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厚朴鎮的這棵穿穿活雖算不上名貴樹木,但它與鄉親們相依相伴,默默地綻放出質樸、堅韌、靈動的歷史文化風采。
前不久,我在長興島尋訪厚朴鎮舊址時,順便到陪同我的樊老先生的老宅去看看。樊家原先的住宅在厚朴鎮東南角,雖然老房子已拆除了,但種在宅後的那片樹林還在,尤其是夾在其中的那棵穿穿活特別引人注目。樊老先生告訴我,這棵穿穿活是其太祖父在清朝光緒年間種下的,長成3米多高,無數根枝枝蔓蔓展開足足有圓桌面大,這棵樹至今已有130多年曆史了。
所謂穿穿活,是地方方言,即插入土裏就可種活之意,是否有其他芳名,不得而知。它是一種木本落葉植物。過去在崇明農家的房前屋後常見的樹種。
舊時海島的鄉村,缺醫少藥,鄉間常見的小毛小病,有不少都是用民間土方來醫治。人們手腳等某個關節部位扭傷時,就用穿穿活來消腫治傷治痛,方法簡便,十分管用。遇到扭傷時,取一根穿穿活,剪成若干寸長小段,放在水中煮開,大約10分鐘後連同穿穿活一起,倒入盆中,或利用冒出的水蒸氣燻扭傷部位,或趁熱用毛巾浸濕後敷在扭傷處,大約10分鐘後,立見奇效。我上小學五年級時,有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生產隊集體勞動,腿關節扭傷,一時腫得像饅頭,疼痛難忍。放學回家後,父親從宅溝邊找來一枝穿穿活,如法炮製,為我燻抹,腫痛漸漸好轉。如今,這種民間偏方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的海島農户人家很少有種植穿穿活的,許多年輕人更是不知道穿穿活是何物。
我國“人文森林學”的倡導者梁衡先生筆下的古樹名木,不單是樹齡高,不單是樹形奇,不單是樹種少,不單是與作者有一定的緣分,最重要的是能挖掘出和樹密切相關的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生長在厚朴鎮的這棵穿穿活雖算不上名貴樹木,但它與鄉親們相依相伴,默默地綻放出質樸、堅韌、靈動的歷史文化風采。樊老先生説,如今在長興島上,鮮有種穿穿活的人家,但附近村民扭傷時,仍會想起這棵百年老樹。
此情此景,讓我驚喜感嘆。我仰頭觀望,只見那棵穿穿活枝繁葉茂,歷經一百多年,依然在那片亂磚雜樹間頑強地生長,述説着年輪之滄桑……那裏也夾雜着我的思緒,不經意間放飛到了故鄉的童年,心中湧起一縷鄉情。(郭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