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
由於連降暴雨,很多地方發生洪澇災害,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在發生洪澇災害期間,應該怎麼預防洪澇災害呢。今天南南就和大家説一説怎麼預防洪澇災害。
什麼是洪澇災害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中國氣象上規定, 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一個地區短期內連降暴雨,河水會猛烈上漲,漫過堤壩,淹沒農田、村莊,沖毀道路、橋樑、房屋,這就是洪水災害。
在各種自然災害中,洪澇是最常見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種。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範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洪水不但淹沒房屋,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且還捲走人們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糧食,並淹沒農田,毀壞作物,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從而造成饑荒。洪水還會破壞工廠廠房、通訊與交通設施,從而造成對國民經濟建設的破壞。
怎麼預防洪澇災害
01
提高對暴雨的預報準確率
暴雨可以直接成災,而持續性大暴雨或者是連續的數場暴雨更可以造成洪澇災害。因此,準確預報暴雨的地點、範圍、強度等,以及準確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對於更好地做防汛準備工作,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還要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完善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對於大暴雨這類災害性天氣,強降水過程多從中尺度天氣系統中產生。
因此,為了更好地防災減災,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科學研究,提高對暴雨、大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能力和業務監測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尺度監測基地的建設和改造,以便更好地發揮作用。
暴雨洪澇災害一旦發生,發佈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及突發氣象災害防禦指南。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門要啓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各級氣象災害相關管理部門及時將災害預報警報信息及防禦建議發佈到負責氣象災害防禦的實施機構,使居民及時瞭解氣象災害信息及防禦措施。在應急機構組織指導下,有效防禦、合理避災防災,安全撤離人員,將氣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02
洪水來時避險第一
當有洪水發生時,一定要先進行避險,這樣可以使損失降到最低。
洪水來臨時,要關閉電源、煤氣,儘快撤到樓頂避險,立即發出求救信號。為防止洪水湧入室內,最好用裝滿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門下面的所有空隙。如預料洪水還要上漲,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如洪水持續上漲,應注意在自己暫時棲身的地方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和燒水用具。
如水災嚴重,所在之處已不安全,應考慮自制木筏逃生。牀板、門板、箱子等都可用來製作木筏,划槳也必不可少。也可考慮使用一些廢棄輪胎的內胎製成簡易救生圈。逃生前要多收集些食物、發信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顏色鮮豔的旗幟或牀單等)。
不要在下大雨時騎自行車,雨天汽車在低窪處拋錨,千萬不要在車中等候,要及時離開汽車到高處等待求援。
如洪水沒有漫過頭頂,且周邊樹木比較密集,可考慮用繩子逃生。找一根比較結實且足夠長的繩子(也可用牀單、被單等撕開替代),先把繩子的一端拴在屋內較牢固的地方,然後牽着繩子走向最近的一棵樹,把繩子在樹上繞若干圈後再走向下一棵樹,如此重複,逐漸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杆、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離。
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保存;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捆紮後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
離開房屋逃生前,多吃些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甜點等,並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注意關掉煤氣閥、電源總開關。如時間允許,可將貴重物品用毛毯卷好,藏在櫃子裏。出門時關好房門,以免家產隨水漂走。
準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可與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繫,等待救援。
居住在山洪易發區的居民,平時應儘可能學習瞭解一些山洪災害防治知識,每遇連降大暴雨時,必須隨時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晚上更應十分警覺,隨時加強監測,一有異常,應立即脱離現場。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專家提醒,這可作為防洪的基本思路,首先要選擇登高避難的方式,並利用各種通訊設備發出求救信號。
在山區丘陵環境下被洪水圍困時,只有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山洪消退後即可解圍。被洪水困於低窪地帶情況危急時,有通訊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訊條件的,可製造煙火或來回揮動鮮豔的衣物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緊急求助信號,同時要尋找各種較大的漂浮物等,主動採取自救措施。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
我們一般遭遇的是暴雨山洪
哪些情況下,山洪離我們最近?
如何判斷是否發生了山洪泥石流?
如何防禦避險?
戳圖瞭解↓↓
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南充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