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入多死社會,原因震驚世界。多死社會,已成為日本輿論的熱詞。由於高齡少子化的影響,日本目前正迎來一個死亡人數增多,人口鋭減的社會。探尋相應的處理機制和解決方案,對日本民眾而言已迫在眉睫。
日本已進入死亡人口激增的年代 。據官方公佈數據,2015年日本的死亡人數突破130萬人。而這一數字將在2039年達到峯值,死亡人數將攀升至167萬人。
排除戰爭等特殊情況,這種短時間內死亡人數激增,在世界範圍內實屬罕見。因此也給日本社會帶來很大壓力。
根據8月16日日本東京電視台對《日本經濟新聞》編委的訪談,進入“多死社會”後,社會福利、養老保障、醫療衞生等領域承壓明顯。
目前,日本殯葬業已經開始出現壓力。
據東京都內某殯儀館職員透露,由於死亡人數過多,經常會有人去世後,等待一週以上才能處理。
這種無法按照希望時間了結身後世的民眾,被日本媒體形象地稱為“火葬場難民”。
據東京都福利保監局統計,東京都內每年死亡的人數大約為11萬人,即平均每天有300多人死亡。但都內火葬場僅有26處,冷庫也已經是遺體滿載的狀態。
殯儀館Ground Ceremony的負責人佐藤隆博就對媒體坦言,在年邁者身體情況較差的冬季,也就是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這段時間,殯儀工作是最混亂的。
在現有火葬場不能滿足要求的現狀下,新火葬場的建設也舉步維艱。
即使建設火葬場的計劃被批准,但在當地居民以“破壞土地”為由而反對後,無法開工的實例很多。
例如,擁有59萬人口的埼玉縣川口市沒有一家公營的火葬場。因為當地居民不斷反對在家附近修建火葬場,最終只能將公園和高速路停車場地址劃歸建設。
宮城縣巖沼市也是一樣,由於當地火葬場不能滿足需求,在公開招標建設計劃時,選址也遭到當地居民的強烈排斥。當地居民一紙訴狀遞到法院説新地址違規,最終導致建設計劃淪為廢紙。