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7月在天氣舞台上常見的颱風卻在今年“缺席”。繼5月12日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6月12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再無新台風出現。7月即將結束,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醖釀之中,但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不大。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首個“空台”7月?造成前期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氣候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説。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表示,颱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颱風活動,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而今年的7月台風季序幕卻沒有如期拉開,儘管中北太平洋颶風“道格拉斯”正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太平洋馳來,南海及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正在醖釀之中,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年1-7月台風生成總數仍偏少7成。
圖為1949年至2019年逐月平均颱風生成個數
或打破歷史記錄 成為首個7月“空台”年份
為何今年台風如此不活躍?專家表示颱風生成個數多少有幾大原因:從氣候角度上講與海洋熱力狀況、季風活動、大氣低頻振盪等因素有關。從天氣角度上講,則需要有包括高海温、高濕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力條件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動力條件,異常偏強的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
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台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台”年份。
根據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發現,1949年-2019年7月共有292個颱風生成,年平均生成颱風4.1個;其中登陸颱風132個,平均登陸颱風1.9個。其中生成最多年份為1967,1971,1994,2017年(8個);生成最少年份為1954,1957,1985,1998年(1個)。
與歷史平均值相比,今年1-7月共有2個颱風生成,僅比1998年多1個,為1949年以來前7個月生成颱風第二少的年份。這個4年份的平均全年台風生成數比歷史平均值(27.0個)偏少5.0個,全年登陸數比歷史平均值(6.9個)也偏少1.1個。
這是否預示着今年的颱風數量也會較常年偏少?登陸和影響我國的颱風數量是否達到歷史平均水平?向純怡表示,答案還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着副熱帶高壓的北抬,季風槽和赤道輻合帶的活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洋即將迎來台風活動的頻發期;至於這個時期何時開始還需密切追蹤後期大氣環境條件和海洋熱力條件的變化。
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南偏強導致7月台風活動偏少
從全球來看,如果沒有颱風,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將會失去1/4以上的降水,淡水供應甚至可能緊張。若沒有颱風來“趕走”高温,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將會更熱,地表乾旱將更加嚴重。寒帶將會更冷,温帶將會消失。
據瞭解,今年因少有颱風光顧,從6月以來,華南多地高温不斷。截至7月23日,福建福州已出現33個高温日,海南海口已出現40個高温日。
對此,向純怡分析到,今年6月下旬以來副熱帶高壓異常偏西偏南、面積偏大,強度偏強,由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風生成源地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而副熱帶高壓所控制的範圍以下沉氣流為主,對流活動受到大範圍抑制,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受到抑制。
“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偏強與前期北印度洋到西北太平洋一帶海温的異常偏暖密切相關,其面積是常年平均值約兩倍左右;而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南與對流層高層南亞高壓位置異常偏東有關,南亞高壓較常年同期比約偏東10個經度,導致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南。”向純怡説。
“南海季風偏弱,不利於颱風生成”向純怡介紹道,今年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亞馬克斯林冷高壓異常偏弱,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偏弱,非洲南部大陸高壓異常強大,導致索馬里急流強度異常偏弱,這樣使得越赤道氣流也異常偏弱,南海季風也異常偏弱。同時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異常導致其南側廣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為強勁的偏東風所控制,導致赤道輻合帶和季風槽難以形成,南海及菲律賓以東熱帶洋麪對流雲團活動也較常年同期偏弱,缺乏孕育颱風活動的胚胎。與此同時,大氣低頻信號也較弱,今年6-7月MJO持續位於1-3位相,不利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風的生成。
颱風正在路上 8月台風最頻繁
向純怡表示,如果7月沒有颱風生成並不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的颱風活動會趨弱也不排除海洋積蓄能量“憋足勁兒”待發。如今,北半球逐漸進入盛夏,全球也進入颱風高發期。目前,中太平洋夏威夷西北方海域有一熱帶風暴“道格拉斯”活動。
預計“道格拉斯”將向偏西方向移動,7月30日有可能以熱帶風暴級(中心風力8級)的強度移入西北太平洋,然後逐漸減弱消失。
統計分析表明8月為颱風活動最為頻繁的月份,歷史平均有5.7個颱風生成,其中生成數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10個),生成最少的是2014年(1個)。最新的數值模式預測,前期持續偏南的副熱帶高壓即將在本月底北抬,隨後赤道輻合帶和季風槽開始活躍,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颱風活動逐漸活躍,預計將有1-2個颱風生成。後期我們將密切關注海洋及大氣狀態以及天氣形勢的演變,滾動做好熱帶擾動的監測及預報,積極做好今年的防颱減災工作。
根據氣候預測,今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4至6個,較常年同期(6個)略偏少。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2個)略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