈衣擋住了直擊要害的破片,此時雖然你已爬不起來,倒地痛苦地哀嚎,但醫療兵趕來給你緊急包紮,扎止痛針,大腿斷離處用止血帶勒緊,迅速讓擔架隊後送,經過營急救站、旅野戰醫院初步處理後直接抬上醫療直升機送後方大醫院。最後你可能留下殘疾,但命保住了,防彈衣和防彈頭盔救了你一命,你就有康復訓練迴歸正常生活的希望,如果運氣好,甚至殘疾都不會落下,康復後照舊活蹦亂跳。
可你也看到,無論哪種情況,你都當即退出戰鬥了,屬“戰鬥減員”,如果交戰一方有多名官兵戰鬥減員,戰鬥就無法進行,就會導致戰鬥失利,所以防彈衣能降低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戰鬥減員,很大程度上甚至不能影響戰鬥勝負,那種認為“穿了防彈衣就刀槍不入,永遠打不死,仗沒法打”的情況其實是不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