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這是5月12日拍攝的於淑愛在鎮駐地的新居——丁果碧湖小區(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莒縣安莊鎮將青峯嶺水庫邊的4個市級貧困村整體集中搬遷到鎮駐地新建的小區——丁果碧湖小區,並將騰出來的土地集中流轉,利用水庫取水用水、防災減災、調洪蓄洪,“環湖發展”開展林果、茶葉、葡萄酒、民宿等脱貧產業,並聘請當地貧困户就近打工,使脱貧攻堅工作走向了“快車道”。

其中,4個搬遷村之一的前丁果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户於淑愛便是眾多受益者之一。 2012年,於淑愛的丈夫去世,她為了給丈夫治療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近年來安莊鎮在水庫沿岸大力發展脱貧產業,當地幹部主動對接於淑愛,介紹她參加脱貧項目。2014年,她開始在家門口幹起了採茶炒茶以及採摘葡萄、管護蘋果樹等工作,其中,僅採茶炒茶每個月固定可拿到2000元工資。此外,於淑愛和兒子還享受產業扶貧分紅、小額扶貧信貸收益、庫區補貼、貧困母親救助等多項收入,家庭年總收入超過3萬元。 2019年底,於淑愛和兒子與其他村民一起,從水庫邊半山腰的磚瓦平房,搬進了鎮政府駐地的新小區——丁果碧湖小區,開啓了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 王凱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左一)和村民一起在水庫邊的茶園裏工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在水庫邊的茶廠裏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在水庫邊的蘋果園裏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這是5月14日拍攝的於淑愛在鎮駐地的新居——丁果碧湖小區。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2019年11月拍攝的於淑愛的老房子(受訪者提供)。下圖:2020年5月12日,於淑愛(右)和兒子在丁果碧湖小區的新家門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凱攝)。新華社發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中)和村民一起在水庫邊的茶園裏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1959年12月,青峯嶺水庫建設場景(翻拍照片,青峯嶺水庫管理處提供)。下圖:2020年5月12日拍攝的青峯嶺水庫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新華社發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1998年,於淑愛在青峯嶺水庫溢洪閘處留影(受訪者提供)。下圖:2020年5月13日,於淑愛在修葺一新的青峯嶺水庫溢洪閘處留影(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新華社發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在觀察一杯用自己剛炒完的茶沖泡的茶水。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和村民一起在水庫邊的茶園裏工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5月12日,於淑愛在丁果碧湖小區的新家裏打掃衞生。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1 字。

轉載請註明: 生態“綠”水庫 脱貧“金”賬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