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保險上漲,車企“介入”能否打破僵局?
“看油價幾連漲,原以為自己買電動車很明智。但今年交保費的時候才發現,剩下的油錢最後都交給保險公司了。”日前,一位特斯拉Model Y車主表示,去年投保的價格是8000多,而今年保險公司的報價是14000多。
此前,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不少消費者決定購買新能源汽車,來節省用車成本。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上漲的保費把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甚至有車主抱怨:“本以為買電動車贏了,沒想到輸在了保險上”。
相關研究顯示,保費漲價車型主要集中在特斯拉、蔚來、小鵬、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而受眾人羣也基本上集中在老車主身上:“續保時才被告知漲價了”,更有傳言稱,部分保險公司甚至出現拒絕續保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進軍保險行業的消息也受到也是關注。近日,理想汽車就獲得了保險中介牌照。報道顯示,銀建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出現股權變更,原股東退出,新股東車和家金融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獲得100%控股,而這家公司是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旗下品牌正是理想汽車。
隨着理想汽車佈局保險業務傳開,新能源車企扎堆拓展車險業務再次引發行業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成立;2020年特斯拉成立保險經紀;2022年以來蔚來保險經紀和比亞迪保險經紀先後成立。雖説目前在銀保監會官網尚無法查詢到這幾家保險中介公司的信息,但顯然這些車企已經準備在保險領域開疆擴土。
新能源汽車保費為啥上漲了?
新能源保費上漲的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末。2021年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
不久,在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以後,首批包括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在內的12家險企開始推出相關產品。
隨即就引發新能源汽車保險漲價的風潮。
以特斯拉和小鵬為例。有資料顯示,特斯拉車輛保費全國平均上漲幅度約在10%左右,比較受關注的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平均漲幅在20%以內;小鵬汽車全線車型平均漲幅為2.9%至18.2%不等,具體金額因地區、車型、保險公司存在差異。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高、賠付率高。
根據中國銀保信數據顯示,新能源車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21%。新能源車核心動力損毀率是燃油車發動機事故率3倍。
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於澤指出,新能源汽車賠付率略高於傳統燃油車,主要是出險的頻度比傳統燃油車要高。新能源汽車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各個主機廠產品性能和產品駕駛的操作差別很大。
此外,受供應鏈危機影響,部分車輛零配件價格大漲,直接引發車輛維修成本的上升,進而導致車輛保費上漲。
有車主舉例,假設一輛行駛了不到2萬公里的電動汽車,在掉頭時不小心撞上了隔離墩,導致電機單元受損和電池組變形,如果是燃油車可能修復的比例約30%就可以,但就因為是新能源汽車,保險公司會直接開出全損保費,而不是維修。相反,消費者的負擔也加大了。
不難理解,保險公司出於降低風險的考慮,提高保險額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動輒全損的判定直接將花費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車企出手,打破僵局?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車企自建保險品種成為一種解決方案。
以特斯拉為例,2021年10月,特斯拉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推出UBI車險,根據駕駛員實際的駕駛行為,為用户定製更加精細的專屬保險。而由於大家的駕駛習慣不同,一些司機可以節省保費20%到40%,最安全的司機甚至可以節省30%到60%。
特斯拉CEO馬斯克對此表示:“汽車保險佔據整車價值的30%-40%,而保險業務也逐漸成為我們主要業務之一”。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特斯拉車險模式若能順利推進,賠付率有望降低到50%,費用率為10%,營業利潤率可達40%,是其目前整體營業利潤率的5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曾表示,為了避免新能源車保險成本太高,車主“買得起用不起”的現象,可以讓“車企建立自己的保險品種”,讓各大車企參與共同制定標準。
但對於車企來説,眼下的利潤增長點或許並不是最主要,他們的野心可能更在於及時抓住未來新能源汽車在保險行業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某專業機構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達1543億元,而到2030年保費規模預計將達12790億元。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自動化領域有着其獨特性。相比傳統保險公司,新能源汽車企業本身掌握着車輛的核心技術,在測算車輛風險方面會更準確,也會更具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