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了應對氣候變化“逃兵”,而中國人因致力於推動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得了個國際大獎。
第二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22日在香港公佈獲獎名單。這個一年一度的國際性跨界別獎項將“持續發展獎”頒給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理由是他在兩個重要範疇為預防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包括在中國國內致力領導和推動相關工作以及致力促進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並最終成功促成2015年《巴黎協定》的簽訂。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名人
解振華是國際環保和氣候圈的名人。在環保部門履職20餘年後,他於2006年底開始擔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主管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2007年巴厘島氣候大會首次以“氣候部長”身份亮相後,解振華活躍在氣候談判的第一線已達10年。
每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為了能儘早達成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都能接受的結果”,他都奔走在會場和不同會議室之間,為發展中國家利益據理力爭,為氣候談判注入信心。
在哥本哈根和德班,因為某些發達國家的無理要求和故意攪局,解振華曾兩次發過火。“我跟他們講,已經談判了這麼多年,公約裏要求你要出資金跟技術,到現在為止,資金沒有落實,技術沒有落實,你有什麼資格來跟我提,讓我做得更多呢?”
他説,“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了,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裏給我講道理?”
在巴黎,解振華與美國、歐盟、基礎四國等反覆磋商,最終使《巴黎協定》“順產”。
“解先生和他的團隊與多方斡旋,充分兼顧到環境力度的需求,展示了中國環境外交官的引導力,是這一多邊進程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力量。”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大陸項目總監李雁回憶當年《巴黎協定》艱苦談判時説。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在馬拉喀什,當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攪得人心惶惶時,解振華説,《巴黎協定》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各方共同維護和落實。在他看來,應對氣候變化是“對子孫後代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能輕言放棄”。
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解振華幾次明確表態,“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100%承擔自己的義務”,到2020年將圓滿、超額完成在推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
一位和他交手多年的談判代表説,解是一個“強硬”的對手,有非常強的氣場。
對同事,他是個盡職盡責的“工作狂”。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期間,解振華的“上班時間”通常從早晨6點多開始,日程表上各種例會、會見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法準點兒吃上午飯,回到酒店時夜色已深。而他的秘書高健説,一天十幾場活動還算是“比較輕鬆的”。
可解振華樂此不疲。他曾經這樣鼓勵同事:“幹這份工作,能給國家發展奠定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你這輩子就值了。”
這位“氣候部長”還把低碳真正帶入了日常生活。他説,節假日期間,只要外出,“七八公里以內的路程我都儘量步行”,平時還使用手絹,減少用紙。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團隊
站在解振華背後的,是一個身心都相當強大的團隊。
按慣例,氣候大會每年在五大洲輪流舉辦。由於近200個締約方利益訴求相當多元,氣候大會“打加時賽”是常有的事。這種加時賽少説也有20多個小時,最長甚至超過48小時。
多位中國代表團談判代表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他們幾乎沒有倒時差的概念,基本上一到會場就馬上開始工作。
在大會衝刺階段,連續30多個小時不合眼更不是什麼新鮮事。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李高回憶説,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最後72個小時,他才睡了兩個小時。
出差是談判代表的家常便飯。對他們來説,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在這種高強度出差頻率下,想多一些個人空間,陪陪家人幾乎是奢望。
與生活相比,談判代表們工作壓力更大。很多談判代表並不是以氣候談判為專職,而是有其他工作。在此情況下,所有和談判相關的工作只能利用週末和加班時做,工作模式是“5+2”、“白加黑”。
所有這些努力,如今都得到國內外高度認可和讚賞。在接受“國是直通車”採訪時,多位氣候圈人士幾乎都眾口一詞:實至名歸。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在解振華的倡導下,中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成立。“解振華主任不僅為《巴黎協定》達成做出了傑出貢獻,同時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為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不懈努力”,該中心首任主任、研究員李俊峯表示,解振華不僅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倡導者,也是實踐者,為中國和世界的綠色發展轉型做出了傑出貢獻。
“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個領導長達35年擔任環保、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可持續發展眾多相關領域的領導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説,解振華善於把領導藝術、政策研究和利益相關方參與融為一體,並靈活運用到國內管理、行動和國際談判中,在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包括落實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簽署《巴黎協定》等。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用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氣候合作項目主任張曉華的話説,近年來國際上對中國、對解振華在推動氣候變化工作上的貢獻有口皆碑。“這個獎既是對這些讚譽很好的體現,也是對中國從事氣候變化工作所有人工作的認可。”
在張曉華看來,正是在解振華的帶領下,中國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這些成就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貢獻是其他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
曾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的菲格雷斯此前亦表示,中國通過制訂規劃,逐步推動國內的自主減緩行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成為其他國家可資效仿的榜樣”。
正如解振華在獲獎感言中所説的那樣,此次獲獎“對我個人、對我這個團隊,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國家這個領域的政策、措施、行動,特別是取得的一些進展,是一種肯定、鼓勵,也是鞭策。”
眼下,中國正在應對氣候變化道路上加速前行。按照《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從能源強度看,“十三五”期間中國單位GDP能耗將下降15%以上。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制定了200項節能領域國家標準。
“相信這個獎只是一個起點,將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上還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張曉華説。(李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