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 姚遠 景如月)根據部署,新發地市場將於8月15日正式復市,9月10日前全面復市。重張在即,最近這段日子,新發地“大葱大王”毛勇習忙着招工人、從基地配貨,銷售基地滯銷的大葱,恨不能把一天掰成兩天用。
毛勇習居住的經營者樂園,是新發地周邊最後一個解封的小區。解除隔離後,毛勇習到新發地市場外溜達了一圈,“在新發地打拼了18年,第一次看到市場這麼安靜。”她對市場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只要全面復市,生意最多半個月就能迴歸正常。”
7月下旬,
新發地“大葱大王”毛勇習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攝影/新京報記者 姚遠
有信心半個月恢復交易量
新京報:新發地即將復市,你認為交易量多久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毛勇習:我覺得會很快,全面復市以後,大概半個月交易量就能回到正常水平。
我們這些商户對新發地都是有感情的,雖然有一些商户因為新發地休市,到了其他市場賣貨。但一旦新發地重新開業,他們都會回來的,只要商户一回來,上貨的客户就都回來了。
新發地不僅僅是北京的菜籃子、首都的果盤子,還是面向全國、全世界的市場。農產品要做好一個品牌很難,實踐經驗很重要。我們這些商户的品牌是在新發地打出來的。就拿我來説,毛勇習在新發地,勇習大葱也在新發地。
新京報:這次復市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批零分開”“乾濕分開”,對你的生意會有影響嗎?
毛勇習:前幾天市場已經跟批發商提前開了溝通會,説明了復市後對批發、採購環節有嚴格流程管控。比如,前來採購的客商要提供證明材料,有營業執照的提供營業執照,沒有營業執照的要登記信息。
雖然流程上可能比以前麻煩一些,但商户都認為這是未來農產品批發升級改造的一個過程,北京這麼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傳統的農產品批發模式已經滯後了。另外,買賣雙方信息透明、加強登記,對農產品安全、市場防疫都有好處。
雖然未來市場不再向所有人“敞開大門”,不過我們一級批發商一直希望堅持“批零分開”,所以不會影響到生意,採購客商進場不受影響,市場的經營秩序反而會有很大改善。
新京報:復市後,你的經營模式會有變化嗎?
毛勇習:上個月底,我還跟公司的工人、員工開了一個會。主要提到兩點,一是今後要對包裝進行升級改造;二是商超對接要多把控,加大基地直對商超的力度,不會把所有的業務都放在市場。
接下來,我們還會注重人才培養。比如電商銷售方面,我們的農產品電商一直做得不理想,除了這方面本來就有難度,主要還是工作人員學歷略有欠缺,來了以後才開始培養做銷售。
即使沒有這次疫情,我們也已經意識到人才匱乏對企業發展造成的瓶頸,也一直想着去改變。以後再招員工,會面對我們老家那些有學歷的孩子,主要招一些大學畢業生,多招一些有想法、有文化的人,在經營模式上多做一些其他嘗試。
市場封閉首日 公司19名員工被隔離
新京報:6月12日新發地牛羊肉大廳被封閉,當時你在做什麼?
毛勇習:那天我正在市場賣貨,當時只想着牛羊肉大廳跟我們蔬菜水果是不相干的,應該不會影響到我們,沒意識到這個事情有多嚴重,所以我們這些商户也沒做任何準備。
新京報:什麼時候發現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樣?
毛勇習:6月13日凌晨0點30分左右,我在市場工作的弟弟打來電話,説市場封了。我當時還問他因為啥封了?他只説都封了。然後我起牀走出家門,發現整個小區都出不去了。當天我們公司所有人,住在小區的、在市場的,都被隔離了,一共19名員工。
新京報:你是什麼時候解除隔離的?
毛勇習:6月13日,我居住的新發地經營者樂園開始進行封閉管控,一直到7月15日解除隔離。現在我們辦了新的出入證,可以正常出入了。
解除隔離第一天,我先給父母、孩子打了電話,報個平安。然後趕緊上市場溜達一圈,跟市場領導打個照面。接下來就開始給員工開會,分佈一下接下來的工作。最近這段時間,天天忙着從基地配貨、幫助農民把基地滯銷的大葱賣出去,每天晚上七八點鐘都有貨到市場,忙着發貨。
毛勇習
連續13年
獲得“新發地文明經營户
”“
大葱單品大王
稱號。圖為毛勇習(前排中)和公司員工接受嘉獎
。受訪者供圖
“我們沒漲價 甚至賠錢保證供應”
新京報:被隔離後,你的生意怎麼兼顧?
毛勇習:市場緊急封閉,我們的貨在市場拿不出來,當時市場上有兩車大葱,差不多60噸,一車沃柑,近30噸,總計是40萬元的貨。
6月13日上午,我就趕緊跟產地山東那邊打電話,我老公一直在那兒,讓他趕緊安排幾個在產地的員工回來,生意還得繼續,市場不能沒有一個人。就這樣,從產地調回來幾個人,又從老家找了幾個人,讓他們在外面運轉,我在家裏電話指揮,老公在產地發貨,那段時間的生意,主要就是維護老客户。大部分的貨從產地直接供應商超。
新京報:疫情期間,大葱批發生意跟之前有什麼不同?
毛勇習:新發地剛休市時,北京的防控措施非常嚴,河北、山東、河南等北京周邊的二級批發市場都不來北京進貨了,因為外地貨車司機到北京要做核酸檢測,回去可能還要隔離。
我們的商超客户主要從基地直接拿貨,蔬菜水果不用再運到新發地市場。新發地市場也建了新的週轉區,主要為一些“菜籃子”、社區店供貨,但這個量相對來説很小。
當時從產地發貨到北京運費上漲了上少,但我們沒漲價,甚至賠錢保證供應。其實年初那波疫情期間,我們也是這樣做的,跟員工説,所有蔬菜不允許漲價。作為新發地的百強商户,我們也有一份責任和擔當。
新京報:因為這次疫情,一些老百姓對新發地的農產品會有顧慮,你怎麼看?
毛勇習: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我們對接商超的貨,100%都是從產地直接發貨。送到新發地的貨,不像以前的散裝,現在都是分揀包裝,分揀人員都會戴口罩、戴手套,外包裝也經過了嚴格的消毒,整個清運、包裝的流程,交易區消殺,都進行了優化,加大了消殺頻率。另外商户個人自覺性也高,在交易區都是24小時戴口罩、戴手套,自我防護意識也很強。市場保安對防疫的要求監管也很嚴。
可以説,經過這次疫情,新發地在環境消殺等方面提升了等級,復市後,老百姓可以繼續保持對新發地農產品的信心。
在大葱基地的毛勇習。受訪者供圖
最大收穫是隔離期間學會電腦打字
新京報:隔離期間你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毛勇習:剛開始我以為隔離14天就可以了,結果隔離期加了7天,然後又加了7天,最後一共隔離了32天。説實話,這段時間我很着急。
如果沒有這波疫情,那段時間我有很多計劃,孩子要高考,父母要過66歲生日。我原本打算回老家,陪孩子高考、給父母過生日。公婆去年得了重病,我還計劃到鄭州給他們做個全面身體檢查。所有承諾家人的,因為隔離,一樣也沒有做到。
但也有收穫。隔離期間,我除了電話指揮調貨,還要把之前的欠賬收一收,就自己學着做賬。我只有小學文化,以前這些事兒全是會計在做。疫情期間,我把電腦搗鼓明白了,學會打字了,這也算是最大的收穫了。
新京報:這次疫情,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毛勇習:這次疫情來得很突然。不過我們這些新發地賣菜、賣水果的,都是從全國最貧困的地方來的,在新發地做了十幾年,甚至有三十年的,大半輩子都在跟農產品打交道,一步一步從零到現在,遇到打擊我們不會退縮。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姚遠 景如月
編輯 張暢 校對 危卓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